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5年,进一步深化天然气价格改革的呼声高涨,有人甚至提出彻底放开天然气价格管制,一步到位完成天然气价格的市场化改革。
对于推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而言,天然气无疑是最具现实意义的抓手。从国内情况来看,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涉及面广、影响大,应坚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的“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结合国际经验考量,美国、英国等从严格管制到市场化的改革历程表明,我国的天然气价格改革同样需科学设计、掌握节奏,并做好长期艰苦“作战”的准备。
国际共识已成
需要澄清的是,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的目的,是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实现天然气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天然气价格市场化,只是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历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目标。分析国际经验可以发现,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有其内在规律。首先,必须的前提是市场主体的自主、逐利和多元。其次,还必须遵循相关规则,包括反价格歧视、价格透明和管制自然垄断等。其具体规律如下:
从时间维度分析,世界各国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历程都在十几年。美国在对天然气价格管制40余年后,直到1978年,才通过《天然气政策法》,明确启动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而基本完成这一改革,通过气-气竞争形成天然气的市场价格则是十几年后。欧洲的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更为复杂,历时十几年至今,仍处在进行中。
从监管模式上看,美欧都选择了“管制中间、放开两端”的市场监管模式。上游天然气供应(生产或进口)和下游天然气销售完全放开,尽量形成充分竞争的局面,而中间的管输环节,不管是管输能力的利用还是管输服务价格,都处于政府严格监管之下。
从推进节奏上看,改革步骤都遵循了相同的“先后准则”。比如,先增量后存量、先结构后价格等。同时,西方国家都是法制国家,一般是先通过法案,确定规则,然后推行改革,这样保证了秩序的稳定。
从市场手段上看,天然气交易中心在天然气价格市场化中都起到了基础性作用。通过天然气交易中心发现价格,形成市场基准价格,各区域、各环节的市场价格才有参照,才能让市场有序运转。
中国路径难题
借鉴国际经验,观察我国国情会发现,通过彻底放开天然气价格、一步到位实现价格市场化的条件并不具备。在放开天然气价格,实现天然气价格市场化之前,必须思考和解决如下问题:
首先,需明确保供是不是国有企业的应有责任。天然气价格市场化的前提是市场主体的自主和逐利,在市场经济中天然气供应企业需根据经济效益决定是否供应天然气、供应多少天然气。如果为了保供而不计代价,无疑是在破坏市场机制的有效发挥,导致价格引导市场资源优化配置机制失灵。保证市场供应的稳定是政府的责任,需要通过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保供体制和机制,如战略储备来实现。
其次,如何形成天然气市场供应竞争所需的主体多元化格局。目前天然气供应主体很多,但产业集中度高,主要是三大国有石油公司,尤其是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公司的天然气供应量占70%。中国石油在天然气市场中处于支配地位,天然气供应的有效竞争无法实现,天然气价格市场化后,必将面临垄断指责的法律和社会压力。政府应在形成天然气市场供应主体多元化、重塑天然气供应市场结构、实现均衡有效的竞争上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再次,如何消除地方政府对天然气供需的不当干预。在履行环境保护责任的巨大压力下,各级地方政府利用行政命令,强力干预地方的天然气供应和需求:一方面对天然气供应企业提出天然气供应数量的要求;另一方面,明确提出不同用户的天然气供应价格。很显然,,在地方政府面前企业是绝对的弱势,地方政府在天然气资源配置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无法按经济规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此,地方政府必须学会采取以政策引导、通过市场机制而不是直接行政干预实现政策目标。
第四,如何进一步理顺天然气价格秩序。目前在省级门站环节,村子居民用气价格和非居民用气价格、存量气价格和增量气价格等多种价格体系。要实现价格并轨、消除价格歧视,就需要对于属于自然垄断环节的省际管网、省内管网的管输服务如何定价,城市燃气的配送和销售分离定价,储气服务定价等问题,在价格市场化前给予解决。
第五,天然气交易中心何时能够成立并发挥真正的作用。在国家有关部门和相关机构、企业的共同参与下,我国的天然气交易中心正在加紧筹建之中,尚需时日。天然气交易中心成立后,能否正常运转,有效发挥公平价格发现的作用,还需要各方面付出的努力。
第六,如何建立天然气行业的监管体系。解决以上这些问题都涉及到国有企业改革、天然气行业改革、政府行政改革等多方进程,可谓异常艰难、异常繁重,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而这些改革进程能否顺利推进,都会直接影响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能否实现——通过市场竞争优化配置天然气资源。
因此,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绝不是,也绝不能简单的放开天然气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