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际事件
-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在4月17日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白宫会谈中明确表示,意大利将不得不增加液化天然气(LNG)进口量。
-
美日首轮关税谈判未取得突破,但特朗普提出驻日美军费用分担问题,暗示可能将能源贸易与安全议题捆绑。日本作为LNG进口大国,若被迫接受更高关税或采购条件,可能影响亚洲LNG定价。
-
泰国宣布未来5年将大幅增加美国液化天然气采购量,计划从2026年起每年进口超100万吨。此举旨在满足国内能源需求增长,并减少对中东和俄罗斯能源的依赖。
2. 国内事件
-
中海石油气电集团首个LNG接收站工程技术体系正式发布。
1. 国内LNG市场:价格持续下跌
-
现状:五一假期前上游降价排库压力加剧,国内LNG市场延续震荡偏弱格局。终端需求疲软叠加管道气替代效应,多地液厂价格窄幅下调,市场交投清淡。
-
区域分化:川渝、陕西等地因重车积压和下游减量采购,价格以下行为主;华南地区受低价管道气冲击,接收站主动降价去库存。
-
预测:短期价格或延续弱势,液厂检修虽局部缓解供应压力,但需求恢复缓慢,高价成交难实现。
2. 国内管道气市场:非居民气价下调
-
政策动态:全国27个省市非居民用气价格自4月起下调,降幅0.19-1.3元/方。
-
影响:工业用气成本降低,但可能进一步抑制LNG采购需求。
1. 国际方面
-
中国转向加拿大原油:受中美关税升级影响,中国3月从美国进口原油量锐减90%,转而以空前规模从加拿大进口原油(730万桶/月)。尽管主要涉及原油,但LNG贸易也可能面临类似调整压力。
-
EIA报告显示美国天然气库存略低于预期,推动期货价格上涨1.8%,叠加夏季需求预期升温。
-
美国咨询公司伍德麦肯兹指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推高页岩油开采成本,同时中国在清洁技术(如锂电、光伏)领域加速领先,或取代美国成为全球能源主导者
2. 国内方面
-
液厂库存变化、五一节前终端备货节奏、非居民气价下调对工业成本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