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场监管总局组织计量服务新质生产力调研行活动,先后到访了国家智能电网量测系统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国家运载火箭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国家先进钢铁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单位。这些计量测试中心是如何嵌入工业生产、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记者进行了采访。
提升计量水平助力产业补短板
计量被誉为工业生产的“眼睛”和“神经”,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基石。自2013年开始,市场监管总局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地开展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已批准筹建66家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其中23家已通过验收正式成立。
正如专家所言,“只有测得出才能造得出,只有测得准才能造得精”。我国在产业基础能力方面存在的一些短板与“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密切相关,因此产业基础薄弱问题的破解需要更先进的计量测试技术、更强的计量能力和更高的测量水平。
“以智能电网为例,因为涉及的内容点多面广,存在着诸多‘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的问题。为破解难题,国家电网公司于2017年2月16日向原国家质检总局提出筹建国家智能电网量测系统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申请,2021年1月16日该中心通过验收。”郜波说。
据介绍,智能电网中的量测系统可以评估电网设备的健康状况和电网的完整性,实现表计自动抄收、用电信息监测、电能质量分析和有序用电管理等,可以促进能源生产者、电网运营商、消费者的多方互动,支撑大规模电动汽车充换电和新能源接入,辅以灵活的电价政策,激励用户主动地根据电力市场情况参与需求侧响应。
而在国家运载火箭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记者了解到,该中心紧密结合载人航天“四步走”研制流程开展先进计量测试技术研究,解决多项型号“不可检不可测”难题。他们还研制调频激光雷达扫描仪,解决CZ-5大型运载火箭垂直装配、嫦娥工程“鹊桥”中继星网状天线测量难题。
测得准、效率高、测试结果可溯源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都需要以计量测试技术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可靠性为前提,计量技术发展应当面向产业需求,并与产业创新发展深度融合。
计量如何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记者在国家先进钢铁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找到了答案。
这个中心于2022年1月获批筹建,依托单位是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钢研纳克)。“智能化仪器和全自动试验室的应用,大幅缩短了炼钢时间,提高了冶炼效率,减少了污染物和碳排放。”钢研纳克董事长杨植岗告诉记者。
据杨植岗介绍,该中心旨在建成“全溯源链、全产业链、全寿命周期、具有前瞻性”的先进钢铁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体系,实现先进钢铁材料产品全生命周期相关质量参数测得出、测得准、效率高、测试结果可溯源,且计量器具有保障。
嵌入现代产业体系全链条全过程
事实上,计量正越来越直接地嵌入现代产业体系全链条、全周期、全过程,实现实时在线精准测量和最佳控制,为服务国家重大工程提供有力支撑。
港珠澳大桥工程海底沉管顺利对接,自主研发的监测系统打破国外垄断,用“海底天眼”成功破解精度控制难题,彰显了中国计量品质;首艘国产大型邮轮顺利出坞,从“静态建造”转向“动态调试”,计量为海工装备投入运营保驾护航;动力电池、智能网联汽车、储供能装置等多个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研发计量测试技术和装备,为促进新能源汽车规模化推广应用、保持世界领先地位贡献计量力量。
记者在国家运载火箭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了解到,该中心不仅有力支撑了以“重型运载火箭、载人航天与月球探测”为代表的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工程任务实施,还率先布局人工智能计量学,抢占人工智能计量测试战略高地。“随着科技的发展,测量正从物理域向认知域延伸。”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裴雅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