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达到15%。中国在《中美关于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承诺,将在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提高到20%左右。记者日前从2015年中国气体清洁能源发展与能源大转型高层论坛 上了解到,2014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消费的比重仅11.1%,发展现状与战略目标之间可以说存在着巨大差距。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张玉清在会上指出,要实现以上目标,压力大任务重。推进我国能源向清洁化、低碳化转型非常紧迫。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金之钧也表示,新一轮的能源革命,以及与之伴生的能源科技进步创新将是下一轮的经济增长点。
消费增速放缓,改革迫切
在大国角力的平台上,能够低价买入石油,同时增加储备仅仅是从战术上给中国带来了甜头,但是在能源供应成本上却始终远高于主要竞争对手,如果不将能源改革落实到位,我国在能源结构以及整个工业体系上,价格将长期处于劣势,此劣势目前具有明显扩大的趋势。
受多种因素叠加影响,从去年开始,我国天然气消费增速明显放缓。预计到今年年底,天然气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5.8%,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非常低,比国际平均水平低18个百分点,人均用气量仅为国际水平的29%。
张玉清透露,从2000年之后,我国天然气消费增速都在两位数,去年只有8.5%,今年可能在5%-6%左右。目前,我国天然气供应出现了能力富余的现象,预计今明两年的富余能力可能超过百亿立方米。
将天然气培育成我国的主要能源是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方向。大力发展天然气是发达国家以及新兴经济体能源系统优化升级过程中的典型做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说道。
十三五 期间,扩大天然气使用的关键在于提高其经济竞争力。主要通过加强环境监管、促进天然气替代分散煤炭使用、完善价格机制促进天然气发电合理发展、调整居民和化工用气价格与不同用户的交叉补贴等方式实现。
张玉清提出,在供给方面,需要引入新的市场主体,大幅增加天然气供应。在常规气领域,引入新的开发模式,包括致密气、低渗透气、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气,通过放开矿业权进行更大胆的体制革新。
储运方面,需要加强管网和储气设施的规划建设,实现互联互通和公平接入。通过明确功能定位和加强监管,实现管输服务和销售业务分离及第三方的公平准入。明确储气责任,完善价格机制,确保供气安全。
推进期货,增加天然气贸易灵活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郭焦锋表示,在2020年前后有望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川渝、滇桂黔、中南部、鲁豫皖、中西部、西北和东北地区的十大区域性天然气市场,建议尽快建立和运作上海天然气期货市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表示,中国要积极参与全球资源能源的治理体系。我们现在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但过去对全球能源资源的话语权很低。中国在能源生产、消费、贸易中影响力显而易见,应该进一步完善中国的能源资源市场体系,形成价格发现、套期保值机制。
目前,我国天然气贸易灵活性依然不足。当前天然气市场价、进出口市场准入相对自由,传统的一体化经营模式、贸易对设施的高度依赖使得它成为瓶颈。加之当前天然气存储设施较少、气化损耗大、接收站的储罐都是用于中转,很难在期货市场的实物交割领域形成比较完善的管理。
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国际业务法律与产品组负责人陆丰认为,中国无论是原油的储备情况、中石油、中石化的运作、国家统计局和海关的涉油数据,基本不会对国际油价产生影响,因为国内缺乏有效面向全球投资者开放的平台,使得我们的影响能力偏弱。目前中国所有的商品期货都是通过实物交割完成到期合约的处置。实物交割依赖的现货仓储和设施是决定交割成功的决定因素。目前我国依据天然气期货必须具备的交割能力和基础设施已经在不断的优化和完善过程之中。市场化改革政策不断落地,随着新政策的推进,预期天然气市场化将在未来几年获得更大的改善和提高。
实现进口气源和进口方式的多元化,以市场化原则推进天然气贸易和对外投资,我认为天然气市场明年会有重大突破。。 张玉清说。 来源:中国能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