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地方动态 » 正文

“中国式增长”何以延续?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8-14  作者:中国石化新闻网  浏览次数:696
        “中国企业创新的因素到底有多大‘比例’?有没有5%?”当2008年《世界是平的》一书作者弗里德曼提出这一著名拷问之时,在场的媒体人没有给出答案,现在似乎也难以给出答案,但大家心知肚明这一比例并不乐观。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不仅显示中国GDP三年以来首次“破八”,也透漏出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正渐现疲态,中国经济增长这根上弹了多年的弹簧已临近最高点,必须寻找新的推动力才能延续上升的步伐。
  
  “中国式增长”跃至瓶颈期
  
  过去的三十多年来,中国企业通过引进、复制、大规模制造缔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神话。
  
  从1979到2009,中国的平均增长率为9。8%,是这一时期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是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三倍多,这一速度也是世界经济史上绝无先例的。众多的经济学家对这一时期中国的井喷式增长给出了自己独到的分析,总结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1、人口红利;2、资源低成本;3、发达国家制造业转移;4、优惠的投资政策等等诸如此类,却唯独在这些原因中没有找到经济增长理念中倡导的“创新”字眼。
  
  我们可以把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比喻为一个压抑已久的弹簧,靠着长期被压抑后突然释放的弹力,迅速蹿升,然而当达到一定高度后如果没有持续的助推力,结果必然是坠落,其速度同样很快。随着新一轮全球性的经济衰退,中国企业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这个由弹力而推动的过程已然达到了高点。
  
  之所以下此结论是因为三十年来的“中国式增长”所依赖的多重因素正在不断丧失。今年7月,阿迪达斯宣布将关闭在华唯一一家自有工厂,而其竞争对手耐克早在三年前也关闭了在华唯一的鞋类生产工厂并迁往东南亚。外资企业“东南飞”的现象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追问这些制造业转移的原因,我们发现,过去三十年对外资企业颇具吸引力的优势正在一个个地丧失。
  
  中国人口红利从1982年开始上升,有分析称这一数值将在2013年达到最高点——刘易斯拐点,而后开始下降。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直接导致了中国对外资吸引力的下降。调查显示,中国现阶段的劳动力成本是印度的二到三倍,且在持续增加中。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也显示,我国吸收外资已经连续6个月出现同比下降。
  
  除此之外,刻不容缓的资源和环境形势也在倒逼中国生产企业转型升级。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急速增长和人民收入的大幅提高,同时也带来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等诸多不利影响,而面对劳动力成本的大幅上升和全球资源争夺日益激烈、以及对环境保护的逐步重视,中国式增长已经面临瓶颈,亟待突破和转型。
  
  过去三十年的“中国式增长”是神奇的,也是独特的,我们可以断言,此种模式的增长不可能在下一个三十年持续。随着传统竞争优势的丧失和可持续环境发展理念的逐步觉醒,中国需要新的东西来支撑这一增长的延续。
  
  “中国式增长”之新动力——创新
  
  其实,早在十一五期间,党和国家已经在有意识推动经济发展的转变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进行,实行节能减排。而在十二五规划中,更是将其提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而改善环境状况的同时又不能使经济增长势头受到较大影响,因此推动中国企业转型升级,走集约化发展的方向成为“中国式增长”继续演绎的唯一出路。企业在这一背景下只有不断创新发展理念,产能升级才能适应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之形势。
  
  从“中国制造”转型为“中国创造”,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这一符号下努力探索实践。以2012年初成功向美国“输出技术”的新奥集团为例,这家20年前以卖煤气罐起家的民营小公司,今天正在对美输出自主创新的清洁能源技术,其总资产规模已达400亿元。而其所提供的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和背后所蕴含的能效理论正契合了全球绿色、低炭、可持续发展的清洁能源精神。
  
  在自主创新的“系统能效技术”和“煤基低碳能源转化技术”的支撑下,围绕节能减排、传统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开发,新奥正向客户提供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在长沙,由新奥集团为其设计建造的黄花机场T3航站楼天然气热电冷多联供项目,全系统节能率达到33%,每年可以减少一次能源消耗折标煤约1527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807吨。在上海,基于新奥自主创新的“系统能效理论”建设的上海“光电之星科技港&S226;新奥智城”项目,建筑面积32万平米,采用新奥智能能源整体解决方案,可实现整体持续节能65。1%,二氧化碳减排67。5%,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41。4%。也正是这种基于清洁能源的创新技术应用,引来了世界500强、美国能源巨头杜克能源公司向新奥“学习”未来能源科技示范平台。
  
  新奥不断创新的精神不由得使我们想起了蓝色巨人——IBM,后者同样以技术和理念的创新延续着百年的强劲发展势头。此外,中国房地产企业——万科,同样注意到了“中国式增长”的瓶颈期来临,将绿色和低碳作为其新时期发展的主基调,这一洞察与新奥具有异曲同工的敏锐性。
  
  像新奥、万科这样先知先觉的企业在中国还有,但是相对于庞大的分母而言,这个分子的数量实在太小。
  
  中国经济增长的步伐不会中断,但是动力却在转变,未来“中国式增长”得以延续的动力必然是弗里德曼拷问中提及的创新力:技术的创新、理念的创新、模式的创新。唯有如此,才能在新一轮的优胜劣汰中幸存并壮大,新奥是个例子、万科、华为也是例子,我们殷切期待十二五期间这样的例子越来越多,那么“中国式增长“延续之时日便会更为长远。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消费群体、最严酷的商业竞争,这本是孕育创新的绝佳土壤。当创新的外在条件和内在风气逐渐成型,当创新成为未来企业生存的源动力,便是“中国式增长”第二春来临之时。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一周资讯排行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