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LNG产能不断提高,全球LNG贸易规模将持续扩大,预计到2023年将超过5000亿立方米,较2017年增长30%左右。
4月2日,在被誉为液化天然气(LNG)行业“奥林匹克”的第十九届国际液化天然气会议(LNG2019)上,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华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做出以上判断。
他透露,作为全球第三大LNG进口商,未来中国海油将积极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务模式创新,继续大力发展天然气业务,建立稳定的LNG资源供应,推进LNG接收站建设,预计2030年天然气占比达到50%,将建成LNG接收站达15-17座、年接收处理能力超过8000万吨,努力让更多的用户用上更加经济的LNG产品。同时,有序推进LNG接收站开放以及共享共建模式,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心态,让更多企业和主体参与到LNG产业链各个环节,大力推广LNG重卡、船舶加注业务,积极推广在交通领域的应用。
当今世界,能源清洁低碳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以高效、清洁、多元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能源转型进程加快推进。
在杨华看来,天然气作为一种高效、低碳、清洁的化石能源,已经在很多用能领域开始替代煤炭和石油等一次能源,是向新能源体系过渡的重要桥梁和推动能源转型的现实选择。截至2017年底,世界天然气可采储量193.5万亿立方米,可采年限52.6年。天然气资源供应长期增长趋势可期,能够保障天然气产业的持续发展。
其中,凭借易于运输、主体多元、灵活性强、安全高效等优点,LNG已逐渐成为最活跃的天然气供应形式。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LNG进口增量约占全球LNG贸易增量的44%,2018年已接近60%。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海油就顺应国家能源战略,率先启动东南沿海引进LNG的规划研究。现已建成10座LNG接收站,数量位居国内第一,年接收处理能力超过4500万吨。2018年,中国海油进口LNG2642万吨,累计LNG进口量1.5亿吨,占全国累计进口量的65%以上。
此外,中国海油通过自主研发并掌握LNG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建立了“天然气液化技术、LNG接收与存储技术、清洁能源综合利用”三大核心自主技术体系,创立了CGTank 、CGLiq 等自主技术品牌,成为亚洲首个全面掌握储罐核心技术、具备EPC总承包能力的能源公司。
杨华认为,目前中国天然气消费在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按照天然气“十三五”规划,预计到2020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的占比目标达到10%,进口LNG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将扮演日益重要的作用,未来中国将对全球LNG贸易乃至全球天然气市场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以及更多主体的积极参与,全球LNG市场将会更趋活跃。”他认为,在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全球LNG贸易的灵活性和流动性也将进一步增强,主体更趋多元化,合同期限、合同量、定价方式和交付模式等安排更灵活,短约、现货贸易量更多。特别是在以数字化为代表的新技术与LNG产业融合的浪潮下,LNG的生产、运输、利用成本都将会进一步降低,有效提升价格竞争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全球LNG行业仍面临一些挑战。杨华介绍说,例如LNG液化厂和运输船等设施的建造和运营成本依然较高,经济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国际LNG价格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尚未形成全球统一的定价体系,亚洲溢价问题仍然较为突出;部分LNG资源供应商仍采取老的方式,对合同期限、贸易目的地的要求比较严格;亚洲天然气/LNG规模化利用仍受基础设施瓶颈限制等等。
他建议,为促进全球LNG贸易发展,各方要进一步推动LNG商务合作模式的创新和突破,共同探索商务合作模式创新方案,提高商务合同条款的灵活性。亚洲买家应进一步加强合作,通过建立沟通与协调机制发挥世界LNG最大进口区域的地缘优势,形成利益共同体,积极探索建立区域天然气市场价格指数。为顺应天然气/LNG市场发展趋势,亚洲各国通过市场化改革等机制实现天然气市场的公开透明化,并在此基础之上加强联系和合作,优化LNG在亚洲地区的资源配置,提升LNG采购定价话语权,力争尽快形成亚洲地区天然气价格指数。与LNG出口国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合作,通过参股上游、产量分成等方式进口天然气资源,保证进口气源的长期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