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前沿 » 技术论文 » 正文

城市燃气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用气量的确定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1-15  作者:wqb  浏览次数:1110
    1 引言
  可行性研究是在建设项目前期,对该工程项目进行综合的考查和研究,通过科学的分析方法,深入的技术经济论证,以评价建设项目的可行性,避免或减少错误的投资;并论证出在项目建设中应所取的技术方案,分期实施的计划,以提高利用资金的效果。对如何进行可行性研究,在国际上已有成熟的经验,有关的手册对其编制的内容和要求亦有详细的说明。笔者根据自己在香港中华煤气公司对国内投资项目策划中的经验,及与国内燃气行业设计院的交流中所得出的一些体会,对其中技术经济方案中用气量的确定和分析,提出一些看法和做法,供大家参考。
2 城市燃气工程可行性研究技术经济方案涵括的内容

2.1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
2.2 城市概况
2.3 发展城市燃气的理由
2.4 气源及供气规模
2.5 供气原则和气化范围
2.6 燃气供需平衡及调峰
2.7 燃气输配系统的方案及其技术经济比较
2.8 投资估算
2.9 经济分析

3 工程技术方案中用气量的的调查和发展的
趋势分析
  以上所谈到的是在可行性研究中一般所应涵括的内容,而要使整个技术方案能更好地符合实际,首先需要加强用气量的调查,因为用气量的确定是整个设计部分的基础,它的负荷大小确定了气源厂的建设规模,调峰的措施和手段、输配的方案及管网的设计。所以城市的用气量于方案就犹如"大厦之基础"一样重要,它完全决定丁方案的可行性和投资的准确性,是整个决策的最根本的依据,特别是它的发展趋势分析决定了气源厂、调峰措施和管网的分期建设方案,直接影响着投资的方案,决定着该项工程的投资回报率。因此对用气量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使整体的方案既满足近期城市用气的要求,又符合远期规划的目标,是产生合理的经济回报,避免或减少错误、超前投资,达到最经济投资目的的前提。
  用气量的分析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3.1.1 民用户用气量的调查分析
  (A)民用户用气定额的确定
  居民年用气定额在《城镇燃气设计规范》附表A中有具体的参考数值,但这对于具体的城市、具体的区域还需要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当地的生活习惯、气候、经济水平作出相应的调整,以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不可盲目照搬使用。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在一些有多年管道煤气经营经验的大城市,参考当地煤气公司用气方面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对无此类经验的中、小城市,可根据当地居民在实际生活中的耗热情况、生活习惯,当地的经济水平、气候及参考与该城市毗邻的一些具有相似的气候、生活习惯的大城市的煤气公司或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确定。(B)用气不均匀系数的确定
  用气不均匀系数是指月高峰系数Km、日高峰系数Kd及小时高峰系数Kh。在《城镇燃气设计规范》中5,2;3 条对其的确定有一明确说明:"居民生活和公共建筑用气的高峰系数,当缺乏用气量的实际统计资料,结合当地具体情况,月高峰系数可按..….选用。"此句的意思亦说明:用气不均匀系数应当首先参考当地的用气实际统计资料及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而不应随意从其范围中确定数值,所以要做到准确,需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做大量细致的调查,对资料作详细的分析,以确定所取数值的准确性,其调查方法亦可参照(A)中所述。
  (C)民用户市场渗透率的确定和发展趋势的分析在确定居民用气定额和用气不均匀系数之后,民用户的市场渗透率及其在近期、中期和远期的发展趋势分析,显得格外重要,因为它直接决定着居民用气量的大小和发展趋势。这里所说的市场渗透率是指实际使用管道燃气的居民用户数(点火通气户数)占居民总户数的比例。此处的市场渗透率与管道气化率概念不同。管道气化率是指已通管道燃气居民户数占居民总户数的比例,此含有已通管道燃气却未使用管道燃气的居民户数,而真正影响用气量大小的是指实际使用管道燃气的用户,故在此提出一个市场渗透率的概念。
  市场渗透率的确定需建立在当地大量的调查资料基础上,才显得确实可行。此包括对该区域房地产发展情况的分析,政府对发展管道燃气的态度的分析,近期、远期的城市发展规划的分析及旧城区的改造情况分析等。市场渗透率根据各个城市发展管道燃气的经验,应分两个部分来确定:一是天然气来临前后新开发房地产的市场渗透率的确定和其各年期增长速度的确定;二是天然气来临前后旧城区市场渗透率的确定和其各年期增长速度的确定。分两部分确定的原因是:新开发房地产因于政府的政策和人民生活素质的提高,管道燃气的安装率较高,而旧城区基于原城市基础设和人们对安装管道燃气态度不一等多方面的因素,致使开发力度较小,通气率较低。
  (D)居民用气量的计算
  在确定了用气定额、用气不均匀系数及各期市场渗透率之后,可根据规划资料中现时、近期及远期的居民人中计算出居民的阶段小时用气量,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q民h--居民燃气小时计算流量,m3/h;
  Km--月高峰系数;
  Kd--日高峰系数;
  Kh--小时高峰系数;
  Q民n--人均年燃气用量,m3/a·人
  M--居民人口数;
  n--市场渗透率,%。
  由公式可看出居民的计算小时用气量将与市场渗透成正比,随市场渗透率的发展曲线而变化。
3.1.2 公建用户的用气量的调查分析
(A)公共建筑用气定额
  公共建筑的用气定额同样在《城镇燃气设计规范》附录B中有参考指标,但具体到某个城市,它的准确性与居民用气定额一样必须建立对该城市用气资料的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其方法与前面所述的居民用气定额的调查分析方法类同。但需指出的是,《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第2.1.2 条说明居民用户用气量指标是增长的,根据目前大多城市的用气经验,随着城市的经济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居民用户的用气量指标不增反减,而公建的用气指标则有一个明显的增长,特别是酒店、宾馆。这是基于居民的生活习惯在改变,在外就餐的次数增多所致。对这一点,工程技术人员不可不查。
(B)市场渗透率
  在此亦提出市场渗透率的概念,是基于在许多设计案例中,对于公共建筑,设计人员通常只是把公共建筑的未来规模(未来的人数或床位数等)进行简单的叠加计算,而未考虑公共建筑用气规模的发展和实际使用率的大小。简单的叠加只会造成公共建筑的用气量计算结果比实际使用量大出许多,特别是对其的发展趋势不作分析,只会使近期的用气量的计算显得过于保守,致使气源厂的设计、调峰用储罐和管网的设计远远超出实际使用量,从而造成资金投入的浪费。所以在设计分析中考虑实际用气量与最终用气量的比例(市场渗透率)对于工程的分期建设和规模的决策具有现实意义。它有利于项目降低投入成本,使工程的投入和市场的发展有机的吻合,既保证了城市的用气需求,亦有效的使资金投入、工程建设规模合理化。
  对于公共建筑的市场渗透率,我们通常通过以下资料的分析判断得出:
  ①分析该城市的近期、远期规划资料中公共建筑的发展规模; 
②分析该城市的公共建筑的发展现况及用燃气及其它燃料现况等资料;
  ③分析该城市经济现况和未来城市发展方向(如贸易、旅游业的发展等);
  ④分析该城市的生活习惯;
  ⑤参照同属区域邻近大城市的公建用气资料。
  (C)公共建筑用气量的计算
  公共建筑的用气不均匀系数在居民用气量计算中已作分析,再结合公共建筑的用气定额及市场渗透率,可用公式(2)计算各期公共建筑的燃气计算小时流量。

式中:
  q公h--公用建筑燃气小时计算流量,m3/h5
  Q公h--年燃气用量,m3/a;
  Km--月高峰系数;
  Kd--日高峰系数;
  Kh--小时高峰系数;
  P--各类公建人数或床位数;
  n--市场渗透率,%。
3.1.3 工业企业用气量的调查分析
  工业企业生产用气量准确度的把握存在一定难度。这同企业产品的销售量、企业自身建设发展速度及企业的技术改造(在工艺设备用燃料)等多方面不变因素有关。许多工程设计人员为保证气源厂及管网规模能达到供气的要求,而把企业生产工艺设备的最大燃气流量及使用其他燃料(例如煤、柴油、重油等)的设备最大燃料用量进行简单的叠加。其结果必然让燃气用量估计得过大,造成气源厂及输配系统投资的超前和浪费。为了避免此类问题,在工业企业用气量上的调查和计算分析上,笔者根据自己在燃气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的经验,提出下列建议供参考:
  ①对新建企业,在了解其生产工艺设备燃气最大流量的同时,亦应对其产品的生产数量与设备耗气之间的比例作一分析;同时对其产品的销售量及近期的市场拓展作一了解,此可以让我们对其企业近期的用气量(特别是在天然气到达该城市之前的阶段)有一较准确的预计,从而把握住天燃气到达之前气源厂的建设规模;
  ②在考查新建企业近期用气的情况之后,亦要对其企业将来的发展作一了解,以确定其未来的最终用气规模,从而保证输配系统的供应能力;
  ③对现有企业的用气分析。对现有企业首先应了解其生产用燃料结构,若采用非燃气燃料的应考虑今后用燃气替代该燃料在设备改造、生产成本等方面的可行性及将来改造的计划;
  ④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资料,结合该城市工业企业用燃料的现状及今后城市在工业上的发展方向分析未来远期的用气状况。

4 总结

  正因为用气量是整个项目方案的计算基础,它的准确性直接决定着该项目的资金利用合理与否,亦影响着项目今后的投资回报率,所以作为工程设计人员,在进行用气量的计算时,应开展广泛的用气资料的调查,并对城市今后用气的发展趋势作一详细地分析,以确定基础数据的准确,而使近期、远期的用气量的预测趋于合理,从而保证工程规模建设的合理化,以有效的利用资金。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技术前沿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一周资讯排行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