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地方动态 » 正文

腹有民生“气”自华——林州市城市供气工程建设发展纪实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5-21  来源:安阳日报  浏览次数:1240

 

  林州绿能的优秀团队(付爱民 摄)

    □记者 刘剑昆

  一条红旗渠,开启一座城的创业史,刷新太行山的一段记忆。

  一项被誉为“第二条红旗渠”的供气工程,温暖一群人的生活,照亮一群人的梦想。

  “我们深切感受到林州天然气惠民工程在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一定要取回真经,推进高阳镇的‘气代煤’工程。”4月7日,开封市杞县高阳镇组织镇村干部到林州市实地考察农村管道天然气应用项目,高阳镇党委书记杨世界心情振奋。

  近期到林州市考察农村管道天然气应用项目的还有滑县四间房镇和瓦岗寨乡等地的干部,他们感叹,这是林州的“第二条红旗渠”,是诞生在太行山中的又一大奇迹!

  由此追溯到1月17日。当天,由全国中小企业社会责任工作委员会主办的“践行社会责任促进可持续发展暨城市燃气安全社会责任”专题会议在林州市召开,与会专家和企业界人士在参观林州市城市供气工程后发出了由衷赞叹。

  2019年是林州市城市供气项目建设的第二十五个年头。林州市城市供气工程,名冠“城市”,连接的却是太行山中2046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城市与乡村。它时而潜行地下,时而飞架太行,它是柴煤历史的休止符,更是“气化乡村”时代的恢宏开篇。人们欢呼,奋斗迎来了幸福,岁月成就了梦想。

  密如蛛网、遍布城乡的天然气管道无言,却刻录着建设者的拼搏征程,凝聚着推动者的奉献精神,释放着决策者的民生情怀。

  高瞻远瞩敢决策 

      孕育绿色生态梦 

 

 

 

  千百年来,太行山留给林州人的是一段苦涩记忆,更将闭塞、落后留给这一方瘠薄的土地。他们为山所困,只能靠山吃山,伐木烧柴,在本地采煤或从山西进煤,以维持生活,林州曾一度出现“光岭秃山头”的荒凉景象。

  如何打破困局?改革做饭和取暖方式,成了林州人民的期盼,成了林州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关注的课题。把天然气引入林州!林州人是如此热爱自己的家园,向往绿色生态梦。他们高瞻远瞩,思路日益明晰。

林州市330个行政村,20多万户百姓告别了千年传统燃煤用上洁净能源天然气!(未金林摄)

  美好的事业,源于思,成于行。说干就干,干就干好。曾经把“人工天河”挂在太行山腰的红旗渠传人在谋划、在行动。1994年10月4日,刚刚撤县设市的林州市召开四个班子领导联席会议,通过了城市燃气建设意见。

 

  城市供气,气源是关键,这是林州一直在千方百计解决的大事。气源,随着林州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林州人日益开放的胸怀而不断拓出新路子。该市先后经历了使用焦炉余气、“液空”混气、化肥厂驰放气、水煤气、压缩天然气、管道天然气等多个阶段。2006年,该市建成了35公里长的安阳至林州天然气输气管线,可是仍满足不了用户需求。2010年,该市抓住中石化榆济天然气管线途经林州的大好机遇,积极对接榆济天然气管线。2011年1月27日,该管线对接通气,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该市气源紧张的被动局面。

  曾经参与和见证该工程的林州市发改委原主任徐礼拴感慨:“城市供气项目自1994年建设以来,林州所用气源变化之多创全国之最。其中的艰难,非亲身经历者难以言说。”

  2011年,林州市实施“气化乡村”工程,该市有关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未雨绸缪,开始建设调峰气源。2017年,为应对突发的“气荒”,林州市又在原康、茶店、合涧、河顺等镇增建LNG调峰站,利用山西LNG气源70公里的距离优势,多部车辆频繁运送,达到40万立方米/日的供气能力,确保了民生用气,赢得市民的赞誉。

  久久为功,福满太行,绿也满太行。除了“气代柴”“气代煤”,林州市还先后实施了太行山绿化、飞播造林、退耕还林等一系列造林护林工程。目前,该市森林覆盖率46%以上,一个山清水秀、生态宜居的魅力之城正在太行山中成长。

  服务民生为初心 

      踏遍青山暖乡亲 

 

 

 

  林州是一座山城,地形地貌复杂,施工难度大。但是,高山河谷难以阻隔林州市委、市政府服务民生的责任和建设者火热的情怀。管道连千户,温情送万家,多少年来,这样的故事越来越多。

  “过年用上天然气煮饺子了,不用烧柴烧煤了,真不知道怎么感谢你们。”4月19日,采桑镇涧东村67岁的村民郝江英拉着进村回访的林州市绿能天然气公司茶店管理站站长段燕平的手连声道谢。

  林州市绿能天然气公司茶店管理站负责林州市南部茶店镇、采桑镇等多个乡镇的供气工作。去年冬季,他们经过奋战,为涧东村400余户村民通了天然气。

  姚村镇下里街村也在2018年年底通了天然气。春节前,负责供气的林州市绿能天然气公司姚村管理站站长郝留平带着员工,挨家挨户向村民宣传安全用气知识,不管走到哪里,首先听到的是村民的感激话语。

  姚村镇是全国文明村镇和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至此,姚村镇40个村都通了天然气,率先在河南省实现了天然气“村村通”。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了天然气“村村通”给姚村镇干部群众带来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源于林州市实施的“气化乡村”工程。

  陵阳镇与姚村镇在供气这项民生工程上明争暗赛,于今年1月中旬实现了全镇22个村和社区天然气“村村通”,近9000户居民如愿用上了天然气。陵阳镇张官营村妇女干部李江平告诉记者:“这些年,俺村男青年找对象难,可是通了天然气十几天内就有两户人家娶上了媳妇。”

  生活因服务而精彩,服务因用心而温馨。近年,林州市委、市政府紧密围绕民生发展目标,促进城乡协调平衡发展,让天然气管道从城市向城镇、向乡村延伸。各镇、街道和相关部门心怀民生,全力推进天然气工程,共建幸福家园。

  在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工商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的支持下,林州市筹集资金4.5亿元,建成了以城区为中心、穿越林州境内、辐射周边县市的高压及次高压管网790余千米,管道辐射面积达2260平方公里。除林州外,境外辐射安阳市、辉县市及与河北省和山西省相邻的县市,仅林州境内实际供气330多个村(社区),居民用户24万余户,用气人口80多万人,城市气化率达97%,农村气化率达70%。

  “让绿能优质的服务随着管线的延伸而延伸,愿我们的服务为千家万户送去满意。”作为工程的具体实施者,林州市绿能天然气公司向社会庄重承诺。

  让更多农民用上天然气,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林州市委、市政府的目标。姚村镇于去年年底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天然气“村村通”,陵阳镇于今年1月中旬告捷,实现了天然气“村村通”。该市的目标是,在近年内力争实现天然气“村村通”。

  砥砺奋进铭初心 

      “太行铁军”有担当 

 

 

 

  穿行于林州城乡,记者到处可见一支支身着橘黄色工作服的大军在奋战,在河道上、在村庄里……号子声、机器的轰鸣声响遏行云。他们是林州市绿能天然气公司的员工,被当地群众誉为“太行铁军”。

  林州百姓难忘,2016年“7·19”洪灾时,洪水翻滚的淅河上留下了“太行铁军”奋不顾身抢修供气管道的身影。

  林州百姓难忘,2010年隆冬时节,“太行铁军”为建设榆济天然气管线任村门站而日夜鏖战、挥汗如雨。

  林州百姓难忘,太行山中一群身着橘黄色工作服的人总是披星戴月,风雨兼程,永远在路上奔波,在现场奋战。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优质服务是目标,安全供气是职责。能征善战的林州绿能人以比太行山红岩还要坚硬的行动作出了回答!

  鲜艳的党旗高高飘扬,党员队伍成为“太行铁军”的刀锋。林州绿能成立25年来,始终坚持党的建设常抓不懈,注重发挥党支部、党小组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队伍示范引领、敢打硬仗、冲锋在前,战斗力长盛不衰。同时,该公司党支部在推进城乡天然气管道延伸辐射中紧紧依靠基层党组织,遵循“共建、共有、共享”的合作理念,在工程建设中让当地基层党组织、村委会、农民参与进来,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共建共管,有效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开展。

  多年的实践使林州绿能的员工深深体会到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和威力,体会到党的领导力量和温暖。没有党的领导,没有基层党组织的支持,农村通天然气就是一句空谈。15个乡镇、330多个村庄、10多万户农户,无一不是依靠村党支部的有力支持,才实现了天然气进村入户。

  林州绿能优先安置退伍军人,使退伍军人成为企业的骨干和中坚力量。“退伍不褪色、业绩创一流”成为该公司退伍军人的响亮口号。

  “林州绿能给了我建功立业的平台,让我始终保持战斗的姿态。”这是秦鹏浩的话语。

  秦鹏浩今年30岁,2014年11月,得益于林州绿能优先安置退伍军人的规定,当了8年兵的他进入该公司,现担任林州绿能抢险队副队长。他与抢险队队员曾数次排除险情。

  “1993年12月7日,我参军入伍,1996年12月7日退伍,2007年12月7日成为林州绿能的管理人员。”林州绿能43岁的营销总监石爱军这样总结自己的奋斗历程。

  1998年,他被优先安置到林州绿能。他告诉记者:“公司器重退伍军人,对我们委以重任。退伍后,我在这里找到了人生价值,忠诚和担当是我从业和人生的座右铭。”

  林州绿能副总经理李自立和生产部的王晓航也是退伍军人。记者采访时,看到他们正在岗位上巡查天然气管道的运行情况,那专注的神情令记者肃然起敬。“苛求铸造完美,坚持成就品质。”李自立这样告诫员工。

  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林州绿能及其所属的濮阳县、杞县子公司员工积极参加各地工会组织的技能大比武,活动如火如荼,高潮迭起。

  “诚信铸就品质,安全酿造幸福。每天进步一点点,把小事做成精品。努力提供优质服务,积极提高绿能品位。”这是林州绿能人的信条和追求。

  奋战在太行山上,决策者和建设者汇聚成造福民生的强大合力。因为有了他们,山城一天天朝着幸福家园演变。因为有了他们,希望和梦想在太行山中孕育、升腾!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一周资讯排行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