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优化管理、提高效率、创新服务模式,构建新型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支撑。2022年以来,作为肩负延长石油集团150亿方天然气产能建设重任的重要一极,延长气田公司(以下简称:延长气田)面对业务维度多、生产规模大、工作战线长、质量监管难等严峻挑战,积极依托数字赋能,形成覆盖建井作业、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等9大类主要业务板块全要素、全流程、全覆盖的延长气田数字化模式,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按下加速键。
“2022年9月,我们借助通用性强、部署简单的低代码平台,梳理管理流程,将线下业务‘复制’到了线上,建成了集生产管理、检验检测、仓储管理等10个模块在内的压材公司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了生产运行、质量控制、安全监管等业务全线上运行,让管理随时随‘机’,用仅有的50人支撑起了整个延长气田的生产服务。”陕西延长石油压裂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齐刚介绍说,作为延长气田“三个在线”数字化建设最早的收益者和实施主体的压材公司,自启动数字化转型以来,公司效率效益大幅提升,公司陶粒砂产量由原来年产4万吨提升到6.7万吨,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9.92%,实现营收7.6亿元。
压材公司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巨大变化,让延长气田尝到了“三个在线”数字化转型甜头、看到了方向,建井作业中运用数字化建设助力天然气上产也是延长气田数字化转型的有力实践。
据了解,延长气田天然气开采主要集中在延安、榆林等4个市的20个县区,作业规模、周期、跨度均较大,且建井作业主要依赖各类外协作业队伍,其设备配置、专业技能、经营管理等方面参差不齐,给管理带来极大挑战。同时建井作业流程上涉及手续办理、资质备案、设计报审等120项报批,线下办理受天气、距离、人员、资料填写等诸多因素影响,周期较长,一旦有衔接不顺利的情况,就会极大地影响建井作业进程。
通过数字赋能,延长气田搭建了建井作业管理平台,将钻前、钻井、试气等3个方面的推、钻、录、测、固、射、压、试8项建井作业管理业务,设计、派工、施工、监督、验收、结算等6个主要环节,在不改变原有流程的基础上,装进手机,搬上“小屏”,实现人员不跑路,数据线上跑,动动手指就能完成审批当天提交、当天办结的效果。据统计,运用了数字技术后,作业周期由原来的平均55天缩短到42天,办理效率大幅提高。
“我们的数字化不是组织内部某一业务段单打独斗‘点式’数字化,而是内外部组织在线、内外部人员在线、全业务链条在线的数字化,即“三个在线”数字化。也是产建与经营、生产与技术、业务与财务相融合的业财技全业务链条数字化。”延长气田财务部副经理赵秀飞说。
“平台给我们带来切切实实的方便,活干完后,只需在平台提交验收所需的材料以后,审核通过后钱就打过来了,大大节省审批时间。”延长气田外协作业队付建军说。此外,平台还设置业务审批预警提示、限时逾期提示、逾期自动统计和信息推送等功能,为线上审批的效率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我们负责志丹、安塞三县区的天然气开采,仅我们厂就要管理八千到一万人的外协队伍,平台使管理更加规范、高效。”谈及平台使用感受,延长气田采气三厂开发建设科李渊说,平台将外协队伍的作业人员、资格证等信息都提前收集上传,便于用工,将管理效率至少提高了70%以上。
延长气田总会计师崔海轮表示,目前该平台已集建井作业、工程项目、勘探开发、物资管理、安全管控、质量监督、造价预算、财务结算等9大类管理,提供包括合同签订、在线派工、内外报批、e签宝签章、成品油领用、运输管理、物资领用、资质备案、安全检查、检验检测、限时管理、验收结算等服务,运行表单389个,注册25000人,e签宝注册1210家,覆盖外协作业单位1322家,在线运行人员23000多人,真正实现了集多业务、多主体、多环节的管理数字化于一体。
延长气田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的线上便捷和限时管理,油气勘探开发、产能建设、财务管理等各项工作均实现大提速,也已初步具备一定规模的数字化输出能力,2023年实现数字化产值580万元,预计到2024年实现数字化产值3000万元,已带动延长气田12个内部单位,1210个外部单位,1300多个上下游企业加入数字化转型进程。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陕西延长气田公司累计生产天然气突破80亿立方米,创下历年产气最高纪录;2023年累计钻井1420口,试气1038口,新建天然气产能18.9亿方,已累计形成产能100.1亿方,正向150亿方产能建设稳步推进中。“数字化是企业很有价值的一种资源,我们还将在延长运管、智能厂站、电子签章等方面积极探索,深入推进‘低代码小闭环大管理’,不断用产业数字化推进数字产业化,为延长气田生产和管理全链条提供数智化解决方案,为150亿方数字气田建设和陕西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该单位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