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前沿 » 技术论文 » 正文

加强天然气计量管理的重要途径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3-12  作者:邓立三  浏览次数:1098
1 前言
  计量管理是现代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最基本的管理工作,通过计量管理工作达到强化生产指挥系统,完善成本核算系统,严格实行质量控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计量管理具有统一性、准确性、法制性、社会性、服务性、群众性的特点,是企业生产、科研和经营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工作,其在企业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企业质量体系的关键因素,产品质量实现必不可少的手段;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企业经济核算的重要工具。
  为了强化计量管理工作,突出计量在企业的作用,以计量为手段,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具体工作。
2 提高全体员工对计量工作的认识
  过去,多数人不了解计量工作,简单地认为,计量就是校表,只是计量管理部门的事,与其他单位无关。其实,计量无处不在,它离不开我们的衣食住行,关系到千家万户,影响到各行各业,一个好的企业,必然会重视计量管理工作,对于燃气行业,更是如此。我们会关心千家万户的煤气表计量,关心上游的贸易结算计量,关心各大工业、公福用气计量,关心我们仪器设备上的温度、压力计量等等。在我们燃气行业,计量与输配、储运同样重要。就象体育比赛,只有场地和运动员是不行的,还必须有裁判员一样,他们是一个完整的集体。
  因此,我们通过多种形式,让全体员工真正认识到计量工作的重要性,让大家都来关心计量,积极配合参与计量管理工作
3 强化企业计量工作力度
  在1999年和2000年,郑州市燃气监测中心成功组织实施了郑州燃气集团有限公司“完善计量检测体系”确认工作,顺利通过了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对我公司的计量确认评审,获得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合格企业,取得了国家一级计量合格企业证书,国家计量先进单位称号。
  自1999年以来,我们作为计量管理部门,在集团公司的领导下,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3.1 加强计量宣传力度
  根据计量管理工作的特点,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加强计量管理工作的措施,大力宣传计量管理的重要性,对各级部门进行计量知识讲座,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教授讲解计量专业知识,邀请仪表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讲授计量仪表知识,在各个职能部门设置专(兼)职计量员,传达、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计量法律法规等,编写印制本单位计量管理手册、质量管理手册等,学习掌握有关国家计量检定规程,让大家对计量知识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使全体员工认识到计量工作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计量与经济效益是密不可分的,二者是相得益彰的。
  在内部大力宣传的同时,我们也不断加强对外宣传,利用节假日、3.15日等时间,走上街头,广泛宣传计量基础知识,让老百姓也了解我们的工作,支持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宗旨是保证计量工作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确保我们使用的计量仪表计量准确、可靠,维护广大消费者和企业双方的经济利益。这样我们才会得到社会广泛的支持和各级领导的重视。
3.2 提高计量工作的影响力
  计量管理工作在燃气行业,其性质决定它将是一个辅助性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受主营业务工作的影响,因而计量工作往往不被企业领导所重视,计量工作开展的优劣尤其与各级领导的重视有很大关系。因此,我们在工作中,以事实说话,通过实例来说服人,使计量工作在企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努力使各级领导都来重视计量工作。例如:在节能降耗、降低输差方面,依靠改善计量手段和措施来降低经济损失,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控制长线和市区输差方面,每降低1%的输差,每年就可以减少损失160万元,那么,我们就必须为这1%输差奋斗,通过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利用计量管理手段,就可以达到降低输差的目的。因此,面对经济利益的影响,各级领导非常重视,把计量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3 计量管理是企业正规化建设的基础
  计量管理是强化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手段之一,我们坚持计量管理法制化、制度化、标准化,努力促进本企业计量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认真监督本单位贯彻执行计量法律法规情况,按照《计量法》要求,对属于贸易结算和涉及安全防护的计量器具实施首次强制检定和周期检定;在本中心建立计量管理机构,配备专职计量人员,统一管理本单位计量工作;根据实际需要和国家有关规定,建立本单位计量标准器具,如:钟罩式气体流量标准装置、压力校验装置、可燃气体报警仪检定装置、大口径气体流量标准装置、IC卡表检定装置等,进行量值传递和溯源,为生产经营提供计量保证和测试服务;定期组织计量专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宣传普及计量知识及计量法规教育;编制本单位强制检定、周期检定计划,对重要计量领域协助省技术监督局进行检定、跟踪;积极推进计量标准化管理,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制定一系列企业标准,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规章制度等。
  计量管理是企业单位经营管理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一系列计量管理措施的落实,为加强本单位科学经济核算提供可靠依据,进而达到节约能源、降低成本、保证质量、提高效益、强化安全的目的。
3.4 不断完善计量检测体系
  自2000年通过国家计量检测体系确认评审以来,我们丝毫没有放松计量管理工作,严格按照《GB/T19022.1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一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体系》要求,对照确认评审提出的整改意见,逐项落实,不留尾巴。
  在日常工作中,以质量管理手册和计量检测体系程序文件要求为准则,按照质量保证体系要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内部质量体系,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对实验室的改造,不断提高环境质量,改善环境条件,增大检测设备投资力度,提升仪器设备质量性能,提高检测精度和检测效率,最大限度的减轻检测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检测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质量,培养出一批技术上,管理上拔尖的人才。严格计量确认体系管理程序,严格执行测量设备的采购、验收、发放、封存、停用等管理程序,将计量管理工作纳入各级部门目标考核中,使各级部门能够真正重视起来。
4 计量监控措施
  对于天然气行业,供销输差是计量工作的核心,也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输差的居高不下,困扰着全国大部分燃气同行,大家都在不断探索,寻找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因此,降低计量输差,保证计量器具准确、可靠,是计量管理工作的重点。如何降低输差,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因此我们在控制输差方面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4.1 加强上游计量监督
  上游是天然气提供方,其计量器具准确与否直接影响供销输差,虽然以上游计量结果为贸易结算依据,但是,我们必须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对使用的仪器设备、环境、人员、操作方法等进行了解,对可能存在的影响准确计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协助上游共同采取措施,在技术上把关,对关键的孔板尺寸、差压计量程和零点、求积仪等仪器设备共同进行周期校准,严格排除可能因为附加误差带来的影响,通过一系列有效监督措施,真正把上游的输差降低。
4.2 确保中间环节计量准确性
  城市一级门站是我们控制输差的基本参考点,其运行的正常与否直关系到上下游的输差。因此,我们采取“抓两头,看中间”的原则,每天分析门站与上游的输差,每月分析门站与下游(实际售气量)的输差,分析输差来自何处,以便快速找到形成输差的因素和部位,争取以最快的速度,降低输差。为此,我们必须对门站的计量设备进行有效监督,确保仪器设备运行准确、可靠,计量的结果正确、有效,为此我们积极配合省技术监督局,对门站进行全性能周期检定,严格控制门站计量器具的准确性,把它作为基准,向两边辐射。
4.3 重点保证下游计量管理
  下游输差关系到千家万户,其使用的计量器具也千差万别,要想监督控制下游的输差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并不是毫无办法,我们利用计量管理职能,对所有燃气用户的计量器具实施计量监督管理,对销售公司各营业站、所布置任务,层层分解计量管理责任目标,使下游的输差降到最低,以下是我们进行的两项主要工作:
 (1)工业、公福计量仪表压力修正
  我国天然气的流量计量基准是以标准状态(20℃,1大气压)进行的,所涉及的一切贸易结算均以此基准,不符合要求的计量仪表必须进行修正。而目前公司所有的计量仪表均无补偿功能,也未进行任何修正。工业、公福用户的燃气压力较高,一般在3000Pa~10000Pa之间,仅此压力影响即带来3%~10%的误差;后经过制定天然气流量计量修正办法,首先对工业、公福用户进行修正。则全年仅此一项挽回经济损失超过100万元,基本达到了降低输差的目的。
  (2)计量仪表管理
  对于近40万居民用户的计量器具管理,严格按照国家计量法及计量检定规程要求,实行首次强制检定,到期报废,严格到期下墙制度;对于数千户工业、公福用户,严格采取首次强制检定和周期检定制度,并且逐步淘汰技术落后的计量器具,采用国内外最新技术成果。这样也基本解决了下游可能产生较大计量输差的问题。
  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目前郑州燃气集团的供销输差从过去的15%~20%,降低到现在的10%以下,每年为公司节约资金数百万元,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可见,计量管理工作在一个企业中是何等重要。
5 对城市燃气计量工作的几点建议
  (1)严格按照《计量法》及有关计量检定规程要求,对在用计量仪表进行监督管理;
  (2)各级部门逐步建立计量档案,严格按照计量检测体系要求进行规范管理;
  (3)建立完善企业计量标准,准确进行量值传递和溯源,为生产提供计量保证和测试服务;
  (4)逐步淘汰落后计量器具,选用具有高性能、智能化计量器具;
  (5)计量管理虽然不是燃气行业的主营业务,但各级部门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技术前沿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一周资讯排行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