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预计2025年产业产值达万亿!外企加速布局中国氢能市场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1-11  来源:第一财经  浏览次数:3917
 技术装备展区,是历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最“重磅”的区域。在这个世界制造业巨头汇聚的展区,各种高大的机械设备比比皆是。但第一财经记者在这个展馆的一角发现了一家挪威企业,他们仅带来了一件展品,与周遭“重磅”出展的企业反差巨大。

据记者了解,这家名为合斯康新能源(Hexagon Purus)的挪威企业是第一次参加进博会,而他们这次带来的唯一一件展品,便是目前氢能领域最新一代在高压气态下储氢的装置:IV型储氢瓶。

合斯康新能源中国及东南亚地区首席执行官李伍兹(Urs Laeuppi)用流利的中文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合斯康新能源不仅是第一次参加进博会,而且进入中国市场才几个月。“在进博会上,我们看到了很多低碳、节能减排的信号,感觉非常‘正能量’;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中国的氢能产业正在快速发展,中国市场蕴含广阔的机遇和前景。”

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预计,到2025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10万辆左右,加氢站数量达到1000座;到2035年,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左右,加氢站数量达到5000座。

与此同时,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再度确立了氢能在未来能源结构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储氢是连接制氢和用氢的桥梁,由于氢气主要以高压气态、低温液态等方式进行存储、运输,其危化品的属性使得储运成为“卡脖子”环节。如何打造安全的气瓶,已成为氢能产业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李伍兹表示,在经历了前三代氢瓶后,目前IV型储氢瓶因其重量轻、耐疲劳等特点,正成为全世界的研究热点。在氢能研究、发展领域走在世界前沿的日本、韩国、美国与挪威等国的IV型储氢瓶均已实现量产。

“IV型储氢瓶利用的是塑料内胆、外部缠绕碳纤维的技术,可承受更高的压力。正由于是塑料内胆,气瓶的循环寿命会更长,相较于铝内胆的Ⅲ型储氢瓶寿命能至少延长25%,比如从15年可以延长到20年,甚至在一些轨道交通、运输装备的运用上时间更长。”李伍兹表示,“而且,就密封性而言,IV型储氢瓶目前是最好的。”

李伍兹认为,在普及氢能汽车方面,IV型储氢瓶将起到关键作用,“技术上的优势能带来更长的续航里程、更轻的车辆重量、可靠性与寿命的提高,因此可以全方位提高电动汽车的使用率。”

那么,在氢能研究处于第一梯队的欧美国家,除了电动车领域,氢能还能用在哪儿?

李伍兹举例道,运用氢能的场景其实非常广泛,在欧美的公交车、长途客车、商用车、轨道交通、水上交通,甚至是航空航天领域中都能见到氢能的身影。今年8月,美国首艘氢燃料电池船搭载着75名乘客在加利福尼亚湾区下水成功。除了交通领域,挪威、日本都尝试在钢铁冶炼以及取暖供暖设备中使用氢能。

在李伍兹看来,在氢能上下游产业链中比较关键关节除了储氢外,还需有配套的基础设施,比如加氢站的建设。此外,绿氢的生产、普及也是需要各方协力来推广的。

在西门子展台,第一财经看到该公司展示了与国内公司共同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的案例。今年6月,西门子与协鑫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推进“蓝绿同行”的绿色气体业务。

美国企业霍尼韦尔也加快了在中国氢能市场的布局。今年7月,霍尼韦尔与宝武集团旗下氢气气体公司达成合作,将为其提供一套高纯氢产量为6000标准立方米/小时的制氢站。

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创新战略联盟预计,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到2050年,氢气需求量将接近6000万吨,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超过10%,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但作为新兴产业,氢能还面临标准体系不成熟、产业链和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技术、成本、安全等问题都在制约着氢能产业链的发展。

“我们之所以选择当前加入中国市场,因为政府的号召很明确,有明确的双碳目标和时间表。”李伍兹说道,“除了宏观政策层面,从氢能产业而言,IV型储氢瓶在技术方面的进展也使得我们未来有信心为中国的能源转型贡献一分力量。”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一周资讯排行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