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创业
笔记君邀您思考:
1.如何做好机遇选择?
2.创业公司发展过程中的侧重点是什么?
3.如何选择投资方?
一、创业选择:机会与团队
1.找到大趋势下的赛道
在我们创业时,不可能一开始做得就是很宏大的事情,而是在细分领域做好一点,将来上市后再做拓展,这是每个创业企业的核心策略。
既然我们做的是细分领域的产品,企业和产品一定是镶嵌在一整条产业链中的。因此,你一定要将公司嵌入到你确认这是可以成功的产业链上。
比如最典型的歌尔声学,虽然只是潍坊的一个小公司,但其进入了苹果产业链,它带出了许多中国上游做配件的上市公司和下游做APP的公司。
因此,作为创业者,既要低头拉车,也要抬头仰望星空。我们既要知道这个时代的大趋势在哪里,也要知道大趋势下最蓬勃发展的赛道或产业链,从而将自己的企业成功放进去。这样,时代的浪潮和产业链的发展会自动推着你往前走。
2.信息文明下的新机会
人类经过三个文明阶段,第一个是农业文明,第二个是工业文明,,我们即将进入第三个阶段——信息文明。
每个文明背后的主流生产力都不一样。
农业文明阶段的基础设施,就是大禹治水、都江堰、郑国渠等农业灌溉的东西。
到了工业文明时代,就需要制造工业品。造富先修路,一个国家工业化起步时,就需要造港口、机场、高速公路、铁路,即“铁公机”时代。
如今,中央提了新基建,“新”就新在数字基础设施,比如5G、工业互联网、IDC、人工智能等。
因此,我们需要知道在整个信息文明的版图中,你的行业处于什么位置。在中国市场上,从投资角度来说,有两个增量:
第一个增量是5G和数字化转型,必然会拉动对新硬件的需求。
第二个增量是国产替代。现在芯片的国产化率是30%,国务院下了新指标和任务,即到2025年,芯片的国产化率要到70%~75%。因此,政府会根据这个目标去努力。
如果你认为它不可能,你就没机会了,如果你认为它可能,你的公司就有机会。创业者一定是乐观主义的,如果你是一个悲观主义的人,你就不要创业了。困难总比想象得难,但办法总比困难多。
天下大变,首先变的是人心。整个中国产业界的“心”在往国产化方向努力,以前这个“心”没变,你再努力都不行。
各个创业公司都是“秦失其鹿,得者为王”,谁有能力抢占市场,谁就是未来的胜出者。
3.硬件和软件
硬件和软件就是正交(线性代数的概念)的正弦波和余弦波。
在4G网络建设时,大家都要换4G手机,国家就要买基站。那时做芯片、做4G基站的公司,其收入、估值、股价都在上行,而当时的软件公司并没有很高的估值。
当硬件公司多了,机会也就多了,大家看到机会也就开始创业了。当5G网络建设差不多时,软件公司就开始上行了。它们形成的其实是正交的关系。
因此,不管是创业还是投资,我们都需要把握住规律。如今,硬件有了好产品,进入好市场,过几年就要IPO,已经进入收割期了。
未来最大的投资机会就是在5G网络建成以后的软件公司。5G+6G是一个时代,大家各自从自己行业出发,对标整个数字经济中的定位,把事情做好了,一定在该领域中是关键环节,实现其价值。
4.5G
截至到2020年底,中国一共建成了70万座5G的基站,连接的各种5G终端设备有2亿个。
做通讯的人总是追求一件事,就是让人和人之间的通讯越来越顺畅、越来越丰富,让物和物之间的通讯越来越成为可能性。过去的十年,大家做了很多学术界的研究和探索,最后确定放弃其他技术路线,共同形成5G。
因此,5G的本质,就是如何让通讯变得更好。现在5G有三大应用场景:
第一,速度增强10到100倍,催生4K、8K、VR、AI的应用,还可以把连接数从平方公里10万个增加到100万个,多出90万个连接。
第二,这些多出来的连接可以去连物体,把物理世界对于物的感知装入传感器,接收数据后再传出去,哺育人工智能。
第三,低时延、高可靠。这样,5G就会把工业控制和自动驾驶变得可能。因此,这些东西在今天确实不会发生,明天不会发生,但是后天一定会发生。
整个5G来了后,就是万物互联和改变社会,各行各业都会被数字化重塑一遍。因此,以后会形成一个数字孪生的物理世界、1:1的数字世界。
因此,在现在的基础上通过数字化与信息文明,可以再造一个中国。
5.打造多元化团队
不管是作为投资人还是创业者,在公司成长的不同阶段,你所需要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初始阶段是技术,之后是市场、资源整合能力,最后是企业战略、管理能力。
很多技术型公司的创业团队,都会面临一个天生的短板——过于技术化。从信息论角度说,正交的信息才是最有价值的。
正交,即团队成员的来源是截然不同的。若你团队的成员全部是技术男,大家思维都一样,互相之间就毫无价值了。
因此,我们要打造一个多元化、复合型团队,加入商业属性、商业嗅觉比较敏感的人,甚至艺术嗅觉敏感的人。
很多大的科技企业,并不是技术人创办的。马云是学外语的,乔布斯是学艺术、设计的,但是他们都做出了很好的企业。因为他们的团队是正交的。
你的长处往往是你最大的短处。技术出身的人若天天都钻在技术中,就会无法接触到外界的其他消息。这时,需要做出以下两个步骤:
第一,改变自己,让自己有拥抱全世界的心态。
做技术的人不要下了班还是跟一帮工程师喝酒、吃饭,不如找几个学艺术、搞商业、文化的人,多去交流一下,这会对你的增益更大,正交效果会更大。
第二,丰富团队。
比如做投资的,未必要找些投资学出身的人;做“硬科技”的,未必要找理工科背景的人。
黑石的《苏世民的传记》中有讲到,最早创立黑石时,他想找那些所谓耶鲁、哈佛出来的商业经营人员,但人家也不愿意进入小公司,最后他找了一些长跑运动员、部队出来的人,这些人都有韧性,虽然都不太懂投资,但是很认真,能够把活干好。
二、企业发展:做好四大阶段的迭代
硬科技是什么?
简单来说,硬科技就是比高科技还高的科技。不管是做半导体、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还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材料等各领域都可以叫做硬科技。
一个好的硬科技公司,一定要完成四个阶段的迭代:好技术、好产品、好市场、好公司。
1.好技术
大家既然敢出来创业,一定是认为技术是有优势的。
天使轮企业都是好技术公司,即有技术潜力的公司。因此,天使轮企业需要用这笔钱,将好技术变成好产品。
2.好产品
将好技术变成好产品,这其中就有很多的坑是需要企业跨越的。
第一个坑,技术变成产品的过程,即如何完成产品量产。很多做材料的公司,在实验室做出来的产品和最后大规模量产的东西是完全不同的。
第二个坑,准确完成产品的定义。很多技术背景的创业者经常会犯一个错误:让市场适应技术,忽略市场的需求。
比如做芯片的公司,缺的不是做芯片设计的工程师,而是产品经理,即定义芯片的人。
很多做芯片的创业公司,自己琢磨了产品定义,也做得很好,一次就能成功。
后来,所有测试性能指标都符合原来设计要求,甚至超要求完成,用户不买单了,并觉得产品已经过时了。这并不是公司团队做得不好,而是产品定义问题。
因此,一个好产品需要既满足很大的市场刚需,同时成本和良品率都有竞争优势。
3.好市场
如何证明这个东西是好产品?
最好的方式就是寻找灯塔级用户帮你做背书。那些比较好、走得快的公司,其产品研发和定义,都是与头部客户绑在一起的。
在这个阶段,技术的作用就退而求其次了。我们应在市场上去攻大客户,铺全国销售渠道,建立体系化市场团队,并做PE轮融资扩大产能,从而满足市场需求。
4.好公司
有好市场,不代表是好公司。中国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是3~5年,国外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是5~8年,这时间基本就是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
很多中小企业瞄准一个市场需求,开发了一个产品并进行售卖。刚开始卖的很好,后来因为消费者升级的要求或技术的进步,销售量会发生下降趋势。
因此,好公司是能够不断重复去做一件事,跨越产品周期。要想成为一家基业长青的好公司,就需要解决技术和产品的商业化问题、销售和产品的规模化问题、成规模后的治理问题。
5到8年是一个产品的周期,30年到50年是一个产业的周期。所以,超过100年历史的公司是非常少的,大部分世界500强的公司生命周期不会超过50年。
因此,像西门子、IBM这样的伟大企业,他们从起家做的东西到现在做的东西,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跨越了整个产业的周期。
当企业每一步达到迭代时,估值就会不一样。若我们把握住硬科技企业的成长规律,抓住每个阶段的特点与需求,就能做正确的事情。融资成功只是结果,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三、上市之前:如何找钱?
作为硬科技,不管是创业还是投资,大家的方向和目标都是一致的,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对于创业需要融资的企业家,若知道投资机构的想法,融资就会比较容易。这是一个猫和老鼠的游戏,也是互相促进的游戏。
1.如何打动投资方?
① 产品
首先,当你的第一代产品出来时,投资机构会去关注你的客户反馈,即为何会选择你的产品,是因为价格低还是性能好。
投资方一般不喜欢靠打“价格战”占领市场份额的产品,因为这种公司可能没有未来。
② 市场
其次,很多投资机构对你所处的行业并不懂,你需要引导他们有理有据地算出来你们企业的天花板、市场空间。
虽然他们对该行业不懂,但对如何计算市场空间是有逻辑的。不过,他们缺乏基本数据。因此,你要帮助投资方计算出产品的市场空间有多大,并且要告诉投资方“你们已经在市场里占据比较有利的竞争位置”。
③ 团队
最后,不管你的企业在什么融资阶段,团队能力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团队的核心带头人本身的素质和能力,需要对投资机构进行充分展现。
在这个世界上,你面对的市场、竞争对手、自身公司的经营状况、世界经济大趋势都在变动,没有什么是可以确定性算出来的。但有两个事情可以基本确定:
第一个是行业趋势。
第二个是人。作为投资机构,只有靠用人的确定性,才能去覆盖各种客观世界的不确定性产生的风险。
要是一个企业能够做到以下两条,就会给投资方很大的下注信心:一个是灯塔级客户的导入,一个是强资源吸附能力。
一个好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吸附资源,而各种资源的核心是人才。好的人才,可以带来企业发展的所有资源,比如新技术、新产品、好管理以及大客户资源,甚至融资。
比如创造世界奇迹的小米,成立第三年营收就超过100亿,成立第九年就进入世界500强。
在小米传记《小米十年》中有讲述,雷军在开始决定做小米时,就先去谷歌、摩托罗拉挖人。在发展过程中,小米不是静态的,而是不断吸收新人进来。
再比如慧晶新材料,起初团队就是院士、副总裁,很豪华。在其成长过程中,还将华为2012年做散热的首席专家、阿里服务器的三个首席专家、对标最大竞争对手之一的中国区管生产的总裁等人挖过来,甚至有些人还愿意降薪过来。
这就说明,同行中最优秀的、对行业最懂的人,很认可这家小小的创业公司。实际上,他们比投资人更懂你的公司。因此,这家公司是有前景的。
2.要找什么样的投资人?
投资人,就是认可你企业的估值和条件,愿意投资它的人。
在天使轮,可能大家没有挑选资本的能力。所以,在这个阶段,先把球踢出去(找到合适的资本方),就很重要。在这个阶段,回购这个条件是不能答应的,否则你连东山再起的机会都没有了。
只有等你的企业到了IPO阶段,有比较稳定的营收和利润,才可以谈回购。这时,企业的估值也提高了。
其次,就是认可你的估值。“硬科技”企业在这个阶段的估值都是拍脑袋决定的。因此,我建议大家可以多用政府资源给你投钱、通过课题做产品。
最后,最高要求就是缩短技术到产品的迭代。要么就像中科创星,依托西安光机所的设备、人才、技术积累、上下游供应链资源帮助你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减少投入。要么就是找到愿意陪你一起走的客户资源。
简单来说,要想融资,就需要找最懂你、愿意与你同担风雨的机构。
当你的技术等各方面体系已经成型,就需要找帮你腾飞的投资机构。一方面,在这个阶段你要根据行业需求,重点去找些CVC、企业风投,将你融到它的大生态体系中。
另一方面,这个投资机构会成为你企业的强背书。同时,还需要找与产业有协同的投资机构,“抱粗腿”。头部的投资机构的条款很苛刻,在这个阶段不用找他们,但可以与他们沟通、接触。
3.IPO VS 合并
所有企业的梦想都是IPO,但实际上不现实。即使你能IPO,意义也不大。若你上市后就是20、30亿的市值,实际上你可能现在在一级市场融资的估值远远超过这个数了。
因此,最终还是要回到生意的本质:你要想清楚你企业的天花板在哪里。
其次,如何突破自己的天花板,就需要制定一些面向未来的战略。
很多事情,国内企业会陷入一定要当老大、要IPO的误区,不愿意被并购。但在国外,并购很普遍。比如美国芯片半导体公司,大公司都是并购出来的,甚至现在的巨头之间也在并购。
因此,如果合并后对行业未来的发展更好,并且,双方理念一致,强强联合是个不错的选择。
今天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