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地下管线的“无感”施工之路|穿城而过·北横通道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0-1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浏览次数:226
      城市中小小的井盖下,是密密麻麻排布的地下管线。为了给北横通道的施工腾出可行的空间,无数条地下管线要被重新排布。但对于这项让人惊心动魄的工程,衡量其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在于,是否让沿途的居民近乎“无感”。

由于通道途经静安、黄浦、虹口等六区的老城区部分,北横通道施工涉及的居民小区众多,而类型各异的地下管线又与居民的用水、用电、排水、通讯等生活基础要求息息相关。想要让居民“无感”,既需要在技术方案上有精巧的构思,又需要在实施过程中随机应变,在可能影响居民生活的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在上海城投第三事业部,负责地下管线的工程师王家琦展示了近十年建设历程中的一版版方案,与五颜六色的地下管线地图。他也重走曾让他最苦恼的电力排管铺设地点,即便建成的管线已埋于地下,但他仍对它们的走向了然于心。顺着一条条管道、一处处交汇,王家琦逐步为我们揭开了不为人知的地下建设故事。

以下文字根据工程管理部见习经理王家琦口述整理。

 

口述人:王家琦(工程管理部见习经理)

 

今天的长宁路江苏路口一切如常,但地表的喧嚣下,我对地下那条等待了三年才铺设好的管线记忆犹新。我站在那次工程涉及的小区旁,告诉记者,这就是我说的管线布置最困难的地方之一。

2019年我接手负责地下管线时,碰到了这处难题。简单来说,我要把附近一条11万伏的电力排管连接到余姚变电站。布置电力排管在我的工作中很常见。收集好资料后,我设想了很多方案,不过只要是连通过去,就绕不开一座小区的出入口,也就是要在小区大门处开挖,铺设管道。

可就在这时,我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计划开挖的地方正是小区唯一的出入口。要是施工了,要占下的场地至少五米宽,而进出口本身也就六七米宽,我只能把大门完全封住。为了向记者示意,我在门前走了个来回,踱步的时候还能想起当时苦恼的心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前前后后研究了两年多,思考:有没有别的不那么影响民生的方案?记者也问到绕行或者接入其他变电站的可能。我只能遗憾地回答,余姚变电站是附近唯一合适的终点,而只要是接入这里,就绕不开这个小区。

实在没办法,我征询了长宁区委的意见,希望请他们帮忙协调街道和居委。但他们告诉我:“你们要是这么施工,带给小区的出入问题太严重了。一旦实施,维稳压力非常大,我们很难承担。”

对这个回答,我有预料到,也完全理解。毕竟在我搞工程的经历里,民生这块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条件,就是不影响居民的出行。原本北横通道就是为了便民出行而建的基础设施,我不想施工过程反而带给居民更大的困扰。何况11万伏的电线本来就属于超高压,不管是设计方案还是安排施工,我都要格外小心。

在第三年,这件事终于出现了转机——小区隔壁的大唐国际这家企业即将开发了!一听到这个消息,负责的电力公司就联系了我:“王工啊,咱们要帮一个新建的企业做电力规划了,正好就在你之前说的余姚变电站和小区旁边,我在厂区内部的绿化旁边帮你们预留了一根排管,那儿和小区出入口就一墙之隔。你们好在不涉及小区的情况下铺设管道,再和预留的排管接通,一路接到余姚变电站。总算是不用再耽搁了!” 我特别惊喜,也真心地感谢电力公司。他们能帮这个忙,也是因为我在最初和他们提前沟通过北横管线的施工方案,所以他们有个大致的了解。

就这样,我等了三年的工程终于能继续推进了,现在想想真是很幸运,在没影响民生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了施工。

上面要接到变电站的管线是电力排管,这只是我要排布的管线的一小部分,另外还有水、煤、通讯、排水,一共五大类管线。我学习这块儿的知识前,和大多数人一样,对地下管线的感知很模糊,甚至是一片空白——谁能够想象到一个个小小的井盖下是密密麻麻的地下世界呢?北横通道长19公里,但因为管线弯弯绕绕,又常常数条并行,它们的施工量起码是19乘以2公里。


管线交汇处的建模示意(由受访者供图)

 

 

不同类型的管线有不同的建设标准。如果我站在人行道上,那脚下就是上水管和通讯的管道,它们在地下的一米五到两米,而一旁的机动车道下是管径更大的管道,比如排水管,总体离地面大概四五米深。在通道主体施工开始前,怎么全面合理地清理好“挡路”的管线,把它们搬迁到其他合适的位置,就是我的工作了。


各种管线布置原则(由受访者供图)

 

 

管线的开工在2014年12月。我在2019年接手了这个项目。虽然这时规划大都做完了,但因为管线摸不到、看不见,我要尽可能收集以往的工程图纸,来制定具体的方案。当然我也做好了心理准备,如果实际情况与前期调研的设想有出入,就立刻返工。现在每每到长宁路上,我都会想起附近的一处管线。它虽然不到一公里,但搬迁过程中分了七次施工才彻底完成。负责管线以来,要把我前前后后改动的方案图纸加起来,肯定有了好几十版。

现在的长宁路中央,一口工作井占着一部分机动车道。橘色的庞大建筑被下午的阳光照得更亮。这就是用来做“盾构”的工作井。


长宁路盾构工作井(单畅 摄)

 

 

我采用的施工方式一般分成明挖和盾构,对于居民来讲,明挖是看得到的。它指在施工路线两边打好维护桩,把当中的土全部挖掉,直到挖到管线,再做搬迁。

但是北横通道经过市区,建筑物密集,交通也复杂。我和记者们站着的长宁路上,即便在工作日白天也都车水马龙,成列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不断从我们眼前飞驰而过。市区的地下也有许多高楼打下的桩和与水电煤有关的管线,如果施工,要涉及到大规模的动迁搬迁,极大影响居民生活。这么想来,明挖的方案并不合适,原本明挖的东段在2019年前后就基本改成了盾构。

盾构和明挖的主要区别在于施工距离地面的深度。盾构要下到地下二十多米,是明挖的四五倍深,基本能避开所有管线,也因此不会影响居民生活。只要我在工作井处,也就是让盾构机下进地表的地方,处理好造成障碍的管线就好,这大大减少了我搬迁管线的难度和工作量。

当然,毕竟是在地下这一未知的领域施工,盾构也存在风险。有一次盾构机穿越土层时,我发现周边道路与河底出现了沉降。“我们碰到的桩居然是1840年的,前期查资料没想到还有这么久远的桩子。虽然是木头做的,但是被压了200多年之后比混凝土都结实。” 调查沉降的同事后来告诉我。这也是我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发现沉降之后,我马上做了紧急处理,也为了避免造成更严重的问题,不继续在这里施工了。

不过总的来说,深入地下的盾构大大减少了对地面交通的影响,也避免了灰尘和噪音的问题。我一旁几十平米的工作井偶尔有点扬尘,但在工作井的尽头,再往远延伸的路已经难以从地表察觉,依靠着盾构机默默推进。

北横通道的沿途有不少居民小区。不像以前施工,我需要通知小区停水停电,现在小区供电站都有了“一用一备”的线路设置,在割接电线的7-14天里可以启用备用电路。供水的设备和技术也很成熟,不会因施工造成停水。只有极少数的情况下,管道可能在施工时被打穿,我们会为了抢修把附近的水源阀门关掉,但最快能在一两个小时完成抢修,恢复供水。

施工中,我们基本能让居民“无感”,但有一次没这么顺利。完成迅发公寓的施工后,我发现工程把道路面抬高了二十到三十厘米,让原来高于路面的小区平面变成了在路面以下。我很快意识到这会在排水上给小区造成隐患,让原本从小区流到路面,再流进地下排水管的雨水全都滞留在了小区里。于是我决定在小区门口加装一个位于最低点的排水沟,这样,小区和路面的水就都能收集到排水沟里,再流进排水的主管。

这个事情很小,我不提的话很多人也关注不到。但既然我们工程带来了排水上的风险,就应该干脆改造一下,对雨水和污水的管道重新做个排布,也是借这个机会更新一下小区的基础设施。当然,我还是更追求在管线施工的时候完全不对小区产生影响,让居民的生活“无感”地正常进行。


2021年的迅发公寓(资料来源:百度地图)

 


2022年的迅发公寓(资料来源:百度地图)

 

 

在可能的影响里,最不可避免的算是噪音。尤其是在车流和人流量大的过路口和小区门口,我只能采取日盖夜挖的策略。“这个路口交通情况复杂,你们的施工时间定在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五点,对来往车辆和行人的影响才最小。” 交警这样和我说。

但这个时间只要施工,难免打扰周边居民的睡眠,我也屡屡接到这样的投诉。我于是跟交警协商,如果车流量小,是否能在十点左右开始?在得到批复之后,我适当提前了施工时间,也从破碎路面这种声音最大的工作开始干,尽量在十二点前完成。在凌晨,则是更多做挖土、排管这样声音小的任务。虽然工期会变长一点,但对居民睡眠质量的影响小了很多。

在具体的施工外,我的工作还有给不同管线的单位做进场搬迁的时间表。因为作业面有限,很多单位是不能同时进场的,比如水电煤就做不到一起施工。我一般按照先深后浅,先大后小的默认原则,实际过程中,也会按离用地线,也就是施工场地的边缘线,从近往远排进场顺序。为了保证效率,我也会安排一支队伍从西往东做,然后在下一个路隔让另一支队伍从东往西。

和权属协商他们管线的搬迁也比较复杂。我印象中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在泸定路,有一座桥附近的上水管需要重排。最短的距离是让它直接经过桥下。但我们也知道,桥下面原本就是桥桩,没办法挖,我只好拐个弯绕远路。但这和让通信管线、电力管线这种多绕一下可不一样。水是流体,一旦遇到折角就会损失流量,但按计划,一共有四个折角,意味着要削弱1/4原本的流量。这个折损让我也很困扰,但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和这根上水管的权属单位详细地做了沟通。最后我提出,在搬迁中我把它换成材质更好的钢管,减少后期的维修,也承诺,如果北横这个工程的条件未来有什么变化,我争取把这条管道复位。有了这样的补偿措施,我们双方才终于达成了共识。

另外,我们肉眼就能看到,北横通道涉及的这些区地上就没多少空间,地下也是一样狭小,用我们专业的话说,叫“边界条件很窄”。空间小到什么程度呢?常规的管线间距是一米,但北横要是想做下去,我要把间距压缩到50厘米,这在工程里已经到了极限值。我也很好想象这肯定会引发权属单位的担忧——如果我是负责这里上水管的,肯定想有一米到两米的间距,不想变成50厘米,这样漏水什么的,我抢修比较容易。所以为了让各家权属单位认可这个间距,我做了很多解释工作,也提出包全部费用与帮忙翻新管道这样的补偿,终于让大家达成了一致。

今天我和记者们来到长宁路路口,能看到的管线的施工痕迹几乎没有了。这项在地下的工程终于被默默完成而不被居民察觉,也是我最大的心愿。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我如果要和街道、居委协商,也会说清楚北横通道建成后带给城市的好处。多数居民对这个工作都是支持、包容的。如果居民留心,可能会看到我们为了表示歉意和感谢,常常走街串巷地帮居委做志愿活动,又或者做街道的清洁,在高温天挨家挨户地送水。我们也对文明施工管理的标准做了升级,对声、光、尘都有了更高、更严厉的要求,还包括大门、围挡的统一。在公园施工场地,我则在围墙上种了垂直绿化,安装了喷淋装置,希望居民逛公园的兴致不会被“打扰”到,在正常平稳的生活中,静待北横通道的正式启动。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一周资讯排行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