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毕业季
高考学子们进入了如火如荼的
复核分数、选学校、填志愿的阶段
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
但是人生的路还长
要去到哪里、遇见什么人都还没有定数
慢慢探索、好好享受吧,18岁的你们
诶~扯远了
我们回来讲解氮化镓快充试卷
快把卷子拿出来

随着氮化镓快充被火爆售出,
小编在后台陆陆续续收到一些问题,
快充是什么?
什么是氮化镓?
不同手机型号的充电时长,
充电发热、是否会伤手机等等
别着急
往下看~
Q:快充是什么?
A:快充是一个由供电设备、线缆和充电设备组成的充电系统, 它通过调整手机的电压与电流的输入值,从而缩短手机的充电时间。目前市面上的主流的快充模式有高电压恒定电流、低电压高电流、高电压高电流三种。

现在市面上主流的快充协议有PD协议、高通 QC 协议、联发科PE协议,以及一些手机厂商的私有快充协议,比如OPPO的VOOC 闪充、VIVO的Flash Charge;华为的FCP、SCP;小米的Charge Turbo等。
Q:多快算快充?
A:专业领域对于快充实际上没有具体的定义,我们说的快充一般是指:从初始充电状态开始,至充电30分钟,通过提高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实现进入电池的平均电流大于等于3A或总充电量大于等于电池额定容量的60%的充电方式。
Q:什么是氮化镓?厉害在哪里?

A:氮化镓是一种无机物,化学式GaN,是氮化镓的化合物,是一种直接能隙(direct bandgap)的半导体,氮化镓的能隙很宽,为3.4电子伏特,可以用在高功率、高速的光电元件中,充电转化效率相比硅基材料的充电器更高,且具有超强的导热效率、耐高温和耐酸碱等特性,可以让充电器具备更高充电效率的同时,做到更小体积和重量。
Q:不同手机型号充电效率的差别


A:因每个手机样本的使用模式、使用年限、手机型号不同,小编在标准测试状态下(电量耗尽关机30分钟后、室温26℃、不带手机壳、5cm测温距离),对充电30分钟、60分钟的电量和温度进行分别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充电速度多数呈现前期快后期放缓的趋势。测试样本充电30分钟时,基本能达到60%以上的电量,并且充电效率和温度达到峰值;充电60分钟时,已处于充电后期,电量已接近充满,手机温度基本降至室温,电量较前期上升速度较缓。
Q:使用快充发热正常吗?
A:手机充电时有一定发热其实是正常现象,由于客观环境及物理属性,充电器的充电转换效率无法达到100%,损耗的部分能量就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充电转化效率越高,就越不易发烫。而使用氮化镓材料比硅基材料拥有更低的电流阻值,意味着更小的热能损耗。但如果是非常严重的发烫,为了安全,建议联系手机厂商排查问题。此外,大多数发烫严重的情况是由于使用不规范导致的,下面列举了一些注意事项供亲参考:
Q:充电快,会不会伤电池?
A:现阶段几乎所有智能手机采用的都是锂离子电池, 而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其实就是锂离子在电池的正极与负极之间的流动,在这一过程中电池的活性物会产生不可逆的消耗。无论是快充还是慢充都会对电池造成损伤,但确实快充带来的损耗会比慢充更大一点,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哦~但是我们的氮化镓快充具有过流保护、过压保护等机制,实现在大幅度提高手机充电速度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电池及设备产生的影响。
Q: 是使用氮化镓自带的数据线好还是手机原装的数据线好?
A:如果手机支持Type-C接口充电的话,当然是我们氮化镓快充自带的数据线更好哦。细心的小伙伴可能已经发现,我们的数据线较之一般的更粗,支持3A大电流充电,相应的充电速度也更快哦。但是如果不支持Type-C接口,可以使用一个转换头,实在不行就只能退而求其次,用USB接口啦。

Q:USB口充电没那么快?
A:威星智能65W氮化镓快充支持双口充电,其中Type-C口充电最高功率可达65W,USB接口额定充电最高功率是12W。如果想要快充的话,就需要使用Type-C口充电。如果条件不允许,只能用USB接口充电的话,12W的充电效率也不会比普通的充电器(5W-10W左右)逊色。
解答还满意吗?同学们如果还有相关问题可以在后台留言,我们会拿小本本记好并整理解答,下一期,我们将会针对“威星氮化镓快充:笔记本电脑快充Q&A”的专题发布推文,感兴趣的小伙伴请持续关注我们哦!
· · · 往期相关文章 · · ·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