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13  来源:科技日报  浏览次数:917
            “近年来,随着各项氢能政策的出台,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在近日举办的“氢动未来”氢能产业发展大会上,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八研究所副所长、中船派瑞氢能科技公司董事长宫志刚说。

 

  在技术装备方面,我国研发了工业用储氢材料、离子交换膜、电催化剂等一批关键材料,建造了49吨燃料电池重卡、氢内燃机飞机、“三峡氢舟1号”氢动力船舶、大型电解水制氢电解槽等一批重大装备。

 

  在产能方面,据中国氢能联盟发布的数据,2023年全国氢能产量约3550万吨。“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氢气需求总量约为3300万吨,供需基本平衡。其中,超过95%的氢气用于石油炼化、合成氨等产业。”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洑春干介绍。

 

 

  完善的氢能产业链涉及制造、存储、运输、应用等环节。“储存和运输是氢能产业链最重要的环节,关系氢能使用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也是产业发展的瓶颈所在。”洑春干说。

 

  氢的储存形式包括压缩气体、液氢、氢化物、吸附氢和重整燃料等。其中,液氢储存期限长、运输距离远、经济性好。“我国正积极推进液氢运输技术发展。”洑春干说。

 

  绿氢发展也备受行业关注。氢能分为灰氢、蓝氢、绿氢。绿氢是指在新能源发电的基础上,通过电解水制成的氢。这种制氢方式碳排量非常低,但成本较高。刘聪敏称,目前我国氢能以灰氢为主,绿氢在全国氢产量中占比仅1%。

 

  宫志刚表示,绿氢成本控制途径包括降低设备制造成本和用电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推动产业链降本增效。“随着碳交易价格不断攀升、绿氢成本不断下降,绿氢逐步取代灰氢将成为必然。”他说。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一周资讯排行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