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用行政之手的必要性
日益走低的国际油价正让油气行业承压,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一些企业呼吁政府加大补贴力度,帮助渡过难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6年会上表示,政府尽量不要干预企业经营行为,要让市场起作用,即便有扶持政策,也要针对有竞争力、有生存和发展前景的企业。刘世锦是在回答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关于“低油价下,政府是否要对相关企业提供补贴”的问题时作出上述表示的。
刘世锦指出,最近几年,包括石油、天然气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下降,与中国需求下降密切相关。
“现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处在低位。如果下一步有没有能够替代中国的力量出现,这样一个价格水平可能会持续相当长时间,政府很难长期补贴某一个企业或者某一类企业。”刘世锦说。
壳牌公司CEO范伯登持类似观点,他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现在的能源价格并没有反映供求基本面,未来价格将会出现回升,政府可以根据周期进行调整,并且做一些补偿。但从长期看,任何政府对价格的干预,并不是有效的方式,政府要克制和抵御这种做法。
“尽管现在石油企业遇到困难,油气行业依然需要继续努力保持所供应的产品的成本不断降低,要继续提高公司运营透明度,顺应市场,并保证经营模式的韧性,要不断降低成本,还要做好投资,确保有资金进行进一步投资。” 范伯登表示,他对行业长期发展是保持乐观的,而长期看,政府干预越少越好。
壳牌集团战略部高级经济师玛丽塔向本报记者指出,目前的油价不可持续,而随着世界对于石油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天然气价格将会达到平衡,油价对天然气的影响将逐步减少。未来天然气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油价和天然气价格会越来越分离。
天然气占比增加的潜在力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能源消费总量下降速度比预期降幅更大,2012年到2015年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增幅低于4%,2015年已经降到0.9%。而天然气的消费量虽然也同步放缓,但增速依然高于平均水平。
刘世锦表示,能源消费量增速的下降符合经济规律,在中国经济增速下降的同时,经济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其中能耗高的重化工业增速回落。刘世锦强调,虽然中国能耗增速降低,但能源结构本身的调整仍然势在必行,即便在能源价格大幅腰斩后,中国为应对环境问题,依然有结构调整的动力。
“要符合雾霾治理的要求,要降低煤炭消费总量,提高相对更清洁的天然气比重,预计到2020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会达到9%,到2030年时会达到14%。” 刘世锦表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补充说,如果引入一些新的政策措施,比如更强的环保监管,碳税新制度等等,天然气的占比可能还会持续上升,比如2020年达到10%,2030年达到15%。
目前中国天然气市场增速较快的,包括发电和交通运输等行业。赵昌文表示,无论从我国天然气探明储量、产量以及进口量看,都可以充分保障供给。而随着更多基础设施的建成,以及中国在天然气进出口体制方面已经或即将出台的一些新政策等,有望持续提升中国天然气的进口能力。
玛丽塔表示,考虑到中国经济的增长,以及人们对环境的关注、服务业比重上升等因素,中国天然气市场的供应量在2040年前,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而在供给上,页岩气的开发和天然气运输技术上的突破,都将促进天然气市场快速发展,再加上天然气贸易中心,以及液化天然气贸易越来越活跃等因素,将使得天然气的价格与以前相比出现一些新的变化。
市场化进程加速的趋势性
市场化似乎已经成为破解当下天然气产业中问题的关键。
赵昌文说,未来中国天然气市场和能源价格市场化是大势所趋,天然气的定价和天然气的管理体制都要越来越适应市场化。在赵昌文看来,目前中国天然气市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天然气的经济性问题;天然气的供给问题,如何安全、透明、公平天然气输配互联互通的问题,天然气的市场化问题,以及产业监管和管理体制的问题。
赵昌文指出,未来15年是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应该从多方面着手,包括天然气终端消费市场培育、上游供给的多元化、天然气管网和储备基础建设的多元化等,除此之外,还有如何提高行业技术水平、价格改革等。
赵昌文介绍,天然气上游放开、进口权放开、培育多元化的主体,分阶段稳步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明确定位加强监管,实现管输服务和销售业务分离,建立专业化的监管体系,深化天然气领域法律法规的建设,是整个中国天然气发展战略研究的主要的一些观察和政策建议。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