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中石化西勘院破解世界油气勘探开发难题纪实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10-18  浏览次数:525
物探先行显神威

 十年来,在塔河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西北分公司形成了一批特色技术和成套技术,为油气新发现、增储上产、降本增效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储层综合预测技术系列。该系列包括:地震资料联片处理技术、振幅变化率技术、相干体技术、多尺度边缘检测、频率差异分析技术、地震测井联合反演技术、古水系、古地貌分析技术等。这些技术在塔河油田主体区进行了广泛应用,已经成为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藏勘探、开发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三叠系碎屑岩隐蔽圈闭识别与评价技术方法系列。该系项包括低幅度圈闭识别与评价技术和非构造圈闭识别与评价技术。这两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三叠系圈闭的发现和落实概率,为分公司井位部署提供了可靠依据,使三叠系的建产率达到90%以上。

 塔河油田低幅度、天山南地区高陡构造复杂速度场变速成图技术系列。该系列包括固定面平均速度成图技术、浮动面平均速度成图技术、浮动面层位控制平均速度成图技术和模型层析技术。

 火成岩分布范围及储层预测技术。塔河油田及其外围海西期火成岩体具有一定的勘探开发潜力。分公司开展火山岩体特征类型、火山岩体组合特征与地震反射特征关系的专项研究,编制火山岩异常体的构造图及可能的圈闭图件,为火山岩井位部署提供依据。

 塔河寒武系储层识别与预测技术。近年来,西北分公司初步建立了寒武系深层建隆响应特征(主要表现为低速、低波阻抗、弱振幅弱相干、剖面上呈丘状反射特征),基本查明了在九联片工区内寒武系建隆5层礁体分布范围及形态。亚洲第一深井——塔深1井的部署和成功钻探,进一步证实了建隆的存在,创造了多个亚洲第一,为塔河油田深层寒武系成藏地质条件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同时也拉开了分公司“塔河之下找塔河”的序幕。

 测井技术大发展

 针对塔河油田三叠系部分低阻油气层形成原因,测井分析人员成功查明了富含黄铁矿是个别油气层电阻率极低的原因之一。

 在亚洲第一深井——塔深1井钻探后期,针对深层寒武系岩性以白云岩为主的特点,测井分析人员结合取心及成像测井对裂缝、溶蚀孔洞的解释,求取了目的层总孔隙度、裂缝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为该井完井方案的科学决策提供了详实的依据。

 在储层识别方面,测井分析人员利用常规测井曲线识别裂缝及溶洞,认为塔河油田奥陶系储集空间为溶蚀孔洞,裂缝是最主要的渗流通道。同时,认为深浅电阻率差异和裂缝及产能有一定的关系。通过岩心和FMI图像刻度,利用深浅侧向电阻率的明显差异可以识别裂缝和孔洞的发育情况;应用自然伽马能谱资料识别缝洞发育带,认为富含铀高自然伽马地层与缝洞发育带有关;利用双井径识别裂缝发育带,结合其他曲线的变化,可以识别较大的溶洞。

 成像测井资料是识别裂缝和溶蚀孔洞的有效手段。分析人员在利用FMI、CAST资料识别了裂缝、断层、沉积构造、岩石类型、结核等地质现象之后,将这些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在ARI和CAST图像上反映的裂缝,其径向延伸范围较长、有效性更好。

 在对岩心、成像测井、常规测井三者之间的相互标定研究过程中,总结出了15种成像测井解释模型,并对各种储层类型的常规测井响应特征进行了进一步标定研究。同时利用多极子声波和全波列资料判断储层渗透性,探索油气识别的有效方法,并利用纵波能量和幅度衰减、纵横波速度比来识别油气储层。

 在储层评价方面,进一步研究了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测井评价方法和技术,利用成像测井解释计算的裂缝参数,提取FMI裂缝指标,对综合概率模型作了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提高了储层划分精度,使该模型逐渐趋于成熟,并成为适合塔北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解释评价的有效方法。科技人员还通过对储集空间类型的细心研究,定量计算裂缝型、孔洞型、孔隙型、裂缝孔隙型、裂缝孔洞型这5种储集类型及不同组合方式的各种孔隙度计算方法,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孔隙度求取方法。

 开发技术牵油龙

 西北分公司从地下5000~6000米的缝洞中采出石油,并创建了“以缝洞单元研究为核心,以全过程评价、层次化开发、逐步深化为基本开发程序,以差异化开发为基本模式,以单井注水替油、多井单元注水开发为主要能量补充方式”这一独特的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发模式,使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描述定量化及油藏工程分析方法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开发塔河油田做出了突出贡献。

 西北分公司的开发地质家们首先弄清了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基本概念,认为非达西渗流是塔河缝洞型油藏流体流动的主要形式。随后,根据岩溶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集体分布的复杂性、流体分布的复杂性,建立了全过程评价、层次化开发、逐步深化这一适合缝洞型油藏的开发程序,创立了缝洞单元差异化开发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岩心分析明确了溶洞是塔河油田奥陶系的主要储集类型,利用分频预测技术和波形分析预测技术,突破了缝洞型油藏储集体三维刻画技术,建立了塔河油田四区缝洞储集体空间展布定量地质模型。

 鉴于塔河油田碳酸盐岩非均质性极强,开发人员把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油水关系看成类似于在连通的“瓶子”内的流动,通过分析每口井的见水深度随时间的变化,来研究油藏油水界面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确定了缝洞单元的油水界面,如实反映了油水分布。

 针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连续性介质具有大尺度的特点(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研究人员首次提出了采用缝洞体积来表征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溶洞型储层的评价方法,利用“有效缝洞体积”及“缝洞率”作为储量计算参数,以缝洞单元作为储量计算单元,并通过三维地质模型求取有效缝洞体体积来计算地质储量,取得了缝洞型油藏储量计算方法上的突破。

 十年来,研究人员逐步形成和完善了缝洞单元分类与评价技术,提出按能量大小、储量规模两级分类,建立了分类指标体系和地层能量评价方法;搞清了缝洞型油藏的流动机理,建立了管流渗流耦合数学模型,奠定了缝洞型油藏工程基础;建立了缝洞单元含水变化规律的水驱曲线和缝洞型油藏物质平衡方程;明确了切实可行的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开发政策。

 卓有成效的开发工作,使塔河油田一跃成为西部勘探开发中一颗耀眼的明星。特别是2004~2007年,产油量每年以50万吨的速度递增,原油见产率高达90%。塔河油田的蓬勃发展,不仅是西北石油人的骄傲,更是中国石油人的骄傲。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一周资讯排行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