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动力,也是统筹城乡的基础。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四川工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四川工业化进程滞后于全国,推进工业化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如何做大做强工业,蓄积起更加强大的能量带动城镇化,反哺农业?答案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
“产业兴省”理念在总体战略中鲜明确立,这就要求围绕建设西部产业发展高地的目标,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产业,抢先形成产业优势。
优势来源于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来源于科技力量的支撑和引领。转型、升级,成为四川工业发展主旋律。
省经信委正抓紧研究制定我省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全面优化工业技术结构、布局结构、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具体来看,将明确主攻方向,分行业组织实施。
建设西部产业发展高地,要瞄准高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加快。我省将研究制定《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发展指导目录》,着力促进重点产品规模化,加快培育新兴产品,推动产业高端发展。实施“611计划”,力争到2015年,突破60项以上的关键核心技术,开发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100个以上重点产品,培育发展国内领先的10户以上示范基地。
传统产业需要进一步改造提升。
化工行业将以工艺更新和装备改造升级为重点,推动石油、天然气、盐碱、硫磷等传统化工改造升级,积极延伸产品链,大力发展高端化工产品、合成材料单体和农用化学品。冶金有色行业要推广新一代冶炼及控制加工技术,重点发展板管带材、优质钢、特殊钢、高档金属制品等特色短缺产品和有色金属深加工产品。多晶硅、太阳能光伏等产品要引进新技术进行技术改造,调整生产布局、降低生产成本。
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在提速。在信息化集成创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节能减排、安全生产、服务型制造、信息化服务平台等领域,省经信委将组织实施信息化专项改造,全面提升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水平,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
另外,我省将更加突出技术改造投资导向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产业转型升级。有序推进工业节能节水减排,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推广应用先进节能节水减排技术,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我省还将积极争取工信部在区域转型升级试点示范中对成渝经济区(四川)建设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给予政策、项目支持。
我省也将积极培育工业物流、工业设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和制造服务六大重点领域生产性服务业,打造示范区和示范企业,推进区域产业成链发展。用好财政性专项资金,科学合理地制定扶助资金项目计划,确保重点项目建设。
集群集约加快优势产业成长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优化产业结构的突破口。四川工业的路径明确——整合延伸优势产业链,发展壮大产业集群,促进优势产业快速成长。
三大特色优势产业要领跑,率先“茁壮成长”,省经信委的战略思路清晰。
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信息安全优势产业,壮大发展IC设计、网络增值服务、动漫与网络游戏等潜力产业。提升发展嵌入式软件、工业软件、基础软件等软件产品。培育发展数字媒体内容、数字设计和文化创意、增值服务、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型信息服务产业。加快“中国软件名城”建设步伐,积极培育“中国软件百强”企业。
继续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以高端制造龙头企业、龙头产品为重点,力争引进一批重大项目,积极支持配套企业发展。我省还将积极争取国家电子发展基金和“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开展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制造工艺技术攻关。
汽车产业。以整车制造为重点,加快“一带一区六园”培育发展,具体来说,以成都、绵阳、南充、资阳等地为依托,加快打造西部重要汽车制造基地。围绕提高整车及关键零部件性能和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方向,启动一批关键技术创新项目,促进产品结构合理化和配套本地化,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整车设计制造和关键零部件配套体系,进一步突破汽车产业缺“心”少“脑”的问题。大力支持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发展。
积极引进国内外大企业来川合作发展,大力引进汽车研发、汽车贸易、汽车检测等相关企业。鼓励新能源汽车开发应用,重点抓好电动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与生产,加大对充电站等相关设施配套建设力度,实现电动汽车生产和示范应用的同步发展。
油气化工产业。推动传统化工行业加快转型升级——盐化工产业“以氯定碱”,延伸发展有机氟产品和化工新材料,围绕高纯黄磷、精细磷酸盐和高纯磷化物等精细磷化工产品推动硫磷钛化工特色化发展,加快工程塑料新品种开发及工程塑料深加工及应用技术推广,抓好聚碳酸酯、乙二醇等产业化项目以及多晶硅尾气全循环干法回收技术、三组合液氯动态气化工艺技术等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积极推进成都、南充、眉山三大石化基地建设,建设西部最大的天然气化工特色产业集群。
我省还将尽快编制并实施《四川省天然气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规划》,全力推进产业基地化、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
产业的集中度要提高——积极构建大企业大集团龙头引领、中小微企业专业化协作配套的现代产业分工体系。我省将鼓励和支持大企业大集团做大做强,按照市场化原则,有序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引导和推动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深”方向发展,围绕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开展专业化配套协作,培育一批龙头带动、同业集聚、协作配套型中小企业产业集群。
保障有力创造产业优质环境
产业加快发展离不开优质环境。工业运行有序需要措施保障。
省经信委提出,将加强交通布局和要素价格研究,努力降低工业运行成本。交通布局上,加强对全省产业布局、“两化”互动发展布局的调研,掌握动态情况,深入分析客货运输需求、通道运输需求及省内各经济区间运输需求,推动构建江海铁一体化和便捷的交通运输体系,降低物流成本。同时,加强省级相关部门之间、省市(州)之间的协调力度,提出相关建议,切实降低工业运行成本。
要素价格上,尤其进一步加强工业用电价格的研究,探索降低用电成本新途径。定期开展我省与周边省市大工业电价的比较研究,提出适合省情的工业电价政策,打造电价“洼地”。加大留存电量政策实施力度,在电力富余时期充分利用水电优势支持工业经济发展。鼓励发展分布式能源,鼓励用电企业与发电企业联营参股,建设自备电站,降低工业企业用电成本,还将鼓励国、地电网加强合作,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地方电网能力。
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需要一系列政策体系和制度的保障。在完善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机制体制上,我省将建立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联席会议制度,重点研究解决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尽快建立健全全省现代产业体系的统计指标、监测和评价体系。
制定落实建设规划和支持政策。主动对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工业等专项规划,加快编制四川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规划。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在财政投入、资金支持、招商引资等方面制定实施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产业各有侧重的差别化产业政策。
能源要素保障体系对于产业发展也十分重要。围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现实需要,我省将探索建立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交通、能源、要素保障体系,加快推进生产要素供需监测、使用效率评估和特供协调服务三大体系建设,重点保障主体功能区、重大产业基地、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的能源要素供应和交通运输能力。切实优化交通、能源、要素保障方式和途径,提升保障能力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