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前沿 » 技术论文 » 正文

氢能迈入快速发展战略机遇期 八位院士专家探讨氢能产业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8-17  来源:智能燃气表  浏览次数:1856

 7月24日,中国石化在京举办“结构氢产业谋划氢未来”氢能发展战略研讨会,邀请氢能领域八位顶级院士、行业专家围绕氢能技术、氢能经济、氢能产业链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会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张玉卓,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主任苏义脑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马永生主持。
  氢能作为世界公认清洁能源,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推进能源产业升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各地政府陆续出台氢能相关规划和支持政策,氢能发展势头渐盛。此次与会嘉宾普遍认为,随着技术日趋成熟、成本大幅下降,氢能正迎来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欧阳明高:氢能是智慧能源生态组成部分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提出未来智慧能源生态将由黄金组合与白银组合构成,黄金组合是分布式光伏+电池+电动汽车+物联网+区块链,白银组合是集中式风电与光伏+氢能+燃料电池汽车+物联网+区块链。
  欧阳明高表明,车下储存氢能的成本比储电要低一个数量级,尤其是利用地下废弃矿,可以大规模、长周期储,也可以用船来运输,也可以和储电互补。同时,氢能的运储方式比较灵活,氢是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长周期储存的最佳途径,一旦可再生能源成本降低,比如:0.1元一度电,储存成本在总成本中占的比例最大,就具备了优势。
  欧阳明高强调,氢能战略比燃料电池战略更大更重要,更有合理性,基于氢电能源系统正在研究探索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高压储氢的成本偏高,每公斤目前约为6000元,2025年可下降到2000-4000元,最终2035年希望能下降到2000元钱以内。他强调,要注意储氢的成本下降比燃料电池成本下降慢,希望能源企业加入解决该问题。他也呼吁,亟需能源央企战略支撑我国氢燃料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制氢、储氢等。
  面向汽车应用的氢能战略,欧阳明高提出聚焦绿氢。燃料电池汽车合理性取决于氢能,氢能的合理性取决于可再生能源转型中大规模能量储存与多元化利用需求。10%的弃电可以满足2025年燃料电池车用氢需求,50%的弃电可以满足2035年燃料电池汽车用氢需求。他指出,当前市场突破口是弃风光和副产氢富余地区,应尽量在当地就近推广应用,在低成本高安全的储氢瓶能够覆盖的里程范围内,大力发展适合采用燃料电池深度混合的动力车型。
  衣宝廉:电解水制氢解决可再生能源波动性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衣宝廉提出迎接电解水制氢储能高潮,他认为采用电解水制氢解决了可再生能源储存、再分配问题,提高了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同时,弃水光风电解水制氢可以解决可再生能源波动性问题,特别是季节性的波动性。
  中国氢能联盟发布的白皮书预计:到2050年,氢能在中国能源体系中占比约为10%,氢气需求量接近6000万吨,年经济产值将达到12万亿元,全国加氢站达到一万座以上,交通运输、工业领域将实现氢能的普及应用,燃料电池车达到520万辆/年,固定式发电装置每年2万台套,燃料电池系统产能550台套/年。6000万吨氢利用,可减排约7亿吨二氧化碳。
  衣宝廉提出,我国东北、西北、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风能、太阳能和水能等,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通过天然气掺氢的方式,利用天然气管网将氢气运送至全国各地。在用氢的地方,用天然气重整制氢,二氧化碳不用分类、储存和掩埋,每公斤氢成本预计小于40元钱,可以和燃油进行竞争。他建议国家尽快攻克用天然气管网输送氢气的问题。
  干勇:开创氢能“重卡时代”港口建立柴改氢示范区
  车辆应用推广方面,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提出开创氢能“重卡时代”,柴油车占汽车保有量9.4%,柴油车氮氧化物排放量占排放总量68.3%,颗粒物排放量占排放总量99%以上,应在柴油车集中地区重点推广氢能重卡。
  物流密集的港口地区适合建立柴改氢示范区,港口交通发达,可利用集中效应布局膜电极等产业链,从而达到示范经济效益。港口地区有大型钢铁企业及联产焦化企业,副产氢来源有保障,可实现氢源供应的经济效益。
  谭旭光:燃料电池在重型汽车领域商机无限
  山东重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凭借其在商用车领域多年经验,明确指出重型汽车最终要在燃料电池上发力。基于场景需要,氢燃料电池汽车将在城间物流车、中长途物流车、市内大型公交车和城乡接合部重卡等车型方面实现快速应用。
  谭旭光表示,山东是一个产氢大省,每年可回收废氢约有一百万吨,可以支持10-12万辆燃料电池车运行。山东也是高速公路物流枢纽的聚集地,基于现代技术的场景应用和成本的现实性,潍柴确立了在200公里以内投放氢燃料电池车。
  彭苏萍:氢能制储技术爆发时期很快到来
  关于氢能制储等相关技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彭苏萍认为五年后技术可实现新层次突破,并表示技术发展将很快进入爆发期。他强调,燃料电池最大的优势是稳定性、可靠性很高,世界上最重要的场所都在推广燃料电池,因此要积极鼓励膜电极等基础材料实现技术国产化突破,从而实现我国燃料电池应用快速推广。
  彭苏萍指出,氢能占中国能源10%左右,今后的主要应用依旧在交通领域。他认为,2025年之前制氢以化石燃料制氢为主,2050年以后以可再生能源制氢为主,化石能源制氢+CCS为辅。
  陈雪松:氢+燃料电池是解决能源和交通的有效重要途径
  长城汽车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陈雪松认为氢能+燃料电池作为连接能源和交通两大领域的清洁能源+动力,是中国能源转型和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途经;中国氢能行业发展规模的扩大有助于降低成本和示范应用;氢能应用不仅局限于汽车,在热电联供应领域有巨大发展空间等。
  柴茂荣:发展氢能将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电氢体系是未来清洁能源体系之一
  国家电投氢能公司首席技术官柴茂荣认为,发展氢能重要意义是保障我们国家的能源安全。第一释放无碳一次能源,促进能源体系清洁低碳化;第二替代油气,降低油气进口依存度;第三,优化能源终端体系,确保能源供应自主高效。
  未来清洁能源的体系之一是电氢体系,可再生能源一部分直接供到电网,应用于工业、民用、交通、航天、船舶等;另外一部分用作电解氢,将氢储存起来输到管网,或回电和氢气直接使用。所以,终端可再生能源主要是电氢热三种形式,以电氢为主。
  顾大钊:呼吁国企加大介入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集团科技委常务副主任顾大钊提出了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第一,加快核心技术攻关,稳妥推进工程示范。国企特别是央企应加大介入,在CCS方面要做进一步示范,把CCS的技术经济性搞清楚。同时稳妥推进氢能项目的示范,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系统性风险。第二,低成本低碳制氢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第三,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我国氢能产业迈上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加强产学研用协同攻关,打通基础研究、关键技术、装备制造、工程示范创新链。组建央企国企创新联合体,上中下游产业链协同,围绕产业链布局科技攻关,形成创新合力。
  张玉卓表示,中国石化将持续加大氢能领域投资力度,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形成一定规模的高纯氢产能,布局若干高速氢走廊,构建氢能产业链和关键材料自主核心技术体系及标准体系,引领我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将氢能产业真正打造为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技术前沿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一周资讯排行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