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内天然气市场走出宽幅震荡期,回归中高速发展。全年表观消费量约为393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3%,对比2021年和2022年消费增速分别为13.6%和-1.7%,市场逐渐重回正轨。城镇燃气、工业燃料、发电、交通运输、化工五大行业消费规模均不同程度扩大,同比分别增长7.9%、6.3%、7%、12.1%和2.7%。
其中,天然气重卡表现抢眼,全年销售量接近16万辆,同比增长330%,拉动交通运输领域用气量明显增加。多数省区市消费恢复但增速不一,广东、浙江、福建、重庆、云南等恢复动力强劲,增速超过10%;江苏、河北等恢复动力不足,增速偏低。吉林、黑龙江等天然气消费恢复相对滞后,并出现负增长。
2023年,天然气行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首先,3月22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围绕推动油气开发企业提高油气商品供应量、新能源开发利用和存储能力,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开发利用的指导思想,提出油气供给稳步增长、绿色发展效果显著、行业转型明显加快三大目标,以及统筹推进陆上油气勘探开发与风光发电、海上油气勘探开发与风电建设、提升油气上游新能源存储消纳能力、积极推进绿色油气田示范建设四大举措。8月11日,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印发《全国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开启全国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提出要在气源供应、设备管理、管网输配、用气环境、监管执法五大领域集中攻坚,着力在责任落实、设施更新、科技赋能、制度保障、法规标准、宣传教育六个方面综合施策。其次,9月2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天然气利用政策(征求意见稿)》。与2012年“利用政策”相比,新政策拓宽了天然气利用领域,优化了利用方向,促进天然气行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在优先类增加“已纳入国家规划计划、气源落实、气价可承受且已完成施工的农村煤改气取暖项目”“气源落实、经济可行的调峰气电项目”“带补燃的太阳能热发电项目”“远洋运输、作业船舶和工程装备”“油气电氢综合能源供应项目和终端天然气掺氢示范项目”等;二是在允许类增加“新增农村煤改气取暖项目”,但将原优先类“可中断天然气制氢项目”调整至允许类“为炼油、化工企业加氢装置配套的天然气制氢项目”;三是将原禁止类“煤炭基地基荷燃气发电项目”和“天然气制甲醇项目”升级为限制类,禁止类仅保留“天然气常压间歇转化工艺制合成氨”一项。
最后,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以色列出口欧洲天然气导致国际气价短期上涨。以色列政府在10月11日要求雪佛龙公司关闭了Tamar海上天然气平台,同期叠加澳大利亚液化工厂罢工、芬兰海底管道泄漏等不利事件,导致国际气价短期迅速上涨,东北亚LNG现货报价由10月初的13美元/百万英热单位迅速拉升至10月中下旬的18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左右。以色列已探明天然气可采储量约6000亿立方米,但生产和出口能力较小,对国际天然气市场影响十分有限。国际气价在11月已经开始逐步回落,地缘政治因素几乎没有对全球天然气市场造成长期明显影响。
展望2024年1月的市场情况,从国际上看,全球LNG资源供应充足,但市场需求疲软,部分天然气销售商加大富余LNG资源对外转售力度,进一步加剧资源供大于求的市场态势,贸易价格加速下滑。在北美市场,气象部门预计美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保持温和或回升,且气温高于往年同期平均水平,采暖对天然气的需求减弱;本土天然气生产保持强劲,库存仍然处于历史高位,海外需求不振抑制LNG出口,美国亨利港(HH)气价上涨动力不足。在欧洲市场,工业领域特别是炼油与化工行业对天然气的利用出现复苏迹象,但在可再生能源供应增加、电力消费收缩以及居民生活采暖需求减少的影响下,市场消费整体停滞不前。2023年12月底,欧盟地下储气库库存率高达86.4%,相比2022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充足的资源储备能从容应对寒潮等短暂的冲击。在东北亚市场,虽然气象预报1月中下旬将有多轮冷空气南下,部分地区采暖需求增加,但是随着春节假期临近,工业生产部门开工率下降,资源供应整体较为充裕,同时国际市场LNG资源供大于求,东北亚LNG现货价格将呈现下降趋势。综上所述,1月美国HH、欧洲的天然气期货(TTF)、东北亚LNG现货到岸平均价格预计分别为2.5美元/百万英热单位、9美元/百万英热单位、15.2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从国内市场看,1月仍然是迎峰度冬的关键时期。资源供应方面,中俄东线资源按合同签订条款开启新一年增供,广东能源集团与卡塔尔能源公司签订的100万吨/年LNG长贸合同、上海申能集团与英国Centrica公司签订的50万吨/年LNG长贸合同计划在2024年1月开始供气。市场需求方面,煤电容量电价机制从1月1日开始执行,利好煤电机组生产运行,但挤压气电发展空间。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用气呈现平缓下降趋势,但要密切关注寒潮对采暖带来的短时高强度需求增长,需要提前预防可能造成的局部地区天然气供应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