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我县深化水权交易改革破解供需矛盾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22  来源:潼关发布  浏览次数:27
 

近年来,我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以入选全国深化农业用水权改革试点为契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深挖农业节水潜力,创新探索了水权跨行业交易的“潼关模式”,为陕西深入推进用水权交易提供了示范借鉴。

强化顶层设计,明确试点“路线图”。坚持政策引领、坚持协同高效、坚持统筹规划,统筹整合县域水利规划、资金投入与技术资源,明确改革目标、实施路径与时间节点,通过高位谋划、系统布局,为农业用水权改革试点建设提供坚实组织保障与制度支撑,确保改革工作蹄疾步稳、有序推进。目前已完成改革任务试点中的80%以上。

强化工程配套,画好试点“全景图”。针对水资源短缺问题,以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为抓手,全方位推进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优化配置。筑牢水源根基,投资2.78亿元实施人饮抗旱水源地项目,构建起“引、蓄、供”一体化的水资源保障体系,每日可向县城及周边6.3万居民稳定供水2.3万立方米;项目建设中引入BIM技术有效缩短工期降低建设成本。深化系统治理,深度融入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将水资源刚性约束贯穿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全过程。升级供水体系,全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新建的现代化净水厂以黄河水为水源,采用“浮船泵站取水+智能配水系统”模式,确保水源稳定供应。

优化市场机制,探索水权“新路径”。优化农业用水权分配,紧密贴合灌区渠系化管理的实际需求,通过农业节水改造,将灌溉结余水量通过市场化交易调配至其他行业。建立回购与交易机制,实行分级回购管理,让农民从节水中收益,为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集约节约利用提供新思路。推行水权交易跨行业调配,2024年累计交易872单,水量达208万立方米,亩均灌水量降低5%-10%。

强化科技引领,拧紧农业“水龙头”。建设智慧供水管理平台,实现取水精准监测,为水权分配和交易提供数据支撑。建成黄河潼关段水情监测预警平台,搭建“潼关水兴云”平台,整合水资源数据、产业项目、文旅资源,推动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生态补水等智能调配,通过市场化手段优化水资源配置,激活水资源的商品属性,实现水资源动态监控与精准调配。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一周资讯排行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