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日报讯 (记者刘枫报道)公元前139年,张骞凿空西域,根本不会想到,2000多年后,在他开辟的丝绸之路上,又崛起一条能源之路。
有人说,中国版图上有四条彩带:第一条是黄河,第二条是长江,第三条是长城,第四条就是万里能源国脉。
2004年10月1日,西气东输工程全线贯通。“火凤凰”从新疆塔里木起飞,以气壮山河之势,飞奔上海和长江三角洲。
之后,这条万里能源国脉,跨过千山万水直达祖国心脏。从此,沿线120余座城市、3000多家企业、4亿人用上了来自西陲的天然气。
三山挥手送紫气,千里携风贯西东;
不是中华腾飞日,哪得烈火映日红。
这首激情小诗表达了新疆人的豪情和感恩。
如今,天山脚下的清洁能源已成为推动祖国“经济快车”的动力,也成为造福各族人民的“福气”。
上海张阿姨说:西边来的天然气清洁环保,阿拉用的放心
4月3日,一场春雨过后,浦江两岸天蓝地净、花红柳绿。徜徉在黄浦江畔,远眺对岸浦东陆家嘴新貌:蓝天下,以“东方明珠”为代表的建筑群,被阳光涂上一层银辉;江面上一艘艘巨轮劈波斩浪,一群群海鸥水鸟逐浪翻飞。
人们伫立在上海滩,享受着西气东输工程带来的清新空气和明媚的阳光。
家住上海浦东潍坊新村街道的张美英阿姨,提着菜篮回家做午饭了,没过多久一桌香喷喷的饭菜端上了桌。她美滋滋地说,“西边来的天然气清洁环保,阿拉用的放心!”
30年前,张阿姨住进这个小区。那时烧煤球,要用板车去几公里外的煤厂拉,一次拉100公斤,还要一桶一桶地提到楼上码齐,影响楼道卫生不说,烧火做饭时烟熏火燎,让人直流泪。2004年,她住的小区通上了天然气,再也不用为做饭取暖发愁了。她指着绿草茵茵、清洁整齐的小区说,有了天然气小区环境也变了,满地炉渣变成了绿地。
此刻,远在万里之遥的克拉2作业区采气队付队长徐箭,正带领员工巡井。“这是西气东输的‘咽喉’,井口阀门一开一关,北京和上海就有感应。”他清楚地记得,2010年12月10日晚,克拉2-8井采气树液动翼阀刺漏,100多个大压气把钢管打成了“麻花”。如果不及时控制外泄气,擦出一点火星就会爆炸。在这千钧一发之时,采气队长胡超奋不顾身冲进阀室关井卸压,抢险队员紧跟其后,切割、焊接、修补,直到第二天上午管道恢复正常。
2014年10月,张阿姨和上海朋友来南疆旅游,专门参观了克拉2作业区,当看到石油人坚守在荒漠戈壁,听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后感动得直掉泪。临别,张阿姨拉着胡超的手说:“谢谢你们,让阿拉在万里之外享受到了新疆的福气!”
是啊,这股“福气”凝结着塔里木石油人的心血和汗水。在“死亡之海”,气层埋藏在7000多米深的地下,要打一口超深井足足要用一年甚至更长。
张阿姨发自肺腑的话,代表了上海人民的心声。从2004年起,上海居民天然气用户,每年以20万户至30万户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底,上海有望告别人工煤气。
克拉2投产至今,塔里木油田已向下游输气1463.39亿立方米,相当于少用2亿吨标准煤,减少有害物质排放1000多万吨。
在西气东输的终点,上海白鹤镇见证了气化上海的进程。西部来的气从最初的5亿立方米,增加到60亿立方米。
上海如此,全国亦如此。10年前,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不足2.5%,2010年达到5.3%。据有关专家预测,随着西气东输三线的竣工投产,到2015年年末,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将增至10%。
西气东输如同一个杠杆,撬动了中国能源结构调整。正是从西气东输开始,气化江苏、气化河南、气化广西、气化东北……我国正快步迈入天然气时代。
西气东输不仅解了长三角、珠三角能源之“渴”,把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同时激活了沿途省区钢铁、水泥、建材和机械电子等行业,形成了一条新的经济增长带。
乌恰,我国最西端的小县城。2000多年前,张骞经此越过帕米尔高原一路向西,完成凿空西域的壮举。未来,这里将成为我国又一条进口天然气管道的入口,并汇入西气东输管网,再为能源之路“提气”。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责任编辑:翟文杰]
丝绸之路打上能源之路印记,西气东输是重要标志。
通过西气东输二线、三线、四线,来自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天然气,汇入西气东输管道,为共和国巨人输送源源不断的“血脉”。
3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能源中国展望》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中科院研究员徐小杰作了“生态能源新战略”报告。他认为,在“生态能源新战略”构想下,“中国蓝”的壮美画卷将展现在世界面前。
高原牧民居来提说:用上天然气,再也不用烧牛粪做饭了
搬进新居,用上盼望已久的天然气,柯尔克孜族牧民居来提·库尔班兴奋不已:“我从游牧生活,一步跨入了新时代”。
四月初的帕米尔高原依然是冷风飕飕,乌恰县黑孜苇乡康西维尔村152户牧民的新家却温暖如春。
“山里的日子太苦了,住的是石头房,烧水做饭全靠烧牛粪。那时我还小,放牧时脚冻得受不了,就把脚插进热乎乎的牛粪里取暖。现在搬进牧民新村,用上天然气,再也不用烧牛粪做饭了。”
居来提清楚记得,去年春天,他和152户牧民,搬进了由常州援建的牧民新村。起初,天然气对他来说很陌生,心里总觉得能燃烧的“气”不可靠。后来,用上干净的燃气炉灶后,他就喜欢上了这股福气。
“手压阀门,轻轻一摁一转,小火苗就出来了,多像蓝色的花朵。”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居来提的妻子不厌其烦地向宾客展示家里“必游景点”。在她看来,那蓝蓝的小火苗是她幸福生活的重要源泉。
“村里距阿克莫木气田6.6公里,两年前塔西南公司投入430万元,从气田接了一条输气管道,把天然气通到了家家户户。有了天然气,男人把家交给女人打工去了。去年,全村人均收入5024元,今年要增收1000元。”村支部书记马塔依.卡德尔说。
正说着,身着红色信号服的石油人,推门进屋检查管线安全。“红衣大哥,坐下来,先喝碗奶茶!”女主人端出热腾腾的奶茶热情地招呼客人。
“红衣大哥”,是当地群众对塔里木石油人的亲切地称谓。
2010年,中央决定举全国之力对口支援新疆后,中石油提出“产业大扶贫”的理念,启动建设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让资源地各族群众得到实惠。自治区将其作为促进新疆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重大决策部署、调整南疆能源结构的重要举措强力推进。
2013年7月30日,投资64亿元的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建成投产,形成了环塔里木盆地2424公里长的天然气管网,惠及南疆五地州75%的城镇、400多万人口。
“以前煤烧火做饭取暖,家里熏得黑糊糊,浑身都是煤烟味。有了天然气,房子干净了,还能随时洗个澡。”说起新生活,帕提古丽.米吉提满脸笑容。
被誉为“丝路明珠”的喀什老城区有着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2008年的老城区房屋改造中,喀什首先启动天然气入户工程,帕提古丽一家率先用上了天然气。
对此,喀什地区发改委党组成员崔文生感慨万分,天然气好处多,城乡居民争着用。到2014年底,喀什地区天然气用户超过80万户,城市用户普及率达到90%以上。
说起天然气利民工程的好处,洛浦县洛浦镇布拉克曲凯村农民阿布都瓦格·依明感受最深:“我们用上了全国最便宜的气,1立方不到1块钱。一年下来做饭和取暖,2000块钱就足够了。”
“用上天然气,村里变化可大了,人人讲卫生,家家爱干净,小伙子勤劳打工挣钱。5年来,村里100多个巴郎子娶回了外边的姑娘……” 村支书吾吉尼亚孜.吐尔逊一脸得意。
从塔里木盆地东北部的库尔勒,到南部的和田、墨玉、洛浦,再绕到西部的喀什、阿图什,折回到阿克苏……被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主管道串起来的南疆五地州,从“烟熏火燎的柴煤时代”,进入了天然气的“蓝金时代”。
到今年3月底,塔里木油田累计向南疆五地州供气192.85亿立方米,相当于节约3000万吨标准煤,减少有害物资排放150多万吨。
四月的库尔勒,“千树万树梨花开”。借助塔里木石油基地的能源动力,推动城市“经济快车”飞速前进,吸引了巴斯夫、美克、东辰甲醇、塔石化、天运化工、富丽达等670余家知名企业入驻。在刚刚揭晓的2014年中国百强县市排行榜上,库尔勒市排在第54位,成为新疆唯一的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
在喀什地区,天然气通道哪里,企业就在哪里落脚。当地政府紧紧围绕天然气,做足经济发展大文章。有天然气作支撑,喀什百万吨乙烯和疏勒县燃气发电项目启动。
天然气所在地的经济均被拉动了起来,围绕油气开发,塔里木盆地崛起了一座座石油新城。克拉2气田所处的拜城县,曾经是名不见传的边陲小县。10年前,依托天然气资源打造“中国天然气之都”。县财政收入从2004年的5848万元,增至到2014年的11.99亿元。
2012年,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县”名单中,南疆有6个县市榜上有名。
2014年,库车县财政收入27.3亿元,石油、石化产业贡献率达60%以上,全县近百家企业,使7200名当地人有了稳定工作。
4月5日,新疆紫光永利精细化工员工吐尼亚孜·曲尔提领到3600元的工资后喜笑颜开。吐尼亚孜是牙哈镇农民的后代,三年前从库车县职业学校毕业后来到企业,在车间当了操作工。 去年,他用8万块钱工资,盖了200平方米的新房,让父母过上新生活。
2月28日,库尔勒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市民早热古丽·依米提在微信上晒出幸福:国务院颁发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证书。
“气化让梨城更美了,家乡成了文明城市,我为家乡感到自豪!”早热古丽说,是这座文明城市孕育了她的爱心,让她义无反顾收留并照顾20多个脑瘫孩子。
作为新疆第一个用上天然气的城市,库尔勒天然气用户普及率达到100%,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开启了梨城文明之旅,继而夺得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我国唯一的石油节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诞生,定为每年4月10日。
随着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的实施,环塔里木盆地沿线城市用清洁能源代替部分电厂、窑炉、化工企业和居民使用的煤气、煤炭和柴火,以气代油、以气发电和城市“气化”工程,大大方便了百姓生活,提升了生活质量,有效改善了大气环境。
3月30日,记者驱车来到洛浦县,一进城迎面就是高耸的功德碑,朱红色的大理石碑上刻着一首诗:辉煌铸就戍子年,油地帮扶气入县;央企风范民领略,柴气换代暖人间。
洛浦是和田地区最早用上天然气的县之一,小县城实现了燃锅炉供暖后,生态面貌变了样。
3年前,记者来洛浦县拜什托格拉克乡采访时,这里还是沙包连着沙包的荒漠,如今已建成10万亩生态园。一眼望去,郁郁葱葱的园区里,生长着色块分明的特色林果、生态胡杨、红柳大芸等沙生植物。
田野里绿油油的麦苗长势喜人,路两旁的白杨树吐着嫩芽儿;蓝天下一群群燕子飞旋欢唱,村庄里白墙红瓦的四合院整齐排列。
不远处的沙坡上,人欢马叫好热闹。走进一看,原来是墨玉县芒来乡喀克勒克村的村民们在植树。
“过去嘛烧柴火,近处的红柳砍光了,就赶着毛驴车去更远的地方,拉一车柴来回要好几天。现在嘛住上了新房,用上了天然气,不砍柴了多种树,给子孙留下一片绿色!”70岁的努尔买买提·吾吉挥动坎土曼干得欢。
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实施后,和田地区天然气入户每年以万余户的速度增加,今年将突破10万户,燃气汽车达2万辆。按一辆车每天降低成本80元计算,一年所有“油改气”车可增收5.8亿元。
“‘气化和田’,带来的环境效益极为明显。以往烧煤烧柴,到了的冬天,家家点火,户户冒烟,大街小巷烟雾笼罩,空气质量极差。”和田地区经信委副主任刘一多说,天然气入户减少了居民砍伐绿洲边缘的胡杨、红柳,有效遏制了沙化扩展的势头。截至2014年底,全地区的绿洲森林覆盖率由10年前的12%,提高到目前的30%以上。
不光和田,对于南疆来说“气化”带来的变化,更大的意义在于环保。站在喀什油气生产运行中心大楼顶部向东南望去,久负盛名的香妃墓宝石绿穹顶在晨晖中熠熠生辉,这座有着 “东方开罗”美誉的城市用上天然气后,空气质量有了很大改观,一年里有220多天能见到蓝天白云。
3月30日,记者来到库车县大馕城,一股香喷喷的烤馕味扑面而来。库车县的馕因大、薄、香、脆而享誉天山南北。2014年10月,由县政府投资3500万元建设的大馕城竣工,吸引了60家打馕户。大馕城经理艾斯卡尔·吐尔逊一脸神气:“秘密就在这馕坑,这是烧天然气的环保馕坑。”
艾斯卡尔算了一笔帐:“环保馕坑加热速度比土馕坑快一个半小时。关键是,过去用土馕坑打1000个馕,要烧掉两棵碗口粗的树,现在只需要60元的天然气,就能烤出同样多的馕。”
从库车县出来,赶到克拉2作业区时已是傍晚,眼前美景令人陶醉:红色的晚霞与蓝色的储气罐交相辉映,高大的采气树与绽放的杏花桃花争芳斗艳。
在推动天然气利民工程的同时,塔里木石油人把16座油气田变成了“石油绿洲”,在沙漠戈壁植绿482.6平方公里,相当于绿化了6.7万个足球场。
不远处的半山腰上,一幅石头垒砌的巨型大字,被落日余晖涂上了一层金色:气龙腾跃南疆大地展神威,福气惠泽千家万户尽开颜。
有人说,中国版图上有四条彩带:第一条是黄河,第二条是长江,第三条是长城,第四条就是万里能源国脉。
2004年10月1日,西气东输工程全线贯通。“火凤凰”从新疆塔里木起飞,以气壮山河之势,飞奔上海和长江三角洲。
之后,这条万里能源国脉,跨过千山万水直达祖国心脏。从此,沿线120余座城市、3000多家企业、4亿人用上了来自西陲的天然气。
三山挥手送紫气,千里携风贯西东;
不是中华腾飞日,哪得烈火映日红。
这首激情小诗表达了新疆人的豪情和感恩。
如今,天山脚下的清洁能源已成为推动祖国“经济快车”的动力,也成为造福各族人民的“福气”。
上海张阿姨说:西边来的天然气清洁环保,阿拉用的放心
4月3日,一场春雨过后,浦江两岸天蓝地净、花红柳绿。徜徉在黄浦江畔,远眺对岸浦东陆家嘴新貌:蓝天下,以“东方明珠”为代表的建筑群,被阳光涂上一层银辉;江面上一艘艘巨轮劈波斩浪,一群群海鸥水鸟逐浪翻飞。
人们伫立在上海滩,享受着西气东输工程带来的清新空气和明媚的阳光。
家住上海浦东潍坊新村街道的张美英阿姨,提着菜篮回家做午饭了,没过多久一桌香喷喷的饭菜端上了桌。她美滋滋地说,“西边来的天然气清洁环保,阿拉用的放心!”
30年前,张阿姨住进这个小区。那时烧煤球,要用板车去几公里外的煤厂拉,一次拉100公斤,还要一桶一桶地提到楼上码齐,影响楼道卫生不说,烧火做饭时烟熏火燎,让人直流泪。2004年,她住的小区通上了天然气,再也不用为做饭取暖发愁了。她指着绿草茵茵、清洁整齐的小区说,有了天然气小区环境也变了,满地炉渣变成了绿地。
此刻,远在万里之遥的克拉2作业区采气队付队长徐箭,正带领员工巡井。“这是西气东输的‘咽喉’,井口阀门一开一关,北京和上海就有感应。”他清楚地记得,2010年12月10日晚,克拉2-8井采气树液动翼阀刺漏,100多个大压气把钢管打成了“麻花”。如果不及时控制外泄气,擦出一点火星就会爆炸。在这千钧一发之时,采气队长胡超奋不顾身冲进阀室关井卸压,抢险队员紧跟其后,切割、焊接、修补,直到第二天上午管道恢复正常。
2014年10月,张阿姨和上海朋友来南疆旅游,专门参观了克拉2作业区,当看到石油人坚守在荒漠戈壁,听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后感动得直掉泪。临别,张阿姨拉着胡超的手说:“谢谢你们,让阿拉在万里之外享受到了新疆的福气!”
是啊,这股“福气”凝结着塔里木石油人的心血和汗水。在“死亡之海”,气层埋藏在7000多米深的地下,要打一口超深井足足要用一年甚至更长。
张阿姨发自肺腑的话,代表了上海人民的心声。从2004年起,上海居民天然气用户,每年以20万户至30万户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底,上海有望告别人工煤气。
克拉2投产至今,塔里木油田已向下游输气1463.39亿立方米,相当于少用2亿吨标准煤,减少有害物质排放1000多万吨。
在西气东输的终点,上海白鹤镇见证了气化上海的进程。西部来的气从最初的5亿立方米,增加到60亿立方米。
上海如此,全国亦如此。10年前,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不足2.5%,2010年达到5.3%。据有关专家预测,随着西气东输三线的竣工投产,到2015年年末,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将增至10%。
西气东输如同一个杠杆,撬动了中国能源结构调整。正是从西气东输开始,气化江苏、气化河南、气化广西、气化东北……我国正快步迈入天然气时代。
西气东输不仅解了长三角、珠三角能源之“渴”,把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同时激活了沿途省区钢铁、水泥、建材和机械电子等行业,形成了一条新的经济增长带。
乌恰,我国最西端的小县城。2000多年前,张骞经此越过帕米尔高原一路向西,完成凿空西域的壮举。未来,这里将成为我国又一条进口天然气管道的入口,并汇入西气东输管网,再为能源之路“提气”。
丝绸之路打上能源之路印记,西气东输是重要标志。
通过西气东输二线、三线、四线,来自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天然气,汇入西气东输管道,为共和国巨人输送源源不断的“血脉”。
3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能源中国展望》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中科院研究员徐小杰作了“生态能源新战略”报告。他认为,在“生态能源新战略”构想下,“中国蓝”的壮美画卷将展现在世界面前。
高原牧民居来提说:用上天然气,再也不用烧牛粪做饭了
搬进新居,用上盼望已久的天然气,柯尔克孜族牧民居来提·库尔班兴奋不已:“我从游牧生活,一步跨入了新时代”。
四月初的帕米尔高原依然是冷风飕飕,乌恰县黑孜苇乡康西维尔村152户牧民的新家却温暖如春。
“山里的日子太苦了,住的是石头房,烧水做饭全靠烧牛粪。那时我还小,放牧时脚冻得受不了,就把脚插进热乎乎的牛粪里取暖。现在搬进牧民新村,用上天然气,再也不用烧牛粪做饭了。”
居来提清楚记得,去年春天,他和152户牧民,搬进了由常州援建的牧民新村。起初,天然气对他来说很陌生,心里总觉得能燃烧的“气”不可靠。后来,用上干净的燃气炉灶后,他就喜欢上了这股福气。
“手压阀门,轻轻一摁一转,小火苗就出来了,多像蓝色的花朵。”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居来提的妻子不厌其烦地向宾客展示家里“必游景点”。在她看来,那蓝蓝的小火苗是她幸福生活的重要源泉。
“村里距阿克莫木气田6.6公里,两年前塔西南公司投入430万元,从气田接了一条输气管道,把天然气通到了家家户户。有了天然气,男人把家交给女人打工去了。去年,全村人均收入5024元,今年要增收1000元。”村支部书记马塔依.卡德尔说。
正说着,身着红色信号服的石油人,推门进屋检查管线安全。“红衣大哥,坐下来,先喝碗奶茶!”女主人端出热腾腾的奶茶热情地招呼客人。
“红衣大哥”,是当地群众对塔里木石油人的亲切地称谓。
2010年,中央决定举全国之力对口支援新疆后,中石油提出“产业大扶贫”的理念,启动建设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让资源地各族群众得到实惠。自治区将其作为促进新疆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重大决策部署、调整南疆能源结构的重要举措强力推进。
2013年7月30日,投资64亿元的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建成投产,形成了环塔里木盆地2424公里长的天然气管网,惠及南疆五地州75%的城镇、400多万人口。
“以前煤烧火做饭取暖,家里熏得黑糊糊,浑身都是煤烟味。有了天然气,房子干净了,还能随时洗个澡。”说起新生活,帕提古丽.米吉提满脸笑容。
被誉为“丝路明珠”的喀什老城区有着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2008年的老城区房屋改造中,喀什首先启动天然气入户工程,帕提古丽一家率先用上了天然气。
对此,喀什地区发改委党组成员崔文生感慨万分,天然气好处多,城乡居民争着用。到2014年底,喀什地区天然气用户超过80万户,城市用户普及率达到90%以上。
说起天然气利民工程的好处,洛浦县洛浦镇布拉克曲凯村农民阿布都瓦格·依明感受最深:“我们用上了全国最便宜的气,1立方不到1块钱。一年下来做饭和取暖,2000块钱就足够了。”
“用上天然气,村里变化可大了,人人讲卫生,家家爱干净,小伙子勤劳打工挣钱。5年来,村里100多个巴郎子娶回了外边的姑娘……” 村支书吾吉尼亚孜.吐尔逊一脸得意。
从塔里木盆地东北部的库尔勒,到南部的和田、墨玉、洛浦,再绕到西部的喀什、阿图什,折回到阿克苏……被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主管道串起来的南疆五地州,从“烟熏火燎的柴煤时代”,进入了天然气的“蓝金时代”。
到今年3月底,塔里木油田累计向南疆五地州供气192.85亿立方米,相当于节约3000万吨标准煤,减少有害物资排放150多万吨。
四月的库尔勒,“千树万树梨花开”。借助塔里木石油基地的能源动力,推动城市“经济快车”飞速前进,吸引了巴斯夫、美克、东辰甲醇、塔石化、天运化工、富丽达等670余家知名企业入驻。在刚刚揭晓的2014年中国百强县市排行榜上,库尔勒市排在第54位,成为新疆唯一的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
在喀什地区,天然气通道哪里,企业就在哪里落脚。当地政府紧紧围绕天然气,做足经济发展大文章。有天然气作支撑,喀什百万吨乙烯和疏勒县燃气发电项目启动。
天然气所在地的经济均被拉动了起来,围绕油气开发,塔里木盆地崛起了一座座石油新城。克拉2气田所处的拜城县,曾经是名不见传的边陲小县。10年前,依托天然气资源打造“中国天然气之都”。县财政收入从2004年的5848万元,增至到2014年的11.99亿元。
2012年,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县”名单中,南疆有6个县市榜上有名。
2014年,库车县财政收入27.3亿元,石油、石化产业贡献率达60%以上,全县近百家企业,使7200名当地人有了稳定工作。
4月5日,新疆紫光永利精细化工员工吐尼亚孜·曲尔提领到3600元的工资后喜笑颜开。吐尼亚孜是牙哈镇农民的后代,三年前从库车县职业学校毕业后来到企业,在车间当了操作工。 去年,他用8万块钱工资,盖了200平方米的新房,让父母过上新生活。
库尔勒市民早热古丽说:气化让梨城更美了,家乡成了全国文明城市
2月28日,库尔勒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市民早热古丽·依米提在微信上晒出幸福:国务院颁发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证书。
“气化让梨城更美了,家乡成了文明城市,我为家乡感到自豪!”早热古丽说,是这座文明城市孕育了她的爱心,让她义无反顾收留并照顾20多个脑瘫孩子。
作为新疆第一个用上天然气的城市,库尔勒天然气用户普及率达到100%,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开启了梨城文明之旅,继而夺得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我国唯一的石油节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诞生,定为每年4月10日。
随着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的实施,环塔里木盆地沿线城市用清洁能源代替部分电厂、窑炉、化工企业和居民使用的煤气、煤炭和柴火,以气代油、以气发电和城市“气化”工程,大大方便了百姓生活,提升了生活质量,有效改善了大气环境。
3月30日,记者驱车来到洛浦县,一进城迎面就是高耸的功德碑,朱红色的大理石碑上刻着一首诗:辉煌铸就戍子年,油地帮扶气入县;央企风范民领略,柴气换代暖人间。
洛浦是和田地区最早用上天然气的县之一,小县城实现了燃锅炉供暖后,生态面貌变了样。
3年前,记者来洛浦县拜什托格拉克乡采访时,这里还是沙包连着沙包的荒漠,如今已建成10万亩生态园。一眼望去,郁郁葱葱的园区里,生长着色块分明的特色林果、生态胡杨、红柳大芸等沙生植物。
田野里绿油油的麦苗长势喜人,路两旁的白杨树吐着嫩芽儿;蓝天下一群群燕子飞旋欢唱,村庄里白墙红瓦的四合院整齐排列。
不远处的沙坡上,人欢马叫好热闹。走进一看,原来是墨玉县芒来乡喀克勒克村的村民们在植树。
“过去嘛烧柴火,近处的红柳砍光了,就赶着毛驴车去更远的地方,拉一车柴来回要好几天。现在嘛住上了新房,用上了天然气,不砍柴了多种树,给子孙留下一片绿色!”70岁的努尔买买提·吾吉挥动坎土曼干得欢。
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实施后,和田地区天然气入户每年以万余户的速度增加,今年将突破10万户,燃气汽车达2万辆。按一辆车每天降低成本80元计算,一年所有“油改气”车可增收5.8亿元。
“‘气化和田’,带来的环境效益极为明显。以往烧煤烧柴,到了的冬天,家家点火,户户冒烟,大街小巷烟雾笼罩,空气质量极差。”和田地区经信委副主任刘一多说,天然气入户减少了居民砍伐绿洲边缘的胡杨、红柳,有效遏制了沙化扩展的势头。截至2014年底,全地区的绿洲森林覆盖率由10年前的12%,提高到目前的30%以上。
不光和田,对于南疆来说“气化”带来的变化,更大的意义在于环保。站在喀什油气生产运行中心大楼顶部向东南望去,久负盛名的香妃墓宝石绿穹顶在晨晖中熠熠生辉,这座有着 “东方开罗”美誉的城市用上天然气后,空气质量有了很大改观,一年里有220多天能见到蓝天白云。
3月30日,记者来到库车县大馕城,一股香喷喷的烤馕味扑面而来。库车县的馕因大、薄、香、脆而享誉天山南北。2014年10月,由县政府投资3500万元建设的大馕城竣工,吸引了60家打馕户。大馕城经理艾斯卡尔·吐尔逊一脸神气:“秘密就在这馕坑,这是烧天然气的环保馕坑。”
艾斯卡尔算了一笔帐:“环保馕坑加热速度比土馕坑快一个半小时。关键是,过去用土馕坑打1000个馕,要烧掉两棵碗口粗的树,现在只需要60元的天然气,就能烤出同样多的馕。”
从库车县出来,赶到克拉2作业区时已是傍晚,眼前美景令人陶醉:红色的晚霞与蓝色的储气罐交相辉映,高大的采气树与绽放的杏花桃花争芳斗艳。
在推动天然气利民工程的同时,塔里木石油人把16座油气田变成了“石油绿洲”,在沙漠戈壁植绿482.6平方公里,相当于绿化了6.7万个足球场。
不远处的半山腰上,一幅石头垒砌的巨型大字,被落日余晖涂上了一层金色:气龙腾跃南疆大地展神威,福气惠泽千家万户尽开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