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国内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变数增多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1-12  浏览次数:705
     2014年6月以来,跌跌不休的国际油价对天然气行业的影响正逐渐升级。来自于替代能源的低价冲击令踌躇满志的天然气行业面临考验,低油价之于天然气行业是福是祸?低油价时代天然气生存之道几何?就此,笔者就短期和中长期两个情境分别阐述。

短期效应

1、天然气经济性减弱,部分领域遭遇“逆替代”

数据显示,WTI原油自2014年高点107美元/桶下跌至年底的53.27美元/桶,引发天然气主要替代能源LPG、燃料油的价格紧随油价一泻千里。其中,华南 LPG和180混调燃料油出厂价分别跌至年底的3498元/吨和3550元/吨,跌幅为51.7%和24.5%。而国内天然气价格在成功完成2013-2014的两次累计涨幅在0.8元的上调之后,相较于替代能源的经济性大幅减弱,部分应用领域遭遇 “逆替代”,这主要集中在国内部分地区工业燃料和车用气领域。以华南LNG为例,今年华南LNG与等热值的LPG差价由负转正,自年初-1982元/吨骤增至年底的1136元/吨;LNG与燃料油的差价亦由年初的431元/吨扩大至1142元/吨;分别上升了1.6倍和2.6倍。巨幅差价吸引不少终端用户相继进行燃料置换,广东作为用气大省首当其冲,当地燃气工业用户纷纷选择热值更高而价格更为低廉的液化气替换天然气,且有逐步增加趋势。车用气方面,以山东重卡市场为例,0#柴油和LNG零售价分别取5.4元/升和5.8元/公斤,每公里油气消耗取0.31升和0.28公斤,则每公里柴油和LNG单价分别为1.67元和1.62元,若将车辆改装成本计入,LNG价格优势荡然无存。

2、缓解国内供应紧张局面

数据显示,2014年1-11月,国内天然气进口依存度高达32.6%,受上游限气影响,今冬部分地区天然气供应趋紧。以LNG为例,国际现货价格连连走低带动远东LNG需求攀升迅速,11-12月LNG进口表现抢眼,11月进口量高达175万吨,预计全年累计进口量达到2057万吨,同比增长14.15%。随着青岛董家口等一批新型接收站的投运,国内LNG进口量将继续攀升,有效解决沿海地区气紧状况。另一方面,低油价有利于高价气逐步退出市场竞争,为我国进口LNG谈判增加筹码,有利于促进我国天然气气源多元化,优化我国天然气供应格局。

中长期影响

1、亚洲新的LNG定价机制呼之欲出

亚洲天然气主要采用和JCC原油挂钩的定价模式(即采用日本综合原油作价)。近年来北美页岩气逐步向全球大量释放,在高油价时代,采用的气气定价的美国页岩气价格更为低廉,远东地区买家趋之若鹜。随着中国等亚洲国家LNG进口量迅速增长,远东天然气现货不断涌现,油气挂钩的定价方法尽管可以避免市场较大的波动性,但其脱离基本面,越来越无法适应自由市场的一般规律。低油价逐渐演变成常态的背景下,亚洲地区的买卖双方对新一轮的价格谈判及LNG定价机制的改革,陆续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如合同当中按照不同比例同时采用气气定价和油气挂钩的作价模式,或干脆使用新的作价方法。受油价下跌影响,2014年远东LNG到岸价从2月中旬高点20.03美元/MMBTU下跌一倍至12月29日的低点10.01美元/MMBTU,而此价位与冬季消费旺季的供求关系显得格格不入。由此,为了适应可能形成的油价常态化,亚洲天然气进口定价机制改革迫在眉睫。

2、国内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变数增多

     由于我国天然气长期采用的成本加成定价法难以适应市场需要,更能反映市场价值的市场净回值法得以推出。2012年首先在两广进行了试点,2013年设置存量气和增量气并连续两年上调了非居民用存量气价格。按照价改三步走战略,2015存量气价格将和增量气价格实现并轨。此前市场消息称此计划有望提前至上半年完成,届时非居民用气与替代能源比价关系基本理顺,天然气门站价格正式进入市场化定价。然而,当前增量气价基本调整到位,2015年极有可能保持增量气价格不变,而通过提高存量气价格实现并轨。考虑油价早已跌破50美元/桶,替代能源燃料油和LPG价格亦大幅下挫,国内存量气天然气价格上调基本无望,反而可能会连同增量气价格同步下跌。

目前国内天然气中心市场门站价格采用与替代能源燃料油、LPG价格相挂钩的定价模式,即等热值的燃料油和LPG价格,分别采用60%和40%的权重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并考虑市场承受能力,在计算的终端价格基础上按照90%测算。然而,当前原深跌难见底,替代能源的接连暴跌极大削弱了天然气的价格优势,对定价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天然气价改路线方针不变的前提下,不更换计价所参照的替代能源种类,仅适当下调折价系数不失为可行办法,即现有折价系数由0.9下调至0.5,避免气价出现大幅上涨。倘若油价仍将持续低迷,进口气价同步走低,国内价格改革目标实现的时间或将延后。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一周资讯排行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