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资讯 » 企业胜经 » 正文

中国石油科技规划60年回顾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1-16  浏览次数:656

文|李希文 等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评估中心

石油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撑产业,在新中国成立65年的发展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回顾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史,我们深切地感到,它是一部我国石油科技发展进步的历史。

依据过去每五年一次的科技发展规划,以及20世纪50年代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60年代大庆油田的开发、70年代渤海湾油田区的崛起、80—90年代塔里木沙漠油田的成功建设、鄂尔多斯三低油气田的勘探开发到21世纪东西部地区深层、岩性、非常规油气田的突破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石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和重大贡献。

现将“一五”到“十一五”,即从1953—2010年长达58年、历经11个五年计划的石油科技规划目标和主要内容之发展与沿革汇集如下,以供现在和今后石油科技发展规划编制者和科技管理者参阅。

1 1949—1975年国家4个五年计划时期的科技安排

20世纪50年代,石油工业尚处初级阶段,没有专门的科技发展规划,但在国家和石油工业部开始实施五年计划时对石油科技有明确的远景部署和专项研究计划,如:

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关于石油工业及科技工作的部署(1953-1957);

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中关于石油工业科技工作的部署(1956-1967);

石油工业部科学研究远景规划初步方案纲要及草案(1956-1967);

(石油地质科学技术发展纲要(草案)1960-1962);

石油炼制科学技术发展纲要(草案)(1960-1962);

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关于石油工业领域的部署(1963-1972);

石油工业部地质、炼制和新型材料等专项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1963-1972);

石油工业部第三个五年计划中关于科技工作的部署(1966-1970)。

1.1 国家在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中有关石油工业及相关技术发展的部署

第一个五年计划指出,石油工业在我国特别落后,不但产量很低,设备能力很小,而且资源情况不明。因此,要大力地勘察天然石油的资源,同时发展人造石油。计划规定原油年产量在1957年要达到201.2×104t,获得可供设计的天然石油储量518×104t;充分利用抚顺等地的页岩油和煤制油的设备,使1957年人造原油的生产能力计划达到1952年的2.6倍。

虽然只有产量目标,但通过“一五”实施,玉门油田广泛采用“五一”型地震仪和“重钻压、大排量”钻井等新技术,先后发现了石油沟、白杨河、鸭儿峡等油田。老君庙油田扩大了含油面积,开始按科学程序进行全面开发,在1953年实行了边缘注水,采取了压裂等一系列井下作业措施。按照地质勘探规划,走出山前,上地台,着眼全盆地搞勘探。

依据这样的思路,1955年10月,克拉玛依第一口井——克1井喷油,发现了克拉玛依大油田。

1957年,全国石油产量达到145.7×104t,其中天然原油86×104t、人造油59.7×104t。特别是1955年新疆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是新中国石油勘探史上实现的第一个突破,从此初步形成了玉门、克拉玛依、四川等天然油、气基地。抚顺石油一厂、二厂等人造石油基地,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并开始建设现代化的兰州炼油厂。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是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创建时期,为新中国现代石油工业的建立和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1.2 国家编制的科学技术发展十年远景规划(1956—1967年)中关于石油科技的部署

在周恩来总理领导下,国务院成立了科学规划委员会,以中国科学院各学部为基础,集中全国600多位各种门类和学科的科学家,还邀请了16名苏联各学科的著名科学家来华,帮助我们了解世界科学技术的水平和发展趋势。按照“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采取“以任务为经,以学科为纬,以任务带学科”的原则,从13个方面提出了57项重大科学技术任务、616个中心问题,从中进一步综合提出了12个重点。195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执行。

远景规划对石油行业科技工作的部署是:燃料工业和电力工业都是先行工业,必须走在其他经济建设的前面。我国目前燃料生产的中心问题是石油产量的不足,使得各企业对液体燃料的使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我国现在石油年产量,含人造石油在内,还不到100×104t,只能满足目前需要量的30%,而石油消耗量不到全部燃料消耗量的5%。

现在美国年产石油已超过3×108t,加上从国外开采进口的石油,全部石油消耗量占全部燃料消耗量1/3以上。苏联石油产量已超过7000×104t,消耗量为全部燃料消耗量的20%以上。到1967年,我国石油需要量至少在二三千万吨以上,为目前产量的二三十倍以上。

石油方面应该着重研究如何发现新的产油地区,和如何来保证最迅速和最有效的开发和加工。同时也应当加强人造石油的科学研究工作,其中包括油页岩干馏和页岩油加工工艺的研究,改进煤炼油的方法以降低成本等。此外,天然气是最便宜的一种燃料,也是最好的化工原料。

我国四川等地拥有相当多的天然气。我们应及早研究它的最有利的用途,特别是在缺乏石油地区替代液体燃料的问题。为此把“发现并开发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和“扩大液体燃料及润滑剂来源”等两项研究任务,列入规划的57项重大科学技术任务中。

为此提出了石油领域需要研究的11个中心问题:石油工业部根据国家的科技部署,制定了石油工业部1956—1967年石油科学研究远景规划初步方案纲要及草案(摘要)。这个纲要提出,1956—1967年的12年期间,石油工业应主要研究的工作目标是:

地质勘探方面,到1967年要超过100×104t。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进行我国含油区域的划分及对各含油区域的综合勘探方法、勘探技术的改进与新方法的采用等方面的研究。研究并迅速掌握构造钻井及航空地球物理等技术。同时应与科学院与地质部合作,进一步研究在我国境内具体条件下,勘探石油的根据,从油藏的形成条件和发展过程来进行研究。

钻井方面,钻机月速度的争取目标是1967年探井达900m,生产井1600m。应掌握及推广涡轮钻井技术,研究钻头的使用及制造,再进一步研究电钻钻井及其他新技术。

采油方面。1967年的目标是用人工方法采出的原油达到全部天然原油产量的80%,油田采收率达到80%。特别应研究掌握油田注水和岩层压裂的方法,并迅速广泛使用。应进行以页岩和煤为原料生产液体燃料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及掌握干馏颗粒及粉末油页岩的新炉型,争取到1962年油页岩能全部利用。研究新的页岩及煤的干馏炉型、高压加氢技术。

原油加工方面,争取在1967年能超过70%,特别应研究掌握提高喷气机燃料产率技术,润滑油、脂添加剂的制造以及催化裂化、气体加工等方法。应进行石油工业的油类、气体以制造燃料和化学品综合利用研究,使主要化工原料,特别是甲苯和乙烯,能满足各部门的需要。

“十二年规划”在地质勘探、钻井、采油采气、人造油天然油加工、煤和页岩的液体燃料、石油机械、建筑安装等13个方面,布置了107个研究课题,全面组织攻关。在此期间,石油工业部建立了11个研究机构,规模达到1万人,按照规划目标全面完成了任务。

1.3 1963—1972年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对于石油工业方面的部署

中央在1960年冬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要求对各行各业的工作进行调整,经中共中央批准,决定在“十二年规划”执行的基础上,制定《1963—1972年十年科学技术规划》(简称十年规划)。规划由国家科委负责组织制定,先后有几百名专家参与,于1963年6月定稿,12月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科委下达,并会同各有关部委组织实施。

关于石油工业领域科技发展的安排是:今后10年,尤其是前5年,必须特别重视石油资源的勘探工作,尤其是探明那些很有希望的距离工业基地和交通干线不远的油田以及沿海的海上油田。此外,对西南的天然气资源等,还应进行增加后备基地与扩大储量的研究。

10年内,石油工业的发展,应该探、采、炼并举。着重研究掌握判断油田注水后地下水线推进的位置;研究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判断地下油、气、水层的测井新技术;研究和解决3000m以下的深井钻探技术;以及涡轮钻井和勘探石灰岩地区的钻井、测井技术。

海上钻井对于进一步扩大石油资源有重要意义。在油田开发方面,应注意合理开发速度和最大限度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研究以注水为主保持油层压力的整套技术,研究分层合理配产、配注及各种采油新技术,研究热力驱油、混相驱油和添加表面活性剂等各种提高采收率的新技术。在储运技术方面,着重研究高凝固点原油的管道输送问题。

不断提高加工深度,是石油炼制的重要技术政策。必须提高轻质燃料的收率,提高汽油辛烷值,降低油品的凝固点,扩大喷气燃料的来源,增加燃料油、润滑油、润滑脂的品种,以及为有机合成工业提供更多的烯烃原料气、芳香烃、石蜡等原料。我国石油具有含蜡高、轻油分少、烷烃多等特点,要抓紧完成催化裂化、延迟焦化、铂重整、尿素脱蜡、加氢技术和主要添加剂生产技术等各项研究工作。

积极寻找天然气资源,贯彻油、气并重的方针,研究天然气的储运、净化和管网化问题,研究天然气的压缩液化以及液化天然气的储运和利用技术。石油化工方面,建立一个独立完整的国家工业体系,首先必须使工业生产所需要的原料和材料立足于国内,建立完整的原料和材料体系。建立基本有机合成原料工业。乙烯、丙烯、丁二烯主要依靠石油制取。掌握油、气和碎煤造气技术,扩大合成氨原料来源。

2 1976—1980年石油工业“五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勘探开发部分)

1976年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长达10年的文革大动乱,随着“科学的春天”的到来,石油工业正式启动五年科技发展规划。该规划提出五条指导原则,包括:发扬大庆“两论”起家的基本功;发扬敢想、敢说、敢干的革命精神;坚持科技工作的群众路线;搞好协作配合,开展科研攻关会战;加强党对科学技术工作的领导。

石油地质方面主要任务是:加强全国油气资源分布和评价的研究、加强重点勘探地区石油地质的综合研究和加强石油地质基础理论的研究。

地球物理勘探方面主要任务是:研制新型地震装备,加速数字化进程。要做好国产48道数字地震仪的鉴定、推广工作,大力发展以可控震源为主的非爆炸震源,攻克黄土高原、戈壁沙漠、湖泊海滩等地震勘探关。掌握现代化的数字处理技术,提高地震资料的数字处理水平。

石油钻井方面主要任务是:研究高压喷射钻井新工艺;研制高强度钻头,两三年内,做到用四、五个钻头就能打一口3000m的深井;研制新型优质轻泥浆,保证打3000m以下深井的需要;提高深井测井和试油技术。掌握中子测井、密度测井、地层倾角测井等新方法,攻克深井测井关,形成测井系列。

油气田开采方面主要任务是:全面掌握三四千米深部油气藏的开采技术。重点是研制高压注水和强采设备,提高分层测试,特别是抽油井分层测试技术,加强油田化学的应用研究,解决好分层堵水问题,进一步发展砂岩油层的开采工艺;加强石灰岩油田、凝析气田开采技术的研究;加强气田开采技术的研究;加强低渗透砂岩油藏开采技术的研究,掌握强化压裂的增产技术,为大规模开采陕甘宁、川中低产油田创造条件。

油气集输方面主要任务是:完善“三脱三回收”流程,实现全密闭输送,把油气损耗降低到千分之五以下;加强热能利用的研究,把分散的油气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加强油气井管理自动化的研究。

海上石油勘探开发方面近期内要尽快解决海上地震、钻井、采油和工程建设等技术问题,为今后大规模开采海上油田积累经验。

长距离输油输气管道方面要积极研制高效率机泵、大型高压阀门等关键设备,解决长站距密闭输送,以及遥测、遥讯、遥控,油气计量和管道防腐等技术关键,并进一步提高施工机械化程度。

3 1981—1985年石油工业“六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1978年原油当量上了1×108t规模,国家给予1×108t石油科技补贴的优惠政策。为此“六五”规划目标强调:为了稳产1×108t油,综合利用好1×108t油,必须依靠科学,把我国石油科学技术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在现有的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力争“六五”期间使主要石油科学技术,达到或接近70年代国际水平。

石油地质方面,建立适合我国地质特点的油气资源评价程序和方法。开展天然气生成、聚集、保存等基础研究,分析天然气富集的地质条件,预测天然气资源分布,指出勘探方向。加强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地区石油地质研究,生油理论、碎屑岩沉积相、油气藏形成和类型、板块构造等基础研究和地震地质、测井地质、数学地质、遥感地质等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

地球物理勘探方面,力争1985年地震队基本都配上数字地震仪,全部电法队配上数字电法仪。引进10套轻便多道地震仪,装备四川及南方山区的地震队。开展地震地层学和合成声波测井的试验,在东部地区复杂的重点区带开展三维地震勘探、横波地震勘探、垂直地震剖面法及地震勘探基础理论的研究。以物探局计算站为中心,建设好新疆、南海、海洋等4个计算中心的常规处理和物探局计算站的特殊处理要达到世界水平。队年平均工作量由目前的136km提高到400km。

钻井方面,继续推广喷射钻井先进技术,摸索最优化钻井规律,开展井控技术和优选参数钻井研究。1985年大庆Ⅰ、Ⅱ型钻机全部实现喷射钻井,部分钻井队实现优选参数钻井。研制定向钻井工具和测试工具,加强钻井基础理论的研究。“六五”期间,钻井队年平均进尺达到12000m;井身合格率、固井合格率达95%以上,平均取心收获率达85%以上。

测井方面,5年内计划30个队推广使用SJD-801型数字磁带测井仪,主要油田资料处理实现数字化,测井解释符合率平均达到70%以上。加快耐高温、高压仪器的技术攻关,5年内争取突破180℃、1200atm。发展水淹层测井、深井及抽油井找水测试、生产测井和工程测井,适应注水开发油田中后期的需要。

油田开发方面,加强油田地质油藏工程的综合研究;发展中、高含水期的采油工艺;加深气藏地质及气藏工程的研究;充实油层物理、开发及采油工艺试验室,扩大数值模拟的应用,建立全国性油田数据库;加快三次采油技术的研究试验;确定主要油田三次采油的方向,加强三次采油机理研究,开展以注蒸汽法为主的稠油开采工艺技术及其他工艺技术的研究,研制三次采油需要的化学剂、驱油剂。

油气集输与储运方面,主要油田实现密闭集输,做到轻质油基本回收利用,油气损耗由2%降到1.5%左右,原油稳定达到5000×104t;推广原油常温集输,80%的抽油井进行常温集输;提高计量技术,使油、气、水计量仪表、设备达到计量准确;推广阴极保护防腐和污水“三防”技术。

炼油方面,大力提高炼油工艺及催化剂生产技术水平;推广应用稀土分子筛裂化催化剂、双(多)金属重整催化剂和高效加氢催化剂,开好加氢裂化装置;进一步提高石油产品质量,发展新品种,革新产品系列;研究和推广节能技术;普遍推广常减压蒸馏改造技术、催化裂化能量回收和一氧化碳助燃剂,提高加热炉、锅炉热效率和蒸汽利用率,石油产品综合商品率提高到92.5%;提高“三废”治理水平。

共布置41个研发项目,计划科技投入11亿元(含科研基础6亿元、事业费1亿元)。

4 1986—1990年石油工业“七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1985年中共中央提出“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为科技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石油工业提出在本世纪末实现石油工业3个战略性目标:

改变石油工业发展赶不上国民经济需要的状况;

改变天然气生产的落后状况,做到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协调发展;

改变石油科学技术发展与生产建设需要不相适应的状况,争取在主要工艺技术方面达到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

提出在勘探开发的主要工艺技术方面,达到80年代初的世界水平,并为后十年石油工业的大发展做好技术准备。到1990年要实现4个新水平,实现12项配套技术,抓好12项储备技术,突出了技术的集成应用和引领作用,边排思路有所创新。4个新水平具体包括:

油气资源勘探新水平。在全部实现地震勘探数字化的基础上,提高三维、特殊处理技术等水平,发展垂直地震剖面,高分辨地震勘探、数控测井等新技术,普遍采用地层测试技术,加强石油地质基础工作和综合研究,发展石油地质理论,不断开辟油气勘探新领域,使我国地质勘探技术达到80年代初的世界水平。

建成大、中、小相结合的计算机处理系统,全面实现地震工作数字化,资料处理能力达到26×104km,使96道以上的地震仪占90%,全面实现24次以上的多次覆盖,队年平均率达500km以上;三维地震、垂直地震剖面、横波地震等新技术配套形成能力。到1990年数字测井队达到60%,在复杂油气水层的解释技术方面,达到80年代初斯伦贝谢公司的水平。

钻井技术新水平。推广优选参数钻井,1990年全国队年进尺超过1.5×104m(平均井深2000多米)。基本配套定向井、丛式井工艺技术,具备一个井场能钻15口井、井斜大于40°、最大水平位移1.2km的能力。掌握保护油层的钻井、完井工艺技术,减少对油层的污染,充分保护油层的产能。在进行钻进地层矿物成分分析、地层孔隙压力、破裂压力预测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机进行钻井工程设计,优选钻井参数,使钻井进入科学化阶段。

油气田开发新水平。着重解决:

寻找剩余油饱和度富集带的方法和技术;

合理布置加密调整井,提高储量动用程度;

调节层间和平面水淹状况,提高波及系数;

主要开发阶段采出原始可采储量的75%~85%。

掌握断块早期高速度开采和区块产量接替的滚动开发工艺技术,使小断块单井稳产3~5年,单个区块稳产6~7年。

“七五”前两年,1000m井深蒸汽吞吐技术,达到配套工业化程度;
1600m井深蒸汽吞吐技术过关,基本配套;

基本掌握稠油油田的蒸汽驱技术;提高低渗透油气藏储量动用程度,将开采速度提高到2%。

油气田建设新水平。新建油田实现油气集输常温密闭、多级分离、连续计量等新工艺;采用高效分离器、加热炉和注水泵等高效设备,实现天然气利用率、油气处理率、污水回注率3个百分之百;已开发油田油气损耗由目前的2%降到1%以下;研制高效分离器、天然气压缩机、膨胀机、新型高压注水泵等,将泵效提高到75%~80%。

5 1991—1995年石油工业“八五”石油科技规划

“八五”期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遵照中央“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战略方针,和“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科技发展方针,以10个重大攻关项目、10个配套技术项目、10个应用基础项目,共30个重大项目为龙头,带动陆上石油工业科学技术的全面进步,以保证油气勘探开发生产建设总体实力和水平的提高以及增储上产任务的实现。

奋斗目标是:

(1)积极采用先进而适用的技术,加强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中间环节,使石油系统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

(2)加大技术改造和装备更新的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更新改造现有的地震队、测井队、钻井队、作业队、施工队伍的科研装备,并通过直接引进及国内研制开发等办法,解决浅海、沙漠、深井以及高强度、抗高温、耐腐蚀、适用特殊恶劣作业环境的材料和设备。

(3)选择近期生产急需的重点项目,组织好国家级、总公司级和企业级三个层次的攻关研究,不断增强行业的科技实力,达到基本具备自主解决石油生产建设关键技术的能力。

(4)积极开展与国外的技术合作与交流,开拓国外技术市场,扩大技术出口,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提高我国的石油科技水平。

(5)理顺科技进步体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较大幅度地增加科技投入,统筹协调好两个“五位一体”,即:科技攻关—技术改造—新技术推广—引进与消化吸收—技术培训一体化;研究—设计—制造—推广—服务一体化。

“八五”的目标更加清晰地体现了规划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实效性。

“八五”石油科技规划提出了科技进步的5个战略任务:

(1)从稳定东部的目的出发,用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深化东部成熟区的勘探,向油气新层系、新领域、新类型地区进军,保持东部地区储采比比例平衡;重点解决老油田注水后期难动用储量的开采技术,减缓油田递减,保持油田稳产,发展三次采油技术,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

(2)加快发展勘探开发技术。根据“两新两高”的要求,在塔里木、吐哈等新区,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开发上建设一流新油田,勘探上早日得手大油气田。

(3)加快发展天然气工业。以陕甘宁盆地和四川盆地为重点,加强综合研究,建立和发展适用于天然气藏特点的勘探开发配套技术系列,确保“八五”期间天然气储量比“七五”翻番。

(4)积极准备渤海海湾及浅海海域油气勘探开发的特殊装备与工艺技术,力争在运载和牵引装置、移动式浅海钻井平台、桩基沉井式试验人工岛等方面有所突破。

(5)发展油气加工和综合利用等下游技术,以稠油加工、轻烃利用、油田化学剂为起点,重建总公司系统的下游产业。从科技需求、科技方针中提炼出科技战略并以此指导30个重大项目的研究方向,是规划编制的又一个进步。

6 1996—2000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九五”科技规划

“九五”科技发展规划贯彻了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大科技”的指导思想,即科技攻关和新技术推广全面安排,还有一个显著特点是把科技目标具体化和考核指标定量化。发展目标有如下5项内容:

(1)勘探、开发的理论和技术实现7项国际前列水平、16项国际先进水平。

国际前列水平包括:陆相生油、低熟油及煤成烃理论,陆相油气藏成藏规律,陆相储层模式,砂岩油藏高含水后期提高水驱采收率配套技术,多层砂岩油藏聚合物驱工业化应用技术,复合驱油技术,低渗、特低渗油藏高效开发配套技术。

国际先进水平包括:油气储层地球物理模型应用基础研究,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测井成像技术,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研究,胶体与界面化学在三次采油中应用基础研究,全三维水力压裂机理研究,稠油、超稠油开采新技术,水平井(侧钻水平井、多底井、大位移井)开发各类油气藏配套技术,探井保护油气层技术,小井眼钻井与采油配套技术,强化稳定井壁的机理研究,石油管材及装备失效规律,油、气、水混相输送技术,液—液旋流分离技术,滩海工程技术,勘探开发计算机应用技术。

(2)成果应用率达到90%,成果转化率达到60%,新技术推广的投入产出比达到1:5。

(3)以改善各类油气藏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为核心,科技增效15%。

①改善各类油气藏开发效果,预计:东部老区水驱采收率提高3%以上;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10%;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5%;稠油热采油藏提高采收率10%;天然气开采提高采收率10%~15%;增加可采储量2.0×108t,科技增油1000×104t。

②在技术进步基础上,钻井平均机械钻速提高30%,队年进尺提高30%。

③一批单项技术增效10%~20%。小井眼钻井技术,降低钻井成本15%~20%;老区利用侧钻井、侧钻水平井加密调整,降低钻井成本15%~20%;无油管、螺杆泵采油工艺配套推广,减少投入30%,节电30%;聚合物驱注入系统国产化,降低投入15%;旋流油水分离、污水脱油技术,油气地面处理系统投资降低25%;油气混输、单管环形集输、软件计量等,减少投入10%~20%,降低自耗气20%~30%。

(4)培养跨世纪科技人才。

①总公司建成一支5000人的高效精干科研队伍,其中博士和博士后达到5%,硕士达到50%;

②技术开发及工贸人员中硕士达10%,大学本科达60%;

③担任总公司、企事业两级课题组长以上的科研骨干中,青年比例达80%;

④科研机构领导班子中,中青年干部比例达50%;

⑤建立一支以中青年为骨干的,梯次结构合理的500名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队伍。

(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总公司整体科技水平达到国际90年代中期水平,整体科技实力进入世界十大油公司行列。

“九五”科技规划安排了50个科技攻关项目,其中应用基础研究12项、应用技术研究38项。通过新技术推广,科技成果的应用率超过80%,科技成果转化率超过60%,新技术推广投入产出比超过1:5,年创效益超过20亿元,技术市场年交易额突破1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年产值超过100亿元。规划确定的系列考核指标对科技攻关和新技术推广起到规范和约束作用,这些指标在成果验收、鉴定中已作为主要的对标考核依据。

7 2001—2005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十五”科技发展规划

“十五”总的目标是:

集中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探井成功率在“九五”基础上提高5%,原油采收率提高2%~3%,为新增石油探明储量(20~24)×108t、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7000~8000)×108m3、原油年产量达1.2×108t、天然气年产量达340×108m3、原油成本比“九五”末期下降15%~20%提供技术支持;

炼油化工整体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工程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

科技贡献率2005年达到55%。共安排44个重大项目,其中基础、前沿项目11项。“十五”期间进行了科技体系的结构调整,第一层次为前沿技术的创新基地(重点实验室);第二层次为集团公司技术开发和新产品开发基地;第三层次为油田及炼化企业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基地。

“十五”期间,按照中央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完成了石油院校归属调整,加快了院所转制步伐,全面推行课题制管理。

8 2006—2010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十一五”科技发展计划

“十一五”期间,集团公司共安排重大科技项目60项,其中,重大技术攻关项目20项,重大现场试验项目10项,研发设计制造产业一体化(RDMC)项目5项,超前储备技术项目10项,集成配套技术推广项目15项。

根据集团公司的总体计划安排,股份公司根据其业务和发展的需求,编制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2007年底,集团公司科技发展部、股份公司科技管理部实现整合,对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科技工作实现统一管理。两个科技部门整合后,组织了后三年科技计划的调整。重大科技项目由集团的60项和股份的30项整合为50项。

按照项目类型安排:重大技术攻关项目20项,重大装备研发制造与现场试验项目10项,超前储备技术项目10项,集成配套与技术推广项目10项。规划强调要在“重点攻关应用技术”、“普及推广适用成熟的应用技术”和“跟踪研究世界领先技术”三个方面突出重点。通过“十一五”科技发展计划的实施,要拥有一批国际先进技术,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提高集团公司的科技创新能力。

指导思想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突破、应用集成、开放研究、完善体系、整体推进”的原则和主营业务战略驱动的科技理念。

科技发展总体目标是: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继续保持在国家石油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科技实力位居中央企业前列。科技攻关取得重大突破,技术竞争力显著增强,形成20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关键技术,有效支撑公司主营业务又好又快发展。发明专利获授权量年均增长20%。

计划形成20项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关键技术:

新一代石油地质理论

岩性地层圈闭识别预测与综合评价技术

复杂地表和复杂构造建模与成像技术

物探数据处理解释一体化软件

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系统

复杂结构井与欠平衡钻井技术

EILog成像测井系统

油气藏精细描述技术

弱碱体系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老油田二次开发配套技术

中深层稠油油藏SAGD开发技术

特低渗透油气藏开发配套技术

复杂天然气气藏高效开发技术

大口径长输油气管道施工与运行配套技术

低丰度煤层气开采工艺配套技术

清洁汽柴油质量升级技术

重油悬浮床加氢裂化组合工艺技术

催化裂化催化剂及增产丙烯技术

聚烯烃及合成橡胶生产技术和特大烟气轮机与配套装备技术。

经实施,全面实现了科技发展目标,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了48项重大科技成果,包括:20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核心配套技术,13项重大装备和软件,15项取得重要进展的重大关键技术。获国家专利8318项,发明专利1012项。共获得国家科技奖励41项,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3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3项,国际科技合作奖1项。

9 结语

通过对上述58年11个五年计划中石油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执行状况进行跟踪评估,结果证实,无论是国家战略要求,还是石油系统本身制定的科技发展规划,都清晰地反映了我国石油科技进步的脉络:

(1)规划确定的方向明确、执行有力、效果好,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2)主体技术每五年上一个台阶,紧跟世界步伐,并在不断形成自己的特色。

(3)规划方法与组织实施逐渐严格、科学,科技战略研究逐渐深化,规划措施也日趋具体明确。

上述的科技发展规划充分表明,它们是石油科技发展的基本纲领,是科技发展方向的重要抓手和顶层设计的重要基础。因此,我们应该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精细制定,并严谨实施。

近年来随着各级部门对规划重要性认识的提高,编制方法也在不断完善,执行的严肃性也在不断提高。

愿石油科技在新的科技发展战略规划指引下,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原载《石油科技论坛》,其他作者为傅诚德,孙宴增,高正原)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企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一周资讯排行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