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降低非居民用天然气门站价格并进一步推进价格市场化改革的通知》。这是今年以来我国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第二次下调。在国际油价巨幅下挫、国内天然气市场需求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本次调价无论从降幅,还是在机制上所做的市场化创新,都令业内特别是天然气下游行业,备受鼓舞。
“3600亿方”目标有了可能
根据通知,非居民用气最高门站价格自2015年11月20日起每千立方米降低700元(0.7元/方)。其中,化肥用气继续维持现行优惠政策,价格水平不变。
0.7元/方的降幅,业内普遍认为超出预期,将为促进下游市场需求扩张带来较为明显的利好。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景春梅分析认为,此次气价下调直接利好下游天然气发电、供热、分布式发电、车用天然气、煤改气等行业。“如对天然气发电而言,相当于下调电价0.14—0.15元/kWh,而对天然气分布式发电而言,相当于下调电价0.15元/kWh以上。”
甚至有业内资深专家认为,此前一直被看空的“到2020年3600亿立方米天然气消费目标(《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亦有了实现可能。
不仅如此,“此次降价后,还可以缩小非居民和居民气价之差(目前约为0.3元/方),为以后两者并轨减少阻碍。”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刘满平分析指出。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指出,目前由国家发改委直接定价的天然气为600亿立方米。考虑到此次调价对市场化定价的天然气的带动影响,占国内消费总量80%左右的非居民用气价格都有望降低。
“整体测算下来,将可为下游企业减少1000亿元以上的供气成本。”景春梅说。
毋庸置疑,此次调价对天然气上游供应企业可谓雪上加霜。分析预计中石油年度净利润可能因此下降400亿元人民币,幅度达60%。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此前漫长的调价博弈期,也显示出政府缓解上游亏损压力的意图。有业内资深人士早前曾向记者预计,此次调价方案或于9月中旬发布,之后各种市场传闻一直不绝于耳,直至两个月后的现在才终兑现。
“之前的长约气价都与油价挂钩,但斜率和上下天花板的设定与签约时的油价有关,因此亟待改变这一定价方式,尽快过渡到与标杆市场气价挂钩,毕竟二者不是同类产品。”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副秘书长熊伟说。
市场化机制创新再进一步
本次调价方案的最大亮点莫过于在调价机制上所做出的市场化创新。“这也说明政府要推进市场化的决心,由此可推断,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方案将很有可能在年内发布。”上述业内资深人士向记者分析指出。
根据通知,今后,我国非居民用气由最高门站价格管理改为基准门站价格管理。降低后的最高门站价格水平作为基准门站价格,供需双方可以基准门站价格为基础,在上浮20%、下浮不限的范围内协商确定具体门站价格。
方案实施时门站价格暂不上浮,自2016年11月20日起允许上浮。
国家发改委上述负责人指出,这意味着进一步放松价格管制,增加价格弹性,留给供需双方更多自主协商价格的空间,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公平竞争。考虑到当前国际市场能源价格低位运行,国内市场供求总体宽松的实际情况,方案实施一年后方允许上浮。
“20%的上调浮度对应国际油价在75—80美元/桶之间,也意味着国际油价在80美元/桶以下时,天然气调价无需再由国家发改委发文。”景春梅进一步对记者说。
发力天然气交易市场建设
此次改革,在放松价格管制的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是推动天然气市场建设,推进天然气公开透明交易。
记者获悉,从此前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的交易情况看,企业参与交易中心的积极性还不够高。如业内专家所言,交易中心正常运行离不开大量的短期合同、现货交易,实现真正的气气竞争。这离不开天然气的市场化定价,也离不开交易中心要采用市场化的方法为交易商提供高质量服务和咨询。从通知看来,这也正是本次改革方案着力部署的重要一环。
通知指出,非居民用气应加快进入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由供需双方在价格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公开交易形成具体价格,力争用2-3年时间全面实现非居民用气的公开透明交易。同时要求,鼓励各地根据当地实际,在完善监管规则的基础上,先行先试放开非居民用气销售价格。
“放开非居气价的条件是能够做到市场化定价,而市场化定价离不开交易平台、多买多卖的竞争主体和确保交收的物流条件以及解决我国突出的居民与非居民价格交叉补贴问题,由此来看,我国交易市场建设任重道远。”熊伟说。
机构分析认为,未来天然气价格将形成市场化的定价规律,主要依托上海天然气交易中心来实现天然气的市场化价改。从改革方向来看,现有的天然气价格管理模式将逐步转向“放开两头,只管中间”。到2017年,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基本放开,放开天然气气源和销售价格,政府只监管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管道运输价格和配气价格。 来源: 中国能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