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过去15年大规模商业运用天然气历史,几乎每次天然气需求的增长,都是长输管线贯通拉动需求,只有去年冬天是个例外。
作为宁夏一座日产量约50万方小型液化工厂的经营者,董建新在冬季供暖期间的工作忙碌而繁琐:
先将进口天然气从管道里取出,用低温技术液化成液化天然气(下称LNG),用槽车运送1000-3000公里外的河南、江苏,再把LNG气化输入到指定的管道中,最后把空荡荡的槽车开回来。
周而复始。
“与淡季不同,冬季的天然气增加了液化、运输、人力、气化至少四个环节的成本,所以气价很难降下来。”
董建新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目前工厂的挂牌价在每吨4400-4600元之间,相比去年保供期间的气价已经低了一倍多,但相比于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的冬季气价,仍然具有一定竞争力。
九年前,伴随着国内首批液化工厂和加气站的兴起和发展,董建新和同事筹资建了这座液化工厂,并本着"供过于求少开工,供不应求多开工"的原则,运营到今日。
"弄到了气源,很快有人愿意和我们投资一起建厂。”他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液化工厂的利润与天然气的需求、价格相关,在2014-2016年,与油价相比,LNG价格高,且需求量小,液化工厂的日子并不好过,直到去年冬季情况才开始有所好转。
在中国,类似董建新这样的液化工厂大约有200座左右。它们主要分布在产气量大、管道气源充足以及LNG来源丰富的地区,总日产量大约达到0.95亿-1亿立方米之间。内蒙古、陕西、新疆和宁夏西北四个省区的液化工厂产能占全国一半以上,其余的主要集中在需求量大、且进口LNG相对便利的华东、华南地区。
“进入天然气供应市场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越来越强,我们的利润空间正在被压缩。”董建新说。
例外的冬季
“从去年冬天开始,两股力量正在争夺中国天然气的有限供应。”思亚能源天然气分析师陈竹表示,随着“煤改气”政策的推行,华北地区超过华东地区,成为中国天然气需求量最大的地区,但由于其支付能力弱于工业用气相对发达的华东地区,随着华北地区补贴的减少,居民冬季天然气的需求预期可能会被压低。
“回顾中国过去15年大规模商业运用天然气历史,几乎每一次天然气需求达到15%以上的增长,都是因为某个长输管线的贯通,供应在拉着需求走。”陈竹说,“唯独去年冬天是个例外,需求拉着供应走。这意味着,在冬季,中国正在转向一个天然气卖方市场。”
这与全球天然气市场的基本走势截然不同。
7月19日,国际能源署在上海发布《天然气市场报告2018》。报告内容显示,从长远来看,全球LNG市场将供大于求,特别是随着美国天然气出口的增加以及LNG贸易的灵活性不断增强。
“全球天然气买方市场格局将长期存在,增量消费主要看中国。”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博士罗佐县表示,中国培育天然气主体能源地位宜稳步推进,不可操之过急,毕竟主体消费行业价格承受能力有限,否则容易导致国内天然气需求大幅超过市场的供应能力,将买方市场变成卖方市场。
11月以来,多地已经上调了天然气价格。
浙江发改委将非居民天然气门站价从2.19调至2.85,涨幅达30%;
北京市发改委决定,2018年11月15日-2019年3月15日,本市非居民用天然气销售价格上浮0.23元/立方米;
广东省云浮市发改局决定,从今年11月15日起调整云城区居民生活用气价格,决定对居民用气价由每立方米4.15元上调为4.45元,非居民用气价每立方米由4.7元调整为4.95元,并相应调整云城区居民生活用气阶梯价格;
湖北省孝感市拟定居民用气基准销售价格由现行每立方米2.68元提高为2.80元。
为了应对今冬天然气供需紧张的局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称中石油)在8月开始组织各地签署天然气购销补充协议。补充协议内容显示,对采暖季居民用气门站价不做调整,非居民用气门站价根据气源的不同涨幅不一,管制气(国产常规气、进口管道气)在基准门站价基础上上浮20%,非管制气可上浮40%左右。
今年5月,发改委出台《关于理顺居民用气门站价格的通知》,要求全国理顺居民与非居民用气价格机制的衔接。由于居民用气相对工业用气存在较大的峰谷差,因此在采暖季调峰期间需要付出更多成本。
上海燃气董事长王者洪在《天然气市场报告2018》发布会上表示,去年“煤改气”带来的需求大幅增长不可持续。国内现有的产、供、储、销体系尚不能完全支撑北方地区的采暖需求,这种需求增长在未来2-3年内会趋缓。
“天然气进口依存度已接近40%,由此带来的供应不稳定和价格风险,一直是悬在国内上游供应商头顶的难题。”他说。
头号玩家
和LNG接收站一样,国内液化工厂的诞生,主要的作用是为管道天然气气源的补充,尤其是冬春供暖期间。
“全国的天然气管网尚未实现全面覆盖,地域之间也不平衡,所以需要在政府层面有适度的调控。”10月19日,中国石油华东天然气销售分公司总经理侯创业,在第二届世界油商大会上表示,与东西部地区相比,目前中部地区的管网输运能力存在较大的差距。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中国通过管道及LNG形式进口的天然气总量为7206万吨,同比增长1/3,LNG进口同比增长约50%。
进口LNG增长的背后是天然气市场短期协议的增多。
“今年我们签订了80多个LNG现货资源保供。”侯创业在第二届世界油商大会上表示,通过预测天然气供应缺口的大小,中石油会合理配置和采购对应数量的现货来满足市场的需要。
与动辄长达20年以上的管道气长协不同,随着全球LNG贸易量的不断增长,灵活多变的LNG短期现货协议,由于承受风险更小,更加受到需求方的青睐。
此外,作为承担国内天然气保供任务的第一梯队,在管道气和国产气依然难以满足需求的情况下,进口LNG成为不二选择。
“中石油在国产气和管道气的市场份额是国内最高的,中石化和中海油天然气的增长空间,主要集中在LNG贸易领域。”一位中石化内部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中石油的上游天然气业务庞大,产量占比在国内达到74%。
中石化计划今冬明春供应天然气181.7亿方,同比增长17.7%。中石化在LNG长约采购的基础上,加大现货采购力度,并与中石油进行互联互通及资源串换。
中海油今冬明春则计划供气24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0%。
实际上,作为天然气供应市场“头号玩家”的中石油,虽然在气源上具有难以取代的优势,在加大签署LNG现货协议的同时,并没有放松在天然气长协领域的持续布局。
9月10日,卡塔尔天然气公司宣布与中石油达成22年液化天然气销售和购买协议。
该公司每年将为中国提供大约340万吨LNG,有效期为22年。
新兴王
在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中,掌握气源方等于掌握了市场的主导权。
与第一梯队不同,在天然气供应市场上获得分销资格第二梯队的燃气公司,长期面临着缺乏上游天然气资源的状态。但今年以来,它们的上游气源有所拓展,成为天然气供应市场上的“新兴王”。
“前两年中国市场供过于求处于买方市场,第一梯队的买家基本不再签署长协,绝大多数的天然气长协价格有所下降,由第二梯队的新兴买家所购买。今年由于天然气冬季需求增长等原因,长协重新成为第一梯队传统买家主导的一个市场。”
能源咨询公司伍德麦肯兹天然气市场高级顾问汪雯表示,由于价格昂贵和风险较大,新兴买家不太愿意签署20年以上的长协,更倾向于签中短型协议。
近一年来,除签订协议获取进口LNG以外,通过收购、并购获取海外气源,以成为燃气企业获取天然气的另一种选择。
6月29日,作为华北地区保供助力之一的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北京燃气)完成了向俄罗斯石油公司子公司——乔纳斯科石油天然气公司收购20%股权的交易,交易总金额为11亿美元。
这次交易将使得北京燃气西伯利亚一处大型油气田项目20%的股权,该项目生产的油气能够接入东西伯利亚-太平洋油气运输管道。
北京燃气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燃气商。早在2016年5月,同为五大燃气集团之一的新奥燃气集团(下称新奥燃气),斥资7.5亿美元间接持有了澳大利亚第二大油气生产商——桑托斯公司(SantosLtd)11.7%的股份。
终因中国天然气市场供不应求,在经过一年多的低迷后,桑托斯公司业绩回暖。桑托斯公司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56亿美元,同比去年增长3.3%;并实现3.02亿美元自由现金流,创下2015年油价下行以来的最好半年度业绩。
除了拓宽海外气源外,和地方天然气公司强强联手成为燃气集团持续开拓气源的方法。
5月16日,北京燃气旗下上市公司——北京燃气蓝天(06828.HK)公布,拟向北京燃气香港收购中国石油京唐分公司29%的股权,代价为10.08亿元。LNG的接收、储存并重新气化是中石油京唐分公司的主要业务之一。
今年以来,华润燃气集团公司(下称华润燃气)和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燃气),也在地方天然气市场上有所收获。
5月26日,重庆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华润燃气投资,共同增资成立重庆渝润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新公司将重点拓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市场。
8月3日,中国燃气出资8亿元入股山东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山东油气),中国燃气占股41%,鲁信集团及其托管的省国资委持合计持股49%,其他股东持股10%。
山东油气主营业务是天然气管道投建、天然气储运及销售,投建输气管道1500多公里,设计年输气能力160亿方,去年,山东油气的总输气量42.4亿方,占全省天然气总消费量的33.4%。
在开拓气源的同时,新奥燃气为进口天然气寻得了一个好去处——LNG接收站。LNG接收站将使得天然气储存、运输和贸易提升了一个维度。
“在需求旺盛的供暖期,天然气供应最大的瓶颈是接收能力和最大的气化外输能力。”陈竹表示,对于进口天然气而言,接收能力的大小,在某种程度上锁定了供应规模,反之在天然气供应淡季,需求将变成市场上最大的瓶颈。
10月19日,国内首个由国家能源局核准、民企投资、建设和管理的大型LNG接收站——新奥舟山LNG接收站宣布投运。
“和十年前大量投资涌入液化工厂和加气站一样,如今LNG储罐和接收站才是这个市场新的增长点。”董建新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目前,新奥舟山接收站已建成的一期工程投资额为58亿元(不包括外输管道),年处理LNG能力为300万吨,远期处理能力目标为1000万吨。
“将来我们的接收站会对第三方开放,商业模式的应用也会更丰富灵活,包括代加工、自身进行资源采购和国际贸易等。”张叶生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目前新奥集团的天然气业务上中下游均有自己的贸易团队,在采购后,以接收站作为终端平台进行售卖,以多种形式提高新奥在LNG贸易中的收益。
目前,新奥舟山接收站百分百隶属于新奥集团,尚未引入第三方。
相比于其他四大燃气集团相比,香港中华煤气公司(下称港华燃气)更愿意在储存上下功夫。
10月31日,中国城镇燃气首个大型地下盐穴储气项目及商业储气项目——港华金坛储气库建成投运。该储气库由香港中华煤气(港华燃气股东)、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建设。目前,港华金坛储气库已建成3口井,储气量近1.5亿立方米,工作气量逾8800万立方米。
在国有石油公司和燃气集团依托自身优势抢占气源之时,更多的外资玩家们也在想方设法地进入这里。
10月18日,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MobilCorporation,下称埃克森美孚)与浙江能源集团签署了首个长期LNG(液化天然气)供应协议。在后续销售协议达成后,自2020年前期开始的未来20年,浙江省能源集团将每年从埃克森美孚接收一百万吨LNG。
“随着天然气销售和供应格局的不断变化,天然气市场会出现更多的现货交易,流动性加强以及买卖双方数量皆增加,竞争格局进一步加强。”埃克森美孚副总裁兼天然气和电力营销公司总裁郭乐楷,在浙江舟山举办的第二届世界油商大会上表示。
在埃克森美孚之前,通过LNG贸易进入中国天然气供应市场的国际油气巨头不在少数。全球最大的LNG供应商——荷兰皇家壳牌集团(ShellGroupofCompanies,下称壳牌)就是其中之一。壳牌同时也是中国进口LNG的最大供应商,在国内进口LNG的供应占比超过20%。
“壳牌不仅向中国供应自己开发和LNG,还通过其全球资源和市场贸易,给中国提供更多的LNG来源。”今年3月,壳牌中国区总裁张新胜告诉界面新闻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