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前沿 » 技术论文 » 正文

节能是中国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着力点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8-15  作者:网络转载  浏览次数:625
        节能并不是一个新话题。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我国就提出,节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长期方针。再往前看,建国之后由于供应不足和物质匮乏,“随手关灯”之类的节能口号到处可见,节俭则是我们一直倡导的传统美德。
  
  与“十一五”相比,“十二五”节能指标要求低了。对此,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节能减排的难度在增加:能够出台的政策和推广的技术在“十一五”已经采用,容易迅速收效的节能途径在减少,进一步节能的难度和成本在增加,需要技术上的突破和创新,特别是机制创新。
  
  面对金融危机后国外需求不确定性增加、内需培育需要一个过程等新形势,如何推进节能减排,需要我们创新思路,打破常规,从大处着眼,从关键环节入手,切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未来的节能潜力,不仅在工业内部,更主要的还是在系统性上,需要从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挖掘。对我国单位GDP能耗分析以及结构节能、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节能和社会消费节能潜力分析表明,我国的节能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控制高能耗产业发展,是节能潜力之所在。当然,强调用电设备的各自节电,不能带来节约。例如,我国电力低谷时的利用率仅约70%左右,大量的低谷电没有得到利用,这也是一种浪费,而且可能是极大浪费!从这个角度看,系统性节能需要引起特别重视。总体上看,如果不改变实际存在的住房以高层为主、运输以卡车为主,制造以出口导向为主、出行以私人小汽车为主的格局,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的局面难以改变。
  
  节能是我国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着力点,也可以在短期内收到显著成效。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的节能工作,提出以下的一些想法供讨论。
  
  一是解决单个企业能源效率高、社会整体能源效率低的问题。看一下“十一五”国家重点抓的1000家企业,“十一五”节能目标提前完成,不考虑具体的数据,说明企业的能源效率并不低,但我国能源效率比国外低十个百分点,这是人所周知的。从具体行业看,我国的铁路系统能源利用效率据说是国际上最好的,但我国的物流成本却几乎是世界最高的。原因在于,铁路系统通过控制供应,虽然提高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但却造成中国特色的“春运潮”。又如,我国造船行业钢板利用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虽然单个企业可以回收利用,却无形中增加了“边角余料”的无效运输,增加了全社会能源消耗,提高了单位GDP的能源消耗强度。至少一些地方为了完成今年目标,采取“拉闸限电”措施等不当做法,一些企业则由于完成订单任务,采用柴油机发电,能源利用效率显著下降。所有这些,单个企业能源效率高、整个社会能源效率低的现象必须得到应有重视,否则不利于我国节能工作的深入推进。
  
  二是在抓余热利用的同时更多地认识什么是“西瓜”,什么是“芝麻”。从能源使用方式看,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例如,将石油经多次转化用于生产塑料或其他产品(简称“稀”的变“干”的),用煤炭制油品(简称“干”的变“稀”的),不仅导致低效率,还将多排污染物;因为每一个过程都要消费能源排放废物。在我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中,还存在“大材小用”和“小材大用”问题。一些地方将天然气用于供暖,余热却没有得到很好利用;一些地方高温炼焦的热量没有得到回收利用,却在利用低温低压的余热;一些地方优质煤炭没有采出来,却利用煤矸石发电。用卡车运煤炭却没有发挥水运的作用;垃圾焚烧在“综合利用”名义下掺烧煤炭以获得电价补贴。煤炭被广大农村和小型锅炉低效、高污染地应用,高度分散的秸秆等生物质却组织庞大的物流系统,集中起来用作效率偏低的小规模发电。这种“捡芝麻丢西瓜”的做法,应当也必须避免。
  
  三是梳理经济政策,避免“政策逆导向”。总体上看,我国出台了不少促进节能减排的经济政策,例如,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节能服务产业激励政策、政府采购政策、建筑节能资金等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也不可否认,一些政策产生了“逆导向”,如“最低价中标”政策,一些地方片面强调这一政策,购买的产品“偷工减料”,使用寿命短,导致整个生命周期中的能源消耗明显增加。此外,部门政策之间的协调也应引起重视。如节能和减排之间,节能可以减少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但减排会增加能源消耗。换句话说,减排不一定节能。从这个意义上说,统筹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的协调发展,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还可以减轻环境污染的压力,从而收到一举多得之效。
  
  四是在推进节能的同时也应重视“节钱”。节能的本意是,在同样的能源消耗情况下提供能源服务水平,或人们享受同等能源服务的条件下,尽量减少能源使用中的浪费。另一方面,不计代价的节能也是不可取的。在城乡建设中,虽然“大拆大建”可以增加GDP,但势必增加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总能耗。受通风、亮度、湿度、温度、空气质量等生活条件影响,住高层建筑比住低层建筑要多耗能、多耗水。一些地方出于“政绩”的目的建了不少无用的“标志性”建筑,一些地方的住房没有用就要拆除重建,这是最大的浪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下降,与时俱进地修改建筑节能标准,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事了。如果新建建筑节能标准过低,在使用中会长期浪费能源,建成后再去改造需要大量投资。如果节能不节钱就失去了节能的意义,节约资金因而也是最大的节能。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技术前沿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一周资讯排行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