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能投集团红河电厂
作者:赵晓彪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把未来产业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将其摆在“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全面部署之中。
未来产业是指由前沿技术驱动,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当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新兴词汇和热点议题。这个产业重在“未来”二字,凸显了“前瞻性”的重要特征与核心功能。而在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等我国未来重点培育的六大方向高潜能产业中,氢能以其清洁、高效、可再生的特性,已逐步成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未来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既然氢能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那么,云南是否具备发展条件,该如何发展氢能引领未来发展?
2024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布局发展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卫星应用、低空经济、氢能及储能等未来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当中提到的人工智能(类脑智能)、卫星应用(量子信息)、生物制造(基因技术)等云南都有少量特色企业,但没有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或者产业链。云南多山多雾的复杂地形气候严重制约了适合于大城市大平原的直升机、无人机产业发展。在笔者看来,根据云南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发展氢能及储能产业是云南发展未来产业的突破口及侧重点,也是云南今后新质生产力布局的最佳发展方向。
首先,氢能基础资源优势突出,优良的水质为水电电解水制氢“深绿”氢源提供了资源保障,工业副产氢、煤制氢、天然气制氢提供了丰富的氢源。其次,具备了相关产业基础,在氢气制取、储运、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基础材料、示范应用等方面均有布局,已覆盖氢气制备、储运、加注、燃料电池、整车制造等全产业链主要领域。再次,我省在工业、交通物流、旅游、能源及“走出去”等领域均有氢能广阔应用空间。
当然,发展氢能产业也能有效改善云南能源结构及投资结构。随着打造“中国绿色铝谷”、“光伏之都”,省内面临电力电量“双缺”的供需局面,汛枯矛盾日益突出,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存在季节性波动,受林地、生态环保等政策限制较大,加上全行业产能过剩制约了云南光伏风电产业进一步发展。可以说未来氢能源产业在云南能源结构中必然具有特殊战略地位,云南必须抢占这个未来产业及新能源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一方面,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落实《云南省绿色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支持氢能产业试点示范、《昆明市电力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建设昆明氢能产业集群等部署等已有部署,尽快出台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支持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政策措施等文件。围绕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条,聚焦氢交通、储能、工业领域减碳等应用方向,全产业链谋划氢能产业发展。以打造“旅游大巴、矿卡”两个交通应用示范、“氢能源关键核心材料、氢燃料电池系统、绿氢制备”三个亮点为切入点,力争未来全省氢能产业实现产值上千亿元。
另一方面,采取超常规措施,省级层面设立产业专班或者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集中力量升级现有的产业基础,打造以燃料电池基础材料和氢能供给体系为核心竞争力的氢能产业链。如加快推动“风光水储一体化”示范基地项目建设,支持省内有条件的地区打造“新能源+绿氢”产业示范区和氢能综合应用试点;打造低成本“绿氢”供应保障,重点支持国内首个集液态、固态储氢于一体的制、储、用氢能综合示范基地——南方电网云南电网公司建成的固态氢能发电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云内动力的生物质芦竹热解制氢技术等已有基础的项目,鼓励更多企业采用合适的技术路线制氢;推动氢能规模化应用,推进氢燃料电池景区公交车、物流车等示范运营,构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如在213、320两条主干线改造升级现有加油站,一步到位建成油电氢合建站,支持省交投、山东高速云南总公司“绿色氢路”建设,“油电氢”综合站及加氢站建设,推广氢能公交、氢能环卫车、氢能冷链物流车、氢能共享两轮车、氢能游船、建设“氢能进万家”智慧能源示范社区。
第三方面,盯住未来能源革命的技术方向,大力发展储能产业。依据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尽快出台云南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推动车载、液储等储氢装备技术应用研发及储氢材料研究,依托片马、腾冲口岸进口高品质稀土,创立国内首个稀土储氢材料研发中心。同时,利用中缅原油管道剩余输送能力,探索实现天然气管道掺氢输送,并依托国家管网集团西南管道公司中缅油气管道23亿方余量创立国内油气储氢研发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