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非常规天然气革命激活中国清洁能源市场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2-22  浏览次数:545

文/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 韩晓平

尽管今年中国天然气市场需求因为价格上涨出现增速放缓,但天然气价格改革仍既定方案推进。2014年8月10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再次按预定政策将非居民用存量天然气价格提升0.4元/方,绝大多数省份存量气与增量气价格差距从0.88元/方,缩小到0.44元/方。价格上涨加剧天然气消费市场压力。

为逐步理顺天然气价格,保障天然气市场供应、促进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013年6月28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文件决定对天然气价格调整方案。发改委从终端消费市场的可替代性考虑,将国内天然气价格与燃料油和LPG市场价格挂钩,增量气价格一步调整到与燃料油和LPG(权重分别为60%和40%)等可替代能源保持合理比价的水平;存量气价格分步调整,力争“十二五”末调整到位。

由于长期以来的历史原因,中国的油气资源被高度垄断,且“缺油少气”成为决策者的共识。为了弥补资源不足,中国领导人和企业不得不在世界各地一边寻找油气资源,一边为能源安全担惊受怕。然而,大量引进的天然气价格居高不下,只能通过涨价向下游国内市场涨价顺出。

有关部门正在进行的“十三五规划”研究中,分析中国的天然气供给,大量引进天然气将导致明显的供大于求。西面的中东、北面的俄罗斯和蒙古、南面的缅甸都在向中国引入天然气,而在东面,全球十几个国家正在积极开拓中国的LNG市场。此外,华电、新奥、广汇、九丰、哈纳斯等公司都在积极致力于LNG引进。根据预测,未来每年引进的天然气将超过2000亿方,且这些气普遍存在路远价高的问题,也埋有能源安全隐患。

国际市场天然气供应充足,背后反应了全球能源结构的大转型。自美国页岩气革命之后,全球能源战略格局发生了急剧变化,天然气产量的激增,天然气对煤炭和石油的替代,导致地缘政治格局、国际金融体系、世界经济秩序等一系列的深刻变化。而美国在非常规天然气技术上的突破,使全球天然气行业深受激励,革命正在全球发酵。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6月13日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时强调:“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他提出了中国能源的推动四个革命和加强一个合作的问题,即:能源消费、供给、技术和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

今天,在全球化的能源供给革命中,最为耀眼的莫非属于非常规油气的页岩气革命。页岩气革命使美国的“能源独立”成为现实,低廉的能源价格促进了美国的“再工业化革命”。在中国,页岩气革命也在艰难而又快速的行进之中。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公司将超额完成国家“十二五页岩气规划”65亿方的预定目标。

但是,比页岩气发展更快的竟然是颇具中国特色的煤制天然气。据统计,2013年中国煤炭产量为36.8亿吨,产量接近全球煤炭产量的一半。从能源安全考虑,煤炭对外依存度为8.13%,而石油对外依存度为58.1%,天然气达31.6%。显然,依据我国充沛的煤炭资源扶持煤制气行业的发展,具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事实上,自2012年国家政策已有所转变,显示出对煤制气行业的扶持态度。2012年12月,国家能源发布的《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煤制气产量将达150亿-180亿立方米,占国产天然气的8.5%-10.2%,这是煤制气首次被写入天然气发展规划,业界重燃对煤制气项目的投资热情。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投入运行的煤制气项目达5个,分别是内蒙古大唐国际克旗煤制天然气项目、伊犁新天煤制天然气项目、内蒙古汇能16亿方煤制气项目、大唐克旗二期13.3亿方煤制气项目和大唐阜新40亿方煤制气项目等。到年底,将总计有接近90亿方产能的煤制气项目收尾、接近投产状态。加上2013年投产的大唐克旗一期13.3亿方煤制气项目和新疆庆华13.75亿方煤制气项目,2014年中国煤制天然气的供应产能将有望“冲刺”100亿立方米。

中国对煤制气的热情还表现在,我国早已经成为世界上煤气化[1.79% 资金 研报]技术应用种类最多的国家,国外技术中,美国GE公司的水煤浆气化工艺(原德士古水煤浆气化工艺)进入中国推广较早,应用企业最多,壳牌废锅流程煤气化工艺(SCGP)、德国科林粉煤气化技术(CCG)以及德国GSP煤气化技术也拥有不俗的业绩。煤气化技术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全系统装置能否长周期、安全、稳定地运行,也决定了产品的成本效益。因此,选择高可靠性、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即“两高两低”的煤气化新技术是发展现代煤化工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尴尬的是,目前中国煤气化技术市场仍然缺少主心骨,而现有技术应用在技术可行和经济合理两方面,或多或少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仍需要中国能源企业在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实践层面不断试错。

在中国的煤制气革命中,新奥集团在示范项目、技术创新及管道优势等方面走在行业前列。新奥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建有气化采煤工业化示范基地,2009年6月已成功产气发电,日产气量达到30万方,累计发电超过470万千瓦时。同时,新奥将在乌兰察布建设我国首个地下气化采煤制LNG产业化示范工程,示范项目一期建设规模为年产14.5万吨液化天然气,总投资13.6亿元。

新奥在煤制气技术上汇聚了大量优秀人才,坚持不懈进行研发,持续大量投入资金,不断进行各种尝试,已经在媒地下气化技术、煤超临界气化、煤加氢气化以及煤催化气化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新奥的技术预计转换效率可以达到65%,耗水量可以降至每千立方米5吨水以下,并有进一步提高能效和降低水耗的技术空间,其成本也会进一步大幅度降低,目前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选址、建井、稳定气化、环境修复等成套技术,具备了产业化放大的技术基础。这样的能源新技术革命将深刻推进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能源结构的转型和能源利用方式的革命必将成为美丽中国清洁而持续动力的源泉。

当然,受环保政策、配套管网建设等因素制约,“十二五”期间我国煤制气仍处在示范阶段,难以开启大规模商业化进程。对于那些项目在建或已投产的企业来说,依然存在着规模效益难以凸显、能源输出问题等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煤制气项目建设必须管网先行。这就是说,在当前市场需求条件下,煤制天然气若要得到长足发展,除了技术难题需要解决之外,拥有管道建设优势的企业将在新一轮的能源机遇之下拔得头筹。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一周资讯排行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