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欧佩克产量均创新高,经济增速放缓进一步压低原油需求预期
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了最新的《世界经济前景》报告,下调了世界经济增长预期。报告称,2014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为3.3%,较7月份做出的预期下降0.1个百分点;预计2015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为3.8%,与此前预期相比下降0.2个百分点。
经济分析人士指出,该报告可能将进一步降低全球原油的需求预期,继续打压油价走势。欧佩克上月中旬发布的原油市场月度报告已经调低了今年全球原油需求的增量预测,预计2014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量为日均105万桶,比之前的预期低5万桶。
一方面是需求下降,另一方面目前全球石油供应处于高位,使得供求失衡更加明显,令石油价格持续受压。
美国石油学会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近一周原油库存大幅增加510万桶,同时汽油库存增加250万桶。美国9月13日至19日的一周,国内原油日均产量达887万桶,创下自198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市场估计9月份欧佩克原油日均产量为3093万桶,是2013年8月以来最高水平。与此同时,中东地区的局势虽然持续动荡,但由于产油区远离冲突发生地,伊拉克、利比亚等传统石油出产国的原油出口未受到明显影响。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日前表示,石油生产将稳定到90万桶/日,伊拉克石油部的数据显示,伊拉克9月原油出口将增长16.7万桶/日,至254万桶/日。
8日,美国能源信息署大幅下调了原油需求和价格预估。美国能源信息署发布报告将2014年全球石油需求预估从每日9155万桶下调至9147万桶,将2015年全球石油需求预估从每日9289万桶下调至9271万桶。同时,美国能源信息署预计,2014年美国原油产量将从去年的每日745万桶增加至854万桶,到2015年将升至每日950万桶,为1970年来最高水平。
欧佩克国家内部不统一,使得通过减产来支撑油价较难实现
欧佩克成立于1960年9月,现有包括世界主要产油国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在内的12个成员国。据欧佩克官方统计,2013年,欧佩克石油储量占世界已探明总储量的81%,2014年7月与8月平均日产原油3035万桶,占世界总产量的近40%。依靠其丰富的石油储量及在国际石油市场上所占份额的优势,欧佩克通过调节石油产量对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涨落发挥重要作用。
欧佩克秘书长巴德里9月中旬曾表示,该组织明年或下调原油产量50万桶。自2011年以来,欧佩克一直将原油日产量保持在3000万桶水平。此言一出,国际油价随之暴涨2%。
不过要想通过减产来支撑油价并不容易,分析人士认为,若想达到效果,必须首先在欧佩克国家内部达成一致,其次则需要非欧佩克产油国的配合。
今年11月27日,欧佩克将重新评估原油出产目标,虽然市场普遍猜测到时欧佩克或许将通过此次会议达成减少石油产量的协议。但由于各成员国原油生产成本、政治经济体制差异、对油价的敏感度和接受程度各异,势必导致该轮会议产生更多的分歧,使减产面临更大的阻力。此前,阿联酋能源部对巴德里减产言论曾表示:“现在谈论限产保价政策为时尚早,而且也不是一个人能够决定欧佩克实施减产目标的。”这显示了欧佩克成员国内部存在一定分歧。以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为例,前者主张温和油价政策,面对需求萎缩,沙特在1日降低了11月份官方原油售价,显示其试图争夺原油市场份额、要量不要价的策略,而后者则主张高油价。
另一方面,即使欧佩克做出每日减产50万桶的决定,对目前油价能否起到支撑作用还要看其他产油国的“脸色”。毕竟,目前欧佩克只占世界石油产量的40%,尚谈不到对国际石油市场定价的完全支配能力,因此,在没有非欧佩克石油输出国配合的情况下,其减产效果可能大打折扣。
如果11月欧佩克未就下调生产配额达成一致,将对油价产生利空影响
从目前看,由于成员国内部分歧,下个月欧佩克达成减产决定的可能性并不大,对其而言,选择减产来提升油价,还是放任油价长期处于低位并等待最终需求回暖是一个难题。是否采取行动及何时采取行动现在依然很难确定。
自布伦特原油跌破100美元/桶大关以来,市场就开始等待欧佩克组织发出减产信号。有媒体分析认为,如果11月欧佩克国家未就下调生产配额达成一致意见或者推迟下调,那么市场预期将落空,对油价产生直接利空,导致油价二次探底,甚至预计跌幅至少在5美元/桶,有可能触发油市新一轮下跌。
开罗美国大学政治系主任克莱门特·亨利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影响此轮油价下跌的供求关系并不会在短期内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即使欧佩克产油国做出减产决定,美国、挪威等非欧佩克产油国减产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甚至扩大石油产出,使减产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油价处于低位恐怕会是未来的一个基本趋势。但是,由于利比亚、伊拉克等产油国的局势并不稳定,不能排除由于政治因素导致其减产的可能性,而这可能会对世界油价有所提振。
林伯强(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研究中心主任):近日,国际原油价格跌破每桶90美元,这是自2012年以来的新低。不可否认,美元持续走强和沙特限产信号不明朗直接推动了最近的油价下跌,但根本原因还在于,买方需求不足、卖方竞争加剧、原油市场供给趋于过剩等因素,因此油价走低还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
目前,主要石油进口国需求疲软,特别是欧盟和中国的经济增速放缓,拉动原油需求下降。今年二季度,全球石油需求增速下降到2011年以来的最低。另一方面,美国页岩革命使得石油产量增长较快,创下了30年来的新高。原油市场供应相对过剩影响了对油价的预期,油价走低不难理解。
短期而言,油价下跌对中国等原油进口国是利好,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中下游行业盈利状况。但是,对于石油生产国,尤其是俄罗斯,低油价则可能导致财政和社会压力。对于全球经济而言,更低的能源成本总体来说是一个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