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公司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进绿色企业建设。他们通过实施采气装置能效提升和碳减排技术应用,在页岩气开发全过程中狠抓节能减排降碳工作,成功勒紧页岩气开发的“碳腰带”。
注重设备节能降耗,提升生产“含绿量”
涪陵页岩气田拥有压缩机、加热炉、分子筛等众多耗能设备。其中,压缩机能耗占气田总能耗的80%以上。为此,公司全方位开展设备节能降耗工作,提升生产的“含绿量”。
在设备选型阶段,公司在确保质量与性能的前提下,依据节能效果对加热炉、分子筛、变压器等设备进行招标采购,提高气田节能型设备的占比。例如,加热炉采用负压式抽排烟设计,减少了鼓风机的使用,相较于正压式加热炉,综合节能超过10%。变压器选用节能型S13系列,其铜铁损相比普通型降低6%以上。
公司还科学调整现有电网运行方式,在气田10千伏焦气二线、宏中线、宏石线等主要电力线路上安装无功补偿装置,提升线路功率因数,有效降低线损,节约大量电耗。
针对压缩机能耗大的问题,公司采取多项节能降耗措施,包括科学调配压缩机、实行压缩机间开制度、开展压缩机变频改造,以及对压缩机运行进行智能监控等,成功降低压缩机能耗30%以上。
“去年,我们完成了12台压缩机的变频改造,今年计划再改造18台,进一步提升压缩机的节能水平。”生产运行管理室工程师金志江说道。
此外,技术人员还搭建了气藏能管平台,建立压缩机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对进气压力、震动、电流等参数进行科学分析,并根据工艺参数优化压缩机运行策略,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提升节能效果。一旦监测到能耗异常的压缩机,立即采取措施,降低其能耗。
推行“绿色”采气技术,让天空更蓝
焦页10-8HF井生产压力下降,被迫关井。原计划采用压缩机进行增压开采,技术人员经过反复论证,最终采用“管网气气举+泡排”的组合工艺,使该气井恢复生产。这一举措不仅节省了压缩机运行能耗,还减少了1.5万立方米页岩气的放喷燃烧,大幅降低了碳排放。
“我们积极采用绿色环保的采气技术,减少采气过程中的碳排放,让气田的天更蓝。”技术中心工艺所所长陈小刚介绍。
对气井进行放喷排液是促进老井复产的有效手段,但放喷时需要燃烧天然气,既浪费能源,又会释放废气。技术人员针对这一问题,尽量减少放喷排液技术措施的使用,积极采用循环气举、增压开采、泡沫排水等排水采气措施。近年来,公司加大复合排采工艺的应用力度,通过实施“气举+增压”“气举+泡排”等组合排采技术,将排水采气工艺做精做实,大幅降低放喷排液作业频次,有效推动节能减排。
此外,为减少新井试气过程中天然气燃烧产生的废气,该公司与产建管理中心、施工单位合作,开发可回收利用型地面测试系统,安装配套的背压阀,研究试气与采气一体化减排技术,形成新井“边测试、边进站生产”工艺,显著降低页岩气燃烧产生的废气量。
合理回用生产余气,有效减少碳排放
在页岩气开发过程中,采气或处理装置会产生工艺尾气和余气。以往,这些余气常采用简单排放或直接燃烧的处理方式,既造成能源浪费,又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排放。
涪陵页岩气公司强化余气资源化利用,积极开展余气回收工作。
针对油气同采的页岩油气井,技术人员使用密闭回收装置,收集逸散在空中的轻烃、混烃等可燃气体,既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又保障了安全。在兴页L2HF井平台,技术人员开展试验,利用原本放空的页岩气余气进行发电,每天可减少1350立方米页岩气的燃烧。
在涪陵页岩气田最大的集输末站——白涛集输站,该公司优化工艺流程,新建低压管线,将原本放喷的页岩气通过低压管线直接输送给四合燃气公司,实现生产余气外销,既回收了能源,又有效保护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