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开启从海上到陆地的新征程 沪东中华参建中国首座陆上LNG薄膜罐项目竣工投产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1-01  浏览次数:543

今天,由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沪东中华(造船)有限公司参与建造的中国首座陆上液化天然气(LNG)薄膜罐项目——华港燃气集团河北河间LNG调峰储备库工程正式竣工投产,标志着沪东中华在构建完善我国LNG全产业链进程中取得的又一新突破,全面开启从海上到陆地的崭新征程。

图说:华港燃气集团河北河间LNG调峰储备库工程正式竣工投产 采访对象供图

河间LNG调峰储备库工程由华北油田公司华港燃气集团建设,总投资2.72亿元,占地约81.37亩,建设1座2.9万立方米LNG薄膜型储罐及配套设施,其最大气化和供气能力为100万标方/天。该站具备LNG装车外运功能,能更灵活及时地进行LNG投运。

它的建成是我国LNG存储装备产业发展历程中一座新的里程碑,不仅将进一步优化京津冀地区天然气储备整体布局,有力地保障河间、任丘及周边80万户城镇居民的生活和取暖用气,为增强冬季应急保供、平稳用气保驾护航,而且将有力促进大型LNG薄膜储罐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对加快薄膜罐设备、材料国产化进程和推动LNG全产业链的发展,具有广泛的示范和引领效应。

据了解,LNG薄膜型储罐是一种新型储罐,目前全球已有近百座陆地LNG薄膜罐建成。但对中国而言,陆膜技术的应用仍是一片空白。较之常见的9%镍钢全容储罐,薄膜罐设计更为紧凑,在提升安全稳定性、增大有效罐容、降低单方造价、缩短建造周期以及实现节能降耗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技术和经济优势。以16万立方米为例,同样外形尺寸条件下,薄膜罐可节约投资15%,建设周期缩短2~3个月,有效容积可增加10%,尤其是薄膜罐具有更好的安全和抗震性能。因此,凭借其诸多优势,有望改变目前中国全容储罐单一的现状,呈现出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的美好前景。

沪东中华一直致力于构建完善我国LNG全产业链链条,主动承担起服务国家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国家“双碳”战略实施的央企责任与担当。作为LNG储运装备制造领域的领先企业,全球唯一能够同时建造No.96型、MARK Ⅲ型LNG薄膜舱的船厂,此次承担了该工程内罐核心部分施工,成功跨出了“由海向陆”的第一步,对于大型LNG薄膜储罐技术在我国的深入推广与应用而言,可谓是一次成功的实践,溢出效应可期。

为了高质量完成中国首座陆上LNG薄膜罐项目建设,沪东中华高度重视,组织最精干力量,应用最先进技术工艺,实施最严格工程管理,执行一流质量标准,与各方精诚合作,终于不负重托,圆满完成工程建设,书写了LNG技术由海向陆发展的新篇章。

经过25年砥砺奋进,沪东中华坚持以LNG储运装备研发设计制造为核心的发展战略,不断创新突破,取得了不凡业绩。据统计,沪东中华已累计完工交付40艘LNG储运船,不断突破并掌握了有关核心关键技术。随着河北河间LNG调峰储备库工程的完工,沪东中华实现了从远洋(17.4万立方米大型LNG船)到近海(全球最大浅水航道8万立方米LNG船),从内河(长江第一艘1.4万立方米LNG加注船)到内陆(中国第一座2.9万立方米LNG岸罐)的LNG高端产品全覆盖,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LNG全产业链“链长”。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一周资讯排行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