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期因素来看,主要由于天然气上游投资过剩与下游市场配套设施配备不足和相应机制不健全之间的矛盾。“十二五”期间我国天然气供应量快速增加,国内产量年均增长8%以上,中亚、中缅进口天然气管道气和海上进口液化天然气(LNG)大幅增加,极大地提高了天然气市场供应能力。然而,天然气消费对管网设施依赖性大,上下游市场衔接性强,需要很强的匹配性。我国天然气下游市场的发展进度却远远无法匹配上游市场快速增加的供应量。其次,我国天然气定价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市场化,不能随着市场供需及时调整。国家发改委几次提高天然气价格,虽调动了天然气生产企业的积极性,但对天然气下游用户也产生了消极影响,最终也助推了天然气市场供大于求。再次,我国天然气的调峰机制仍有待完善,相应的调峰储气库尚未健全,无法满足季节性调峰、日调峰和应急调峰的需求。
从短期因素来看,导致我国天然气下游市场需求疲软,与国内整体经济发展增速放缓密不可分。当前,我国整体产能过剩,市场需求动力不足,导致整个能源行业都疲软不振,原油(42.62, 0.00, 0.00%)、煤炭、电力市场及天然气市场都存在着下行的趋势。其次,当前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以及国内煤炭价格大幅下滑,导致天然气的经济优势丧失,原油和煤炭需求开始增加,进一步阻碍了天然气的替代步伐,需求增长动力明显不足。再次,春夏季是天然气用气的低峰时期,季节性因素也是导致天然气需求下降的一个重要的短期因素。
为此,针对现有的天然气市场供需形势,笔者认为政府和企业应多管齐下,积极应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对现行的天然气定价机制进行调整。天然气的价格能够反映市场的供需现状,在现行天然气需求疲软、供应过剩的形势下,政府应该缩短天然气的调价周期,适度放宽对天然气价格的限制,可以根据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价格进行调整,使得天然气价格能升能降,充分发挥价格调节市场供需的功能。同时,要制定天然气季节性差价、谷峰差价、可中断价格等差别价格政策,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解决居民用气价格与门站价格之间倒挂的问题,消除居民用气与工业、热力用气的交叉补贴现象。
二是加快调峰储气库和调峰机制的建设。吸引多方投资主体积极参与储气库和LNG接收站投资、建设和运营,加快调峰配套设施的完善,有效提高应急储备和调峰能力。建立天然气监测和预测、预警调峰机制,根据季节、谷峰特征及时调节天然气供应量。
三是加大对天然气下游市场的培育力度。加快推动城市燃气管网、LNG加气站、LNG接收站、LNG气化站的建设,制定优惠补贴政策,积极扶持LNG汽车、LNG船舶、煤改气工程的发展,使得天然气上下游产业链真正畅通无阻。
四是适当调整天然气产量和进口量。作为天然气的进出口企业,面对天然气市场供应过剩的局面,可以适当调整生产计划,减少产量和进口量,对于国内市场短时间内无法消化的天然气,可以转为天然气战略储备,或者与周边国家签订短期合约,进行出口。
五是企业要提高生产效率,加强市场营销。作为天然气企业,要坚持降本增效的发展思路,苦练内功,通过节约管理和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增加企业的利润率,积极面对天然气市场的下行压力。企业销售人员,也应该积极采用多元化营销手段,通过降低价格或者以固定价格签订长期供气合同等方式,给予下游用气大户更多的优惠政策,从而拓宽天然气的销售渠道,增加天然气销售量。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