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能力计算、公开之困
实际上,2014年试行办法公开之后的两年,“三桶油”和各省就将其手中的各类油气管网设施资产向全社会开放,但公平开放实质上成为空中楼阁,其中关键的因素在于剩余能力的计算和公开。
在此前政策真空的管道剩余能力信息公开方面,《办法》强化了该信息的监管要求:油气管网设施运营企业必须主动提前公开下一自然年度各月剩余能力,并实现滚动更新,确保及时和有效。
一位央企内部人士2016年向记者表示,当时并未有任何关于剩余能力计算和公开的政策。而在8月3日记者采访他时,他也表示此次《办法》仍有遗憾。
《办法》称,依据国家和行业相关技术标准、有关监管要求等,科学计算油气管网设施剩余能力。但是相关行业技术标准、有关监管要求以及科学的计算方法,目前尚有欠缺。
上述人士介绍,目前明确有着剩余能力的管道,只有去年底刚刚投产的陕京四线,但这条线的上游,还存在着资源困境。“即便有这条管道,上游资源的供应能力也有限,公平开放可能不会太快。”他说。
其他管道和LNG接收站利用率都是比较高的。尤其在冬季用气高峰期,管道和LNG接收站几乎都是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行状态,全国范围内的油气设施只有在特定时间和地点,才会有一些剩余能力。
因此,公平开放的基础——拥有剩余能力的基础设施是否具备,还需要打个问号。
此外,目前油气管网尚未独立,绝大多在“三桶油”手中,这些公司是否有足够的意愿和动力进行开放,也是很大的疑问。“或许成立独立的管网公司,运营和销售分离,公司主要盈利点在管输费用的情况下,主动公开意愿才会更加强烈。”刘广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