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地方动态 » 正文

“西气”正式入闽 结束天然气单一供应格局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2-19  浏览次数:681

西气东输三线(以下简称“西三线”)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重点工程。12日下午2点,随着福州末站管道阀门被打开,来自中亚和塔里木气区的天然气顺利到达福州,标志着西三线东段工程正式建成通气。

实际上,老百姓具体能从中获取什么利益,会对沿线地区有什么影响,管道建设是否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带着这些问题,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了福建管道建设相关负责人以及当地燃气公司。

实现双气源供应 供应价格有望降低

据了解西三线一干六支全长6790公里,线路途经10个省(区),设计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主要气源来自中亚国家,国内塔里木盆地增产气和新疆煤制气为补充气源。西三线东段工程起于西二线江西省吉安联络站,止于福建省福州末站,全长832.4公里,设计年输量150亿立方米。

西三线东段投产工作分两段进行,第一投产段由吉安分输站至龙岩分输站,天然气来自西二线,已于今年10月15日投产。第二投产段由龙岩分输站至福州末站,已建成通气。

中国石油福建销售公司总经理助理袁铨介绍,福建天然气供应全部依托莆田LNG接收站,气源来自印尼,并依据市场需求情况适当在国际市场上采购现货。“西气”入闽,则改变了此前单一依靠海运进口LNG的天然气供应格局,将逐步实现双气源供应。

此外,根据国家发改委[2016}2387号文件《关于福建省天然气门站价格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西气东输供福建天然气门站价格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放开福建天然气门站价格。袁铨表示,通过合理竞争,降低供应价格,老百姓有望用上更为充裕、价廉、清洁的天然气。

袁铨说,“西三东工程全线投产运行后,将有力缓解福建天然气供需紧张的矛盾,逐步破解福建北部内陆地区无气可用的困局。”

福州华润燃气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坚敏表示,西三线入榕,对于福州市居民及工商业用户的安全持续稳定供气具有重要的保障意义。

助力改变能源结构 加速向低碳化转型

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30年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电及可再生能源占比分别为26%、28%、23%、23%,形成“四分天下”、油气占半壁江山的能源消费格局。世界能源正加速向低碳化、无碳化转型。

西三线建成后,每年可向沿线市场输送300亿立方米天然气,可使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中的消费比重提高1%,每年可替代煤炭7680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3亿吨、二氧化硫144万吨、粉尘66万吨。以一公顷阔叶林可吸收1吨二氧化碳气体来计算,西气东输每输送100亿立方米天然气,就相当于种植了4400万公顷的阔叶林。

福建一次能源匮乏,无油、无气、少煤,常规能源缺乏。从2015年能源消费占比看,福建天然气一次能源消费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消费水平(5.9%)0.9个百分点。

袁铨介绍,根据《福建省“十三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到2020年福建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将提高到28.5%,其中天然气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将提高到10%。

福建正在逐步改变能源结构,而“以气代煤”等方式是能源结构向低碳、清洁、高效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中国经济网记者来到泉州了解到,泉州预计今年用气量达10亿方,工业用气占比95%左右。泉州市燃气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欣介绍,十一年来,泉州天然气已累计替代标准煤1166.76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124.72万吨、二氧化硫25.31万吨、粉尘47.26万吨。“现在与中石油三线签订3.5亿方/年的西气入闽资源,已具备接气能力。”高欣说,“陆上气源进入后,泉州将形成‘多气源一张网’的格局,届时调配能力将变大,有助于改变城市能源结构。”

袁铨表明,随着福建省战略地位的提升、经济规模的壮大,结合福建陶瓷、玻璃、金属冶炼与加工等产业优势,及各地市煤改气、分布式能源等项目的实施,天然气市场必将有重大突破。

据了解西三线全线建成投产后,可向福建供气20亿立方米;到2020年,中国石油向福建供气规模将达到45亿立方米。为更好地保障和服务福建天然气需求,袁铨表示,2020年前将争取建设7条支线,并择机与中海油海管网互联互通。

难度再大 也要实现建设绿色管道承诺

据2016年数据统计,福建森林覆盖率达65.95%,连续38年位居全国第一,水、大气、生态环境保持全优,有“绿色宝库”之称,对工程建设及其安全环保工作提出了极其严格的要求。

管道经过赣南闽西丘陵地区和福建沿海发达地区,沿线80%为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山高坡陡。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不受破坏,需要避绕一些规划区、环境保护区、水源地和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面临地形险峻等诸多困难。

中国石油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副总经理刘伟介绍,为确保地貌恢复过程科学严密,要求隧道、线路EPC承包商在进场施工前对所有清登的地貌进行拍照和录像,在工程完成恢复地貌后拍成照片再与之对比,确保地貌恢复无争议。

中国经济网记者来到位于仙游县西气东输三线东段九鲤湖工程段,看到在已铺设好的管道上面覆盖有可降解生态膜,来保护草种生长。据中国石油赣闽项目部经理何志强介绍,该施工段原规划要穿过九鲤湖风景区,为避让保护风景区,决定改道铺设管道。经过多次调研确定的最终方案中,管道要“翻山越岭”,从地质坚硬的山头翻过去。约4公里长的管道铺设用时一年左右,而其中一处陡坡是该段工程最难施工地段,又赶上梅雨季节,前后耗时6个月才完成。“山太陡,无法利用重机械设备,只能用绞盘人工将管道一根根拖上去。施工人员还改变了管道焊接流程,采用焊一段检一段的方法,确保工程一次性验收完成。”何志强说,“管道铺设完成,项目组在寻求专家建议后,进行植被复植,来保持水土不流失。”

刘伟提到,西三线东段隧道掘进中遇到涌砂、强透水、掘进面突水、地质高应力等复杂问题是家常便饭。九龙江隧道地质及外部环境极其复杂,东西岸围岩差异巨大,施工及协调难度极高。

随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承建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四标EPC项目经理陈亮,中国经济网记者来到九龙江隧道现场。据了解,厦门用水全部来自于九龙江,为避免其不受破坏,采取水下穿越隧道的方式铺设管道。陈亮介绍隧道全长1096.4米,是西三线东段最长的一条水下穿越隧道,隧道距离江低近30米。“由于隧道东岸地质特别差,距离江边近200米,若江水上涌,隧道则面临作废的风险。”陈亮介绍,为减少爆破震动给百姓带来的影响,施工人员采取多次小剂量爆破的方式进行。该段工程根据建设需要,还发明了很多新技术,获得省部级奖项近6项。

经过参建各方4年多的组织推进,西三线东段工程生态文明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刘伟表示,“西三线东段工程建设实现了“保护沿线青山绿水,建设绿色管道工程”的承诺。”    来源: 中国经济网(北京)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一周资讯排行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