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石油管道公司与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签署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黑河-长岭)委托建设协议。至此,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由前期筹备正式转入建设实施阶段。
据报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黑河-长岭)委托建设协议,是在管道公司与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已签订的呼包鄂、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委托建设协议基础上,结合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建设的实际,经过双方多次协商修订而成的。
根据初步设计,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国内段起自黑龙江黑河市,途经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和上海9个省区市,止于上海市。为合理安排项目建设周期,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国内段分为北段(黑龙江黑河-吉林长岭干线及长岭-长春支线)、中段(吉林长岭-河北永清)、南段(河北永清-上海),分别核准和建设。
俄罗斯长期能源战略的制定和对国内天然气资源的整合为中俄天然气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俄罗斯在国际天然气市场上地位的变化及其国内发展的需要,促使其同中国的天然气合作步伐加快,以获得新的天然气出口市场,带动东部地区的发展。同时也必须指出,乌克兰危机及其导致的后果,加快了俄罗斯进入亚太市场的步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刘乾认为,中俄天然气合作将改变俄罗斯和中国这两个能源大国的天然气供应和消费状况。一方面,俄罗斯落实了新的天然气供应市场,东西伯利亚的天然气资源将得到大规模的开发,有助于实现俄对欧洲和亚太地区天然气供应平衡的目标。另一方面,中国可增加天然气进口量,供应来源进一步多元化,这不仅有助于维护中国的能源安全,还能降低煤炭的使用,缓解大气污染,其生态价值不可低估。从这个意义上讲,中俄天然气合同毫无疑问是双赢的。
俄罗斯目前的麻烦,在于融资、政策和效率等方面均面临不确定性。此外,还有当前地缘政治环境及该国独特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干扰。俄罗斯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上与中国有很大不同。俄政府在基建上基本不投资,主要依靠企业完成投资。而企业的建设资金主要依靠融资。那么如果中国国内部分建好了,而俄罗斯境内的部分未能同时建好承接,将导致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刘乾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部分天然气管道的投资,是按照中石油以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来进行的。同时也是为了完成中俄东线的天然气管道建设,俄罗斯负责俄罗斯境内的管道修建部分,中国则负责建自己境内的部分,这两个管道建设工程基本上是平行进行的。
据刘乾介绍,这一项目中,俄罗斯境内的管道建设在去年9月份就已经开始了,是由俄罗斯天然气管道供热公司自行建设,而且这条管道在很大程度上是和之前的东线石油管道平行的,对于俄罗斯来说,建设这种长枢的管道,以及在它特殊的气候条件下建管道不存在特别复杂的技术难题,所以他认为,在工程建设方面不会存在很大的问题。
至于融资方面,俄罗斯确实有一些资金方面的困难。虽然目前中石油先前承诺的将在俄气对华供气前,向俄支付250亿美元预付款还没有得到落实,但是从目前俄罗斯天然气供热公司的财务状况,包括对风险投资的计划来看,刘乾认为,俄方应该还是有能力去自行建设这样一条管道的。
至于工期是否会推迟,刘乾认为,还是要看具体的投资计划的实施,包括工程的难度和技术,但是不排除推迟的可能性。同时刘乾也指出,不太可能出现长期推迟的情况。因为中俄双方在管道建设方面均会有比较密切的接触,包括管道建设技术方面的对接,中俄双方在石油管道建设方面都有比较丰富的经验。
他表示,目前最重要的应该是双方进一步地去接触或是协调,让工程尽早地或者尽可能地按照原定施工期限落实,这是避免出现工程完成时间不一致,造成成本大幅度上升的最佳办法。
简单梳理历史即可发现,中俄历史上的能源大单,基本都是在外部压力下签订的。例如,在金融危机后签订的中俄石油大单。而此次的天然气大单,基本情况和石油大单非常相似——俄罗斯经济上面临严峻形势,希望与中国签订大单而获得喘息。这种情况一方面表明,我国有能力把握国际环境变化的有利契机,实现对外能源合作的突破。但另一方面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如何在国际环境相对平稳的条件下推进大宗能源交易?
刘乾认为,中国应该更加注重内功的修炼。在比较平稳的时期,中国应该与对方进行更多的沟通协作,特别是进行一些制度性的建设,比如安全保障体系,应急保障体系,以及人员往来,技术设备的往来,技术标准的统一。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