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浙江宁波强化燃气安全管理 “软硬”兼施 “内外”并重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1-03  浏览次数:423
 城市燃气、供热、地下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就像人体的“神经”和“血管”,是城市安全运行的保障。燃气安全涉及千家万户,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浙江省宁波市聚焦钢瓶、软管、管网、环境等多个方面,“软硬”兼施、多措并举,狠抓“外在”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优化“内在”管理软环境,全链条排查整治城镇燃气安全隐患,通过对液化气储配站提升改造、开展瓶装液化气专业化集中配送、“胶改金”提升用气环节安全保障、“瓶改管”试点、打造燃气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体系、开展常态化排查整治等,切实保障城市安全,不断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

落实主体责任 打造安全城市

随着各地积极推进天然气管道建设,安全清洁的天然气逐渐普及,但瓶装液化气仍在不少城市广泛使用。2021年3月,为加强瓶装液化气安全管理、防范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住房城乡建设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加强瓶装液化气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瓶装液化气经营、储存、充装、运输、使用等环节各主体的责任。

在宁波市,中心城区(除奉化区)原有瓶装液化气供气企业16家、储配站20个,这些企业多为层次低、规模小、布局散乱的民营企业,存在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全面,非法经营、运输、储存、倒灌等违法行为和私自加价、缺斤短两等市场乱象。

为消除瓶装液化气使用风险隐患、强化瓶装液化气安全管理,宁波市以中心城区(除奉化区)为突破口,对经营模式、销售渠道、环节流程、运行模式、配送服务和配送方式等各环节进行了改革,全方位破解瓶装液化气领域特别是配送环节的深层次矛盾问题。

经营模式方面,推进瓶装液化气企业从“低、小、散”向规模化转变。2021年,中心城区(除奉化区)瓶装液化气企业自发开展规模化经营改革,将原先16家供气企业联合整缩为3家具备供气许可的经营主体并同步委托一家专业化配送单位,打造了区域内集中配送模式。配送单位将原储配站和供应点的配送业务也进行了收编和规整,形成了经营规模化、配送集中化的格局,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得到更多保障。

销售渠道方面,推进用户购气从传统模式向线上模式拓展转变。2021年,宁波市以“线上平台+热线”为抓手,搭建了瓶装液化气服务线上平台,实行“淘宝式”线上购气、“外卖式”送气上门,为用户提供网络、热线电话等多种渠道,形成了“市场有序竞争、价格公开透明、用户自主选择”新模式。

环节流程方面,推进安全管控从模糊型向精确型转变。集中配送将入户安检作为关键内容,形成了随单安检、定期安检、安检督查三重保障,增强对用户用气安全指导和督促整改力度。为全面消除用户自行取运瓶装液化气的安全隐患、提高入户安检率,中心城区(除奉化区)陆续限制用户自提。今年3月,已全部取消用户自提,实现订单全配送。

运行模式方面,推进瓶装液化气数字化管理全面融入。2017年,宁波市构建了瓶装液化气气瓶信息化系统。基于该系统,宁波市瓶装液化气数字化运行实现了“充装—配送—使用—回站”全流程和企业运营、用户订气、政府监管全方位融入,全市通过“一瓶一码”方式在450万余个钢瓶安装了二维码标识,实现液化气流转环节可扫码校验、钢瓶流转全过程可追溯、用户订气和入户安检数据可分析、异常数据可监管。

此外,在配送服务和配送方式方面,宁波市也进行了调整。2021年,宁波市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瓶装液化气配送车辆管理的通知》,统一配送车辆样式标识并规范上牌编号,实行定人定车定位管理;推进配送作业从交叉式配送向网格化配送转变,实施网格化管理,落实“一人一网格”,相关责任明确落实到人,提高配送效率,优化配送服务质量。

自宁波市实施瓶装液化气规模化改革、专业化集中配送以来,实名制销售、入户安检质量、用户用气安全性三大指标大幅提升。

创新管理模式 筑牢安全防线

近年来,燃气已不限于做饭,还广泛应用于家庭取暖等诸多场景,城市燃气用户需求逐渐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特征,这也对燃气行业提出了新要求。

宁波市聚焦老旧小区、人员集中的餐饮场所等重点部位,试点推出“燃气管家”“瓶安社区”“码上保障”等面向用户的全新管理模式,构建燃气用户服务管理专业化、社会化、智能化体系,形成多元共治、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努力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江北区翠东小区是“燃气管家”模式的试点社区。该小区是一个出租率高、入户安检率偏低、用气安全隐患较多的社区。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社区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主导、社区协同、用户参与”的燃气安全社会化管控机制,派出所、城管中队、供气企业、街道、小区物业服务企业等多方资源聚合形成了共享共治合力。

通过“燃气管家”,化解了入户难、整改难等问题,做到“巡检落实到人、安检细致到边、宣传入户到位”,实现燃气用户安全检查、设施维修等全生命周期管理,让用户的燃气诉求反映在基层、解决在基层、满意在基层,构建“发现燃气隐患—上报社区网格—现场检测浓度—分类应急处置”的高效处置链路,燃气安全应急抢险水平不断提升。

“瓶安社区”则是宁波市针对一些瓶装液化气使用安全隐患突出、用户安全意识薄弱、“问题气”严重的村镇建立的行业管理部门、街道村社、供气企业、配送公司四方协作机制,旨在打造“零隐患、零黑气”的瓶装液化气安全基层区块。镇海区永旺村和鄞州区东郊街道试点建立“瓶安社区”,通过这一机制,实现了用户排查更彻底,黑气链路被切断;入户安检更到位,安全隐患被消除;安全宣传更深入,用户的安全意识得到大幅提升。

“码上保障”是宁波市为破解餐饮用户等人员密集场所用气安全管理难题,对瓶装液化气领域创新管理的一项举措。应用数字化技术,在中心城区(除奉化区)餐饮行业推行燃气用户身份码,将每个餐饮用户基本信息、配送地址、属地街道、用气情况及安检内容、隐患问题、整改情况等信息集中在一个二维码,与后台管理系统打通并张贴在经营场所墙上,一码解决用户端安全用气全链条管理。通过“码上保障”,用户安全“码上检”,提升了入户安检实效;安全信息“码上知”,消除了用户端对自身安全隐患不知情的弊端;行业监管“码上督”,确保了餐饮行业燃气安全“零风险”。

借力数字技术 强化安全保障

近年来,燃气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如何实现燃气安全管理,让百姓用气更安全备受关注。

随着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数字化转型正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业内普遍认为,数字化应用是保障生命线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利器”,智慧燃气相关技术手段被视为城镇燃气安全挑战的破局之道。宁波市强化数字化技术在城镇燃气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不断打造燃气行业安全防控体系、提高燃气行业安全治理能力、提升用气环节安全保障。

利用数字化技术,宁波市对液化气储配站进行了提升改造。据介绍,宁波市共有储配站56座,大多建造年代早、建设标准低,经过数十年运营,设施破旧老化、功能布局不合理及设备安全标准落后等问题凸显,存在较大安全隐患。2020年9月~2022年8月,宁波市开展了液化气储配站提升改造工作,统一站容站貌,设施实现远程监控。改造后的液化气储配站面貌焕然一新,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关键参数实现远程监控,燃气泄漏报警联动并接入政府部门的安全监管平台。

依托城市地理信息大数据和物联感知设备,宁波市建立了监管信息化平台,实现对燃气设施的动态管理。目前,精细化管理平台已归集53家瓶装液化气企业及56座储配站基础数据、116路储配站视频数据、294个点位动态监测数据。

此外,宁波市还将数字技术与瓶装液化气管理相融合,升级瓶装液化气气瓶信息化系统;应用数字化技术,推行燃气用户身份码,实现一码解决用户端安全用气全链条管理。数字化技术正逐步实现对燃气设施的常态监测、动态预警、精准溯源、协同处置,赋能燃气行业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一周资讯排行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