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是2015年3月由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简称。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着力点之一,能源行业也将迎来新一轮商机,中国企业通过国际间合作拉动能源投资的步伐也正在加快。
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秘书长胡卫平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和能源需求与“一带一路”战略所涵盖国家存在契合点,中国的电力、钢铁和基建等领域均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另一方面中国原油和天然气等资源需求却在不断攀升。
面对“一带一路”倡议促成的历史机遇,中国能源企业与沿线国家的合作需要在多领域内展开并创新合作模式。对此,中国企业投资协会副会长孟晓苏作为主办方代表致开幕辞时表示,中国能源企业需要与周边国家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合作,共同维护输油和输气管道运输通道安全;推动跨境电力与输电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合作,同时要加大煤炭、油气、金属矿山等传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积极推动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合作;此外,要推动能源资源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合作,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加强能源资源深加工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合作。
对于机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在发言中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强,区域内国家的互补性较高,既有中东、中亚和俄罗斯等资源丰富的地区和国家,也有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工业化国家。隆国强认为,“一带一路”为交通和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了合作机制,中国企业在寻找好项目同时要设计有效的融资机制。
中国能源网CIO韩晓平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中国也可以提供符合这些地区消费层次产品,保证了投资的基础设施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
据悉,根据对“一带一路”未来市场空间进行的初步预测,沿线国家关于提高能源效率的市场潜力有上万亿的投资需求。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建议,应加强陆地油气管道建设、中东能源合作和加强新能源项目合作。当前,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已签订了20多个项目,“未来三五年落实后巴基斯坦这个国家将会大变样,这样的合作也会给其他国家树立一个样本。”戴彦德说。
台湾东亚统合研究中心执行长蔡翼则认为,透过“一带一路”催生的投融资可以加速人民币国际化。他指出,通过亚非欧经贸和投融资加速人民币国际化,10至20年人民币预计将成为世界上最强势的货币。当然,“一带一路”带来的不仅是机遇。从国际政治和经济角度而言,大国之间的竞争和金融风险都需要“走出去”的企业未雨绸缪。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查道炯表示,企业对于“一带一路”不是要关心国家政策,而是要将这个倡议顺利落实。对于中资能源企业的非商业风险管理,要做到尽职调查,了解投资所在地的法规、历史和人文环境;了解收购项目或企业的运营历史;清楚项目所在地各级政府处理外资纠纷的习惯性行为;明晰投资目的地国是否参与国际能源治理机制。对于调查的方式,查道炯表示应以企业自身调研为主,参考咨询服务机构。此外,要把握好投资的节奏,慎用贷款换资源模式,充分评估资源国的债务负担程度和还款能力,对国际间有关中资对外能源投资的舆论要主动应对。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是我国能源、经济等领域全面对外合作的宏伟蓝图,在落实的过程中,我国的油气企业面临着机制缺乏等一系列的风险与挑战,企业投资策略还需在深入贯彻国家战略意图的基础上进入深入探讨。来源:燃气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