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燃气表已经有好些年了,在这之前很多地方也安装过有线自动抄表,但是效果不太好,目前来看智能燃气表也没有达到预想的目标,实现稳定、连续、可靠的抄表还需要时间和努力。事实上,相比电力行业,“互联网+”燃气还处于探索阶段,这主要是传输通道和介质的差异。
按当前的“互联网+”燃气来看,仍然是技术流为主,那么我们是否从管理角度去设计燃气表在这之中的定位呢?
首先是关于燃气用户的ID。
我们会给每个用户建立档案,那么会根据一定的规则赋予编号,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ID。这里我有个设想,那就是燃气表的出厂编号统一,即建立燃气表编码规则,以编码区位分配给燃气表制造商,不限制数量,任何合法的单位都可以根据生产量申请。某个燃气表被安装之后,就以此表的ID作为燃气用户的档案ID,在之后,我们可以把燃气具等(也可以建立类似的统一编码)与燃气表关联起来,可以通过软件平台,也可以是自助的APP等。延展开来,更多的家居设备设施都可以建立类似的统一编码,并进行互联。统一编码最主要的是为了保证设备设施在大平台中的唯一性和确定性;其二是为了减少关联成本;其三,如果发生售气侧的改革,即一个区域允许多个供气服务商,如果用户想变换服务商,只需要将自己的ID与服务商的ID捆绑或解除关系即可。
另一方面,燃气表的ID还可以和用户的电话、QQ、微信、支付宝等通讯、支付等工具关联,可以大大减少用户“失联”的可能;同时,这也便于与其它各类数据形成更高质量的大数据。如果将来四表合一成熟的话,每个家庭(或房屋)都可以分配一个虚拟账号,将燃气表、电表、水表、热力表等的ID与之关联即可,可以免去很多改造工程。
那么我们现阶段设计各类远程、无线、智能等抄表系统时应对此加以考虑,当然这不是某一个行业的事情,需要高瞻远瞩的协同。
再者,关于燃气抄表问题。
目前而言,人工抄表还是主流。虽然我们的员工也开动脑筋,用了纸条、短信、QQ、微信等报数,但毕竟是非正式途径。既然当前技术问题还不能彻底解决,难以大面积推广,那么就必须考虑管理这条路,如当前很热的“滴滴模式”,可以逐步引导燃气用户建立既是消费者也是服务者(生产者)的认识。事实上在其它领域,公众已经意识到两者之间的概念边界日趋模糊,并且也在参与实践。动员用户利用软件平台申报各类信息。关于用户是否如实申报数据,我想征信系统的数据足以解决这个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未来的人工成本会越来越高,而属于服务领域的燃气用户管理或服务也会面临这个问题。
燃气企业应该正确认识这些“数据资产”的价值,并着手建立这样的一个系统平台,将用户的需求涵盖其中,把相关数据归拢,并挖掘其中的“矿产”,如负荷预测、贸易采购、运行调整、节能管理等。
要有一个认识,未来,燃气企业很有可能不再是“特许经营”,经营主体多元化,乃至更加离散。我们应该提前做好准备,燃气表只是一个硬件点。 来源:博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