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召开的全省推进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现场会透露,今后一段时期推进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将突出抓好安全供水、气化湖南、污水治理、垃圾治理、黑臭水体整治、智慧建设增效等六大工程。到2021年,全省管道天然气实现县县通。
突出抓好六大工程
会议提出,到2021年,全省自来水普及率整体提升3至5个百分点;管道天然气实现县县通;生活垃圾清洁焚烧占比、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到50%、35%;市州中心城市全面实施垃圾分类;餐厨垃圾处理实现有效处置;地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0%以上,污水实现全收集、全处理;乡镇污水处理2021年实现洞庭湖地区、“四水”沿岸乡镇及重点镇全覆盖,2022年实现所有建制镇全覆盖。
根据六大工程部署,供水方面,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和环境风险整治。推进备用水源和应急水源设施建设,加快供水厂和供水管网改扩建。
气化湖南方面,全力配合支持国家天然气干线省内段建设,加快建设省内天然气支干线和城镇燃气管道,配套建设储气设施,实现县县通管道天然气。
污水治理方面,实施县以上城市污水治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实施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四年行动,重点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
垃圾治理方面,加快建立完善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尽可能减少一次性办公用品和一次性生活用品的产生,促进源头减量。重点推进垃圾焚烧和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
黑臭水体整治方面,建立长效机制。
智慧建设增效方面,抓好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控系统和黑臭水体整治监管系统的改造升级,加快建设供水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和垃圾收集、转运、处理、利用等全过程智慧监管平台。
基础设施建设强化PPP模式
会议还指出,坚持以PPP模式推动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项目打捆,可以将县域范围内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打一个包”,也可整合供水和污水处理,还可将存量设施和增量设施打捆运作。
省住建厅已联合省财政厅、省发改委制定城乡污水处理、垃圾焚烧发电项目PPP模式的操作指引和合同范本,着力规范操作流程,加快项目落地。我省还将突出PPP合同抓手,加强PPP管控,将PPP项目财政支出责任纳入预算管理,全过程监管合同执行情况,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据了解,财政政策方面,采取省级财政增加地方债和预算投入,弥补项目资本金和运营补贴等方式支持各地PPP项目。财政补贴重点突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补贴,确保设施“建得起、转得动”。同时,绩效评估结果是政府支付PPP项目服务费用和财政补贴的主要依据,将科学设定绩效评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