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多地加大力度推进“一城一企”,城燃规模化发展能否进一步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13  来源:第一财经  浏览次数:893
 今年以来,国内“一城一企”政策加速推进。据深圳市博轶咨询公司总经理杨常新在6月5日举办的第六届重庆油气论坛夏季峰会上统计,在已公开发布的文件中,今年前四个月,已有三地政府部门发布有关推进“一城一企”的政策方案。
值得关注的是,上述三地均就推进“一城一企”提出了明确的实施步骤或时间规划表。山西省晋城市提出,在2024年底前全市城镇管道燃气经营企业整合完成,具体分三个阶段进行,包括方案制定阶段(市级方案出台后3个月内)、整合实施阶段(县级方案出台后至2024年12月底)、总结完善阶段(2025年1-12月);河南省平顶山市石龙区也提出了摸排、整合实施、总结完善三个阶段的整合目标,并与河南省封丘县均提出,到2025年6月底,完成全域管道燃气企业整合,基本形成“一城一企,一城(县)一网”的管道燃气经营格局的工作目标。
“‘一城一企’在国家层面尚无统一的严格定义,简单讲就是一座城市只有一家合法合规经营的管道燃气企业(下称‘城燃企业’),这座城市可以是大的省会城市,也可以是直辖市、县级市。”杨常新在会上如是介绍。
“一城一企”始于浙江省2020年7月发布的《管道燃气特许经营评估管理办法》。彼时,浙江省住建厅作出政策解读,并提出三大目标,其中包括推进燃气企业规模化整合,即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为手段,鼓励燃气企业进行规模化、集中化整合,有条件的地区形成一城一企一网。杨常新称,此一政策大体上仍属于原则性指导意见,是指导行业的标杆,此后很多其他省市的相关政策大都有浙江省的影子。
加强行业安全管理水平、解决特许经营权的历史遗留问题,是“一城一企”加快推进的重要背景和目的。
杨常新在会上表示,“以省级单位来看,越是天然气市场小、天然气利用时间较晚的区域,特许经营权的历史遗留问题就越多。”据他了解,某一小县城内,还出现了特许经营权区域重复授予现象,导致当地五六家燃气企业间常产生纠纷。
“一个区域内燃气企业数量过多,地方管理上也有难度。另外,企业自身经营管理能力参差不齐,也难以实现安全管理标准化。”一名熟悉北方“煤改气”地区城燃市场的人士告诉记者,一些地方民营企业在缺乏经营燃气经验的情况下,仅靠持有特许经营权就匆匆上马,有的甚至尚未建立气源规划,采用临时供气方式,增加了终端用户用气的不稳定性。“很多这样的公司是为了搞工程赚快钱,然后转手卖出。”
近年来,全国“煤改气”接近尾声,城燃企业用户燃气工程安装主营业务收入有所下滑。同时,随着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行业安全监管力度加大,城燃企业老旧管网改造等安全成本开支则在增长。
城燃企业经营的背后,关乎用气保障和城市安全管理等问题。在近几年国内部分地区燃气管道“带病运行”导致燃气事故频发的情况下,从国家到地方均开始着手推动城燃企业区域化整合。2022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实施方案(2022-2025年)》,其中提出要强化市场治理和监管,支持燃气等行业兼并重组,确保完成老化更新改造任务,促进燃气市场规模化、专业化发展。
不过,推动“一城一企”落地却面临一些难点。杨常新介绍,目前全国燃气公司约有5000家,包括大型央国企以及以外资、民营企业为主的中小型燃气公司。若让两个独立法人企业完成整合,则会涉及大额投资并购的利益划分。而在有明确时间规划的特许经营权整合项目中,被整合方可能存在挟政策坐地要价的心态,导致买家付出更高成本。
杨常新建议,推进“一城一企”应注重市场自身调节机制发挥作用,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在审批或手续办理过程中,予以支持和鼓励,避免过度的行政干预。他表示,城燃行业在过去的30年时间里,通过不断地并购重组形成了当前以五大城燃为龙头、众多中小企业为基础的格局。“城燃行业这种大型项目间的股权投资并购,可以说从估值体系到交易模式都非常成熟了。”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一周资讯排行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