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前沿 » 创新技术 » 正文

上海海洋石油水下机器人作业首捷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7-02  来源:中国化工报  浏览次数:7244

 

6月,南海巨浪拍船,中国石化上海海洋石油局上海船舶分公司海洋石油工程勘探313轮赶在恶劣海况来临前,通过优化作业流程、改进技术方案,比原计划提前7天完成长达220公里的海底管线巡检任务,标志着新型水下机器人(ROV)作业今年首战告捷。

“本次作业最大的难点在于‘三个首次’:一是首次在疫情中进行;二是首次与甲方委派的全套班子合作;三是首次采用国内先进的新型水下机器人——FCV3000设备。”该轮船长刘杰介绍,面对难题,船员们全力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针对人员发生变动和物资需求增加的实际情况,制订《水下检测作业期间疫情防控方案》,明确规定登船人员隔离计划、出现疑似病例应急流程、靠港补给防控措施等要求并推动落实。

在此基础上,船员们与甲方作业人员召开技术交流座谈会,就新型水下机器人作业细节和技术指标进行探讨,并通过开展包括消防救生、抗台撤台在内的10余项ROV专项应急演练,有效检验了船舶应急设备设施的状况,提升了全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和事故控制能力。

作业期间,面对工期紧张、高温持续、夜间作战等不利因素,该轮DPO(动力定位系统操作员)、轮机员与ROV操作员合理分工排班,连续24小时在岗值守,并在不断磨合中让DP(动力定位)系统与NG(新型定位)系统深度兼容,实现了“收放零失误、检测高精准”的作业目标。

据悉,本次作业水深为100米至1400米梯度递增,加上海底管线及结构物布局繁多错杂,作业面临严峻考验。当班DPO说:“作业水深至900米作业时,雷达显示右舷3海里处正有一股内波流压向船舶。当我轮采取调整艏向进行规避时,1号电罗经出现了支撑液高温报警的情况。电罗经是DP系统的关键传感设备,对船位控制起着决定性作用,倘若无法及时解决,不但影响作业进度,而且直接危及船舶安全。”

当船员们正在加急排查故障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岸基通过中石化KU卫星网络发来了技术参考意见。在海陆联动共同作用下,他们找准问题源头,并赶在内波流到达前快速解决了作业难题。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技术前沿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一周资讯排行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