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9月到访的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和能源部长朱棣文将行程提前了两个月。7月14日,他们共同抵达北京,开始为期三天的访华之旅。分析人士认为,两人的联袂造访,既是为美国总统奥巴马下半年的访华计划铺路,也将凸显美国在新能源与气候等问题上的战略思路。据介绍,两位华裔部长同时访问中国,这在中美关系史上尚属首次。双方有望就全球气候变暖、节能减排等问题进行讨论,而美方的工作重点可能放在与中国的清洁能源技术合作方面。
一、中美能源合作是共赢选择。
美能源部长朱棣文在访华前表示,“清洁能源将推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美两国共同努力,比单独行动要好得多。通过互惠互利,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减少环境污染,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朱棣文的讲话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去年在《金融时报》上发表的观点不谋而合。王岐山在2008年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前夕指出,“中美能源合作是共赢选择。”可见,中美能源合作正如美商务部长骆家辉所说,随着中国遭遇气候挑战,美国绿色科技企业有望抓住机遇填补需求,既能为美国创造就业,又能为中国解决污染问题,着实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
中国的新能源市场潜力巨大。“十一五计划”要求,到2010年,中国的能源使用效率将在2005年基础上提20%。 依据2008年中国国民经济统计数字计算,中国能效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将减少3.3亿吨标准煤的能源消耗。这意味着巨大的新能源市场。 美国企业早已盯上这一商机。以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为例,其自2005年就推出“绿色畅想”计划,4年间投资数十亿美元,向市场全力推出新型环保技术,销售额由2005年的100亿美元上升到现在的250亿美元。
美国商务部《清洁能源出口指南》则指出:“中国现在缺的是能源效率技术和能源管理专长。”数位住在上海的美国清洁能源企业家告诉记者,美国企业(在中国)的优势不在于价格,或者单个产品,而在于整体解决方案。据美国商务部测算,中国清洁能源市场规模到2010年将达到1860亿美元,到2020年达到5550亿美元。对急于走出经济危机的美国人来说,这块市场无疑是巨大的诱惑。美国气候变化特使斯特恩(Todd Stern)今年6月曾透露,美方希望将煤炭效率,太阳能效率,汽油效率,碳捕捉和贮藏,建筑节能列为重点合作领域。中国发改委副主任谢振华则提倡中美在清洁煤、碳捕集和封存、提高能效、可再生能源等气候友好技术领域的合作。
二、超越布什时代的能源战略思维
奥巴马的能源政策同布什政策相比,在战术层面有着很大的不同,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布什政府能源政策的核心是石油,努力减少对国外石油的依赖是其政策的重点;而选择绿色能源作为突破口,开发新能源,从根本上降低对石化能源的过度依赖,则是奥巴马的能源政策核心。二是布什政府的能源政策旨在控制美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关注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而奥巴马政府则更加系统、全面,提出了“清洁能源国家战略”(CE战略),将清洁能源看做是美国未来能源的战略选择。三是布什政府强调能源的经济效益;而奥巴马政府既强调新能源项目的经济效益,也强调新能源项目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意义。四是布什政府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而奥巴马政府在没有先决条件的情况下,重新考虑加入《京都议定书》,并以积极的姿态参加国际气候谈判。五是奥巴马政府选择绿色能源作为突破口,旨在通过能源改造、转型,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减少对石化能源的过度依赖,因此,从总体上看,奥巴马能源政策实现了对布什能源政策的超越,其能源政策的真正战略意图在于改变国际资源的分配体制,建立清洁能源结构,造就一个达数十万亿美元的新型产业,大量增加国内就业需求,拉动美国经济再次崛起,使美国再次占领全球经济的制高点。
抢占新能源产业制高点。 对于美国而言,在危机之下复兴经济是政府面临的重任。在这种情况下,新能源项目或许成为美国下一轮经济增长的领头羊。实际上,美国在发展新能源方面已迈出了强劲的步伐。如到2008年年底,美国风电装机总容量已达25170MW,跃居世界首位;同时新增风电装机容量达8358MW,也位列全球第一。奥巴马的新能源政策已经对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以光伏发电为例,预计未来5年美国光伏产业的增长率将至少保持在30%以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必将大幅度提升。奥巴马政府的能源产业发展思路非常清晰,希望将围绕清洁能源所形成的产业群作为下一轮经济繁荣的支撑点。
抢占新能源技术制高点。奥巴马新能源振兴规划一个最关键的内容就是要占领技术制高点,以新技术带动能源革命,使能源产业成为拉动美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奥巴马在其科技新政中提到,严格限碳,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保持传统能源供给的自主和安全,支持有助于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新技术研究,并决定未来10年投入1500亿美元资助替代能源的研究。总之,通过加大研发投入、鼓励创新,美国将试图获得新能源领域的战略优势,重塑美国的国家竞争力。[1]
三、奥巴马推行新能源政策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奥巴马推行新能源政策将对中国的发展战略和前进方向产生积极影响。虽然低碳经济目前未能从根本上消除金融危机,但是已成未来的全球经济发展方向。在21世纪上半叶中国发展面临的根本性挑战之一,是资源特别是能源的紧缺。近些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严格执行能耗和环保国家标准,积极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2006—2008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0.08%,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减少6.61%和8.95%。特别是,中国在发展清洁能源方面做出极大的努力,并取得了飞速进步,截至2007年,中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总量已达10万千瓦,太阳能电池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在实施总额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占据重要位置。在奥巴马新能源政策的带动下,美国以及欧盟的一些企业有可能愿意以低价出售新能源技术,这对推动中国进一步可持续发展无疑是个难得的历史性机会。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具有促进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开发清洁能源、勘探和发掘石油和天然气的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可以为中国制定更科学合理的能源战略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其次,中美关系在能源合作方面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中美双方在能源方面进行合作存在潜力,美国先进的能源技术与中国巨大的能源技术需求正好互补。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为美国投资者带来巨大的商机和可观的回报。特别是,中美在能源领域建立了定期交流和磋商机制,可以将摩擦与竞争限制在可控范围之内。2006年4月,两国领导人同意加强能源领域的战略磋商,在共同研发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面深化合作,为促进世界能源持续供应、保持能源价格相对稳定作出努力。2008年6月18日,中美两国正式签署《中美能源环境十年合作框架》文件,确定了电力、交通、清洁水资源、大气治理、湿地和其他自然资源的保护等五个优先合作领域,为未来中美能源合作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在奥巴马政府的能源环境团队名单中,华裔科学家朱棣文被提名为能源部长,对于中美关系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尽管朱棣文不可能根本改变美国的能源战略,但是他在参与制定和执行奥巴马政府的能源政策,在加强中美能源合作方面,必将拥有很大的“发言权”。可以这样说,沿着双方在能源资源等领域开启的对话与合作机制,奥巴马执政后,中美两国在清洁能源方面的合作肯定会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