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国产车齐攻新能源核心技术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19  来源:经济参考报  浏览次数:618

传统燃油车时代,跨国汽车厂商在核心的发动机、底盘和变速箱领域拥有上百年的技术积累,让国内厂商短时间内难以逾越。而新能源汽车就没有这样的包袱,动力来自电池,电机可以依靠电量不同改变转速,轻松实现无级变速。由于电池几乎全部分布在底盘上,底盘的设计与调教也与燃油车有所差别。

  正因为如此,在产业风向转向新能源和智能化时,自主品牌绕过了传统燃油车的技术限制,与汽车工业强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甚至有了换道超车的可能。

  自主品牌掌握部分核心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普及正越来越快。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均完成32.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22.9%和141.6%。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同样都完成25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05.1%和124.7%。

  与此同时,我国对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三大核心技术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并成为各大新能源汽车企业竞争的重点。

  北京汽车集团总经理张夕勇表示,经过长期以来的持续投入和精心培育,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先发优势。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形成从原材料供应、动力电池、整车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到整车设计制造,以及充电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完整产业链,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优势。

  据了解,目前包括北汽、江淮、比亚迪、吉利等诸多国产品牌都表示,已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不仅如此,宁德时代、国能高科、国轩高科等一批大型新能源汽零部件企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显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企业在整车、核心技术等方面的差距并没有传统燃油车那么大。

  但有一个问题却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1995至2015年期间,全球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总计近20万件。其中,汽车强国日本的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申请量的46%,具有绝对优势;我国紧随其后占18%,但我国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动力电池系统、燃料电池汽车和整车控制及附件方面,这说明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的研发方面投入较大,但对整车的专利布局却较少。

  业内认为,汽车产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融合正在加速,开始进入科技革命和创新发展的新时代。这是我们实现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的战略机遇期。因此,需要努力提升自身技术积累,加大对整车研发和专利布局的力度。

  各地加强核心技术集成创新

  到去年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了77.7万辆,累计销售180万辆,贡献了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一半,并连续三年位居全球销量第一。

  而从“双积分”、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购税、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方案等政策的连续出台,可以看出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视程度。

  不仅是整车,各地方政府也对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以及产业链的相关布局给予积极支持。

  据悉,江西省上饶市正积极鼓励国内外企业建设汽车零部件项目,大力完善零部件体系,加快发动机整机和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的建设步伐。目前,一批电池、电机、电控项目正在快速建设中。

  按照规划,到2020年,上饶市将建成新能源核心零部件产业园和关键零部件产业园,聚焦发动机、增程器、电池、电机、电控等5类核心零部件,落户300家零部件企业,并建成1个新能源智能化汽车综合试验场。

  而上海则已成为新能源汽车电机生产的基地,占全国份额24%。拥有上海中科深江、上海大郡动力、上汽电驱动、上海鑫国动力、大洋电机等一批优势企业。

  数据显示,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强劲带动下,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电机电控配套数量超过70万套,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25亿元,预计到2023年有望突破1200亿元。同时,到2020年,国内七家主要动力电池厂商的生产能力也将达到100GWh(电功计量单位,1GWh等于100万度),能够满足200万至300万辆纯电动汽车的需求。

  核心技术提升推动新能源车发展

  近年来,受电池需求量不断扩大影响,锂、钴等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以钴为例,2016年钴的价格是20万/吨,目前的价格已超过60万元/吨,不到三年涨了三倍。

  钴是电池的重要材料,在三元电池中的占比约为13%,它的价格暴涨对动力电池成本的有效下降形成了巨大阻力。因此,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和挖掘新电池材料,便成为摆在新能源汽车企业面前的两条路径。

  专家表示,电池、电控、电机的进步和成熟,对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的商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纯电动汽车要想在与传统燃油车的较量中胜出,就必须要在技术和成本方面取得优势。

  据了解,北汽、比亚迪、吉利等众多企业日前已联合成立了中国新能源技术创新中心,动力电池的基础研究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中国新能源技术创新中心还将健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政策体系,重视动力电池技术标准的建立以及回收梯次利用,以降低生产研发成本。

  经过努力,目前我国在动力电池方面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据张夕勇介绍,“到2020年,我国电池的能量密度将提升至220Wh/公斤,电池系统成本预计会下降到每度电1000元左右,这使纯电动A级整车的价格从目前的20万元下降到15万元左右,接近传统燃油车的价格水平,如果综合考虑全生命周期使用成本,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的购置和使用成本已基本一致”。

  不过,业界认为,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行业的竞争并不仅仅是电池企业间的竞争,也非局限于整车间的竞争,整车与零部件之间是相互依存、共同进步的关系。所以,我们必须要站在产业发展的高度,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对新能源汽车的基础理论、高端装备、关键材料、关键技术、零部件总成等进行全方位攻关,走出一条适应新能源汽车产业新生态的新路子。(记者李志勇)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一周资讯排行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