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种,是安静地呆在一边,捡拾他人抛弃的或看不见的利益。这是一种“不争之争”的策略,你的收获也必将远在常人之上。如何在“不争之争”中获胜?老子提出了7种手段: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居善地——就是安居自己应处的地位。通俗地说,就是“呆在自己应该呆的地方”。哪里是自己应该呆的地方呢?关键是看自己的才能是否与这个位置相称,自己的价值观、个性能否与这个团队相容。如果站错了位置,地位肯定不牢,甚至会有危险。如果一个平庸的人能够在组织中如鱼得水的话,这个团队的远景就不容乐观了。历史上姜子牙曾经逃离商朝,陶渊明曾经隐居田园,因为他们知道那不是自己应该呆的地方。这都是“居善地”的典型案例,值得我们借鉴。还应注意的是,安居自己应处的地位,绝不是固步自封。人必须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才能,以便胜任更重要的工作。而一个人满足于已知的知识,让大好年华在平庸中度过,这并不是真正安居自己应处的地位。
心善渊——就是心要像深潭一样清澈平静,不受外界环境所扰。在红尘之中,如何能避免受到污染和惊扰呢?这需要将一颗心修炼得像磐石一样稳固。古时有一位名叫牛弘的高官,他每天坐牛车去上班。他的弟弟比较顽劣,不读书,好习武。有一天,牛弘出门办事,弟弟喝得酩酊大醉,乘着酒性在院子里练箭法,不想一箭将老牛射死了。弟弟知道自己闯祸了,吓得赶紧躲起来。牛弘办完事回来,妻子忙向他告状:“叔叔耍酒疯,把老牛射死了。”
牛弘若无其事地说:“老牛射死了,就做红烧牛肉吃。”
妻子顿感无趣,低着头,一言不发地走到厨房,做红烧牛肉去了。过了一会儿,她又走到丈夫跟前,抱怨说:“牛肉太多了,红烧不完。”
牛弘正在看书,头也不抬地说:“红烧不完,就炖汤喝。”
妻子越发无趣,只好去炖汤。过了一会儿,她觉得这事还得说说,又向丈夫发牢骚:“一头整牛呢,炖汤也太多了!”
牛弘淡淡地说:“炖汤太多,那就做干牛肉吃。”
妻子觉得丈夫的涵养功夫真高,相比之下,自己就差得太远了,很是惭愧。自此,她再也不提射牛的事了。而他的弟弟呢,觉得哥哥真有涵养,这都是因为读书有学问的缘故啊!自此,弟弟收起顽心,发奋读书,终于成了一个有出息的人。牛弘处理问题的方法未必最佳,但他这种不受外界干扰的涵养功夫,真可以算得上“心善渊”了。
与善仁——与人交往,要心存友善。对强者要尊重,对弱者要理解和嘉许。许多人对强者能保持足够尊敬,对弱者却心存轻视;或者对弱者表示亲近,对强者却心存排斥。这都不是真正的“与善仁”。有一句话说得好,“你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别人也会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你”。如果你对强者、弱者都能待之以仁,就可得众之力,而战无不胜,无所不成。
动善时——就是合理把握办事时机。这是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问题。什么时机才合适?这完全取决于各人的眼光和阅历。有的人能在恰当的时间做恰当的事,有的人却让事情发生在错误的时间和地点。如果我们的眼光与阅历不够,如何做到“动善时”呢?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就是一种好方法。除此之外,无论做什么事情,抱着与人为善的想法去做,是不会错的。如果你做的事对他人有利,这总是合宜的。美国专家史蒂芬•柯维说:“为自己着想也不忘他人的利益……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生存空间,他人之得不必视为自己之失。”一个聪明人,不会嫉妒别人的收获,他们总是考虑如何帮助他人获益而不是夺取别人的利益。
言善信——就是说话要讲信用。人世间的道理,就像那条物理学上的定理: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你向他人施予什么,也会得到什么。一个人不受信任,是因为他不讲信用;反之,一个人受到别人的信任,是因为他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正善治——就是忠于职守,用业绩说话。古今中外,无论什么事物都可能过时,无论什么理念都可能需要更新,但是,“用业绩说话”这一条永远不会过时。如果用业绩说话不灵了,说明这家公司、这个团队该倒闭了。
事善能——也就是做力所能及的事。勉强去做力所不及的事,或者放弃做力所能及的事,都不符合“事善能”的自然法则。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意思是:天下难事,一定要从易处着手;天下大事,一定要从小处努力。老子以辩证的观点,看到了难易、大小的变化规律,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转化的要点,往往取决于当事者的态度:问题容易解决时听之任之,等到问题成堆,就变成了老大难问题;小事情掉以轻心,等到积重难返,这时候想努力改进,可能已经力不从心。所以,聪明人做事,追求细节的完美。他们在常人忽略的地方付出了超常努力,他们自然就会在人生竞争中脱颖而出。
世界上,想做大事的人很多,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杰出人士深明此理,这正是他们成就不凡的原因所在。 来源:慧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