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前沿 » 技术论文 » 正文

航运市场为何“相中”LNG船?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8-03  作者:中国石化新闻网  浏览次数:787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航运市场和造船市场整体出现快速下滑的局面,不过一些细分行业,比如液化天然气(LNG)船市场在经历短暂的低迷期后快速反弹,成为弱市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据英国劳氏船级社(LR)统计,2011年世界船东共订造47艘LNG船,2012年前6个月订造了20艘LNG船。订造这些LNG船的船东大多为大型航运公司和天然气运输公司,LNG船的运营基本上都由船东的子公司或船东本身运营。
  
  除了以上已经订造的数量庞大的LNG船之外,目前还有一些大型航运公司和油气服务公司也计划订造LNG船。比如,英国石油与天然气公司计划在2012年下半年订造5艘17万立方米的LNG船,日本商船三井及日本邮船与日本电力公司签署16万立方米LNG船的包租合同,然后将在两三个月内签署新造合同。
  
  LNG船订造热的多重推手
  
  近一两年来,LNG船订造火爆,其主要原因有哪些呢?笔者认为,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受日本地震的影响。希腊IntermodalShipbrokers公司分析师指出,近期市场之所以对新造LNG船投资持乐观的立场,是由于日本核电站事故引起的LNG需求上升,以LNG船Spot运费为例,其上升到历来最高的日均16万美元水平,且短期包租费上升趋势也紧随其后。另据报道,日本东京天然气公司日前表示,该公司计划未来8年投资约40亿美元,大阪天然气公司则将2012财年海外能源投资预算增加到7。7亿美元。
  
  二是满足国际相关规则规范的要求。随着MARPOL附则VI(关于防止船舶空气污染规则)以及修正案的生效,IMO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排放提出了一定要求。减少船舶有害气体排放的强制性要求使得航运公司纷纷采取一定的环保节能措施应对。
  
  例如,越来越多的船舶采用LNG作为船舶燃料。挪威航运业作为LNG船用燃料的强力推行者以及先行者,采取了多项措施。2007年挪威率先开征氮氧化物税,并加快LNG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另外,2003年挪威Eidesvik公司向挪威Kleven海事公司交付世界首艘LNG燃料供应船“VikingEnergy”号;2011年,挪威Tarbit航运公司接获世界上首艘改装而成的LNG燃料成品油船“BitViking”号,交由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在挪威海岸运营。随着未来越来越多的船舶采用LNG作为燃料,未来航运界对于LNG的需求也会逐渐增大。
  
  三是受益于天然气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天然气开采技术比如页岩气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天然气生产国,保持或者降低了天然气价格水平。另一方面,近年来LNG-FPSO(LNG生产储油船)和LNG-FSRU(LNG浮式储油再液化装置)等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出现与发展,进一步拓宽了LNG的开发潜力,优化了LNG开发产业链。这些技术的发展均有利于LNG船的发展需求。
  
  此外,原油价格高企、近期LNG项目陆续开展、LNG船新船价格较低等因素也有利于航运界增加LNG船需求。当然,随着LNG船新船订单量的快速增长,航运界对此也表现出一定的担忧。希腊IntermodalShipbrokers公司分析师表示,继2011年之后的LNG船投机性订购项目,大部分都是针对日本LNG需求所进行的项目。而眼下现存的LNG船船队规模为370艘,新船订单量达到74艘,2013年有22艘、2014年有34艘船舶将要交付。
  
  LNG运输业务的“中国身影”
  
  虽然LNG运输业的部分人士对未来LNG船的产能表示担忧,但是中国航运界却对此表现出与国外航运公司相同的举措:积极看好和订购LNG船。
  
  早在2009年,中国海运集团就与中石油组建一家合资的LNG运输公司,2011年,该集团又与中石化组建一家合资的LNG运输公司。最近英国石油与天然气计划下半年订购的5艘LNG船中的两艘也已在中国船企间展开招标,并将与中海油、中国液化天然气运输(控股)公司共同拥有这两艘LNG船。同时,2011年沪东船厂接获美国埃克森美孚、日本商船三井4艘17。2万立方米LNG船订单。
  
  中国航运界之所以青睐未来LNG运输市场,主要源于未来中国对于天然气的巨大需求以及应对节能减排的要求。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11》,2015年开始中国天然气的供需将产生较大的缺口。据该机构预测,到2015年,中国天然气生产量和需求量将分别超过1000亿、2000亿立方米。不过,中国航运界在经营LNG船船队和LNG运输业务时,仍需要特别关注全球LNG船运力过剩的潜在风险。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技术前沿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一周资讯排行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