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网讯(通讯员唐永建 马玉兰报道)柴米油盐酱醋茶,柴草被放在首位,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兵团成立60年来,小小的厨房几经变迁,从昔日烧柴的烟熏火燎到现在的天燃气,厨房也经历了一场“革命”,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使124团职工群众的生活中的“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世纪6、70年代,那时候,团场职工家里做饭用的是土块搭的锅灶,烧的柴火主要是庄稼秸秆、红柳和梭梭柴。10月27日,家住124团建安里淮安小区的退休职工钱三喜,说自己60年代来到这里的时候,住的是地窝子,家里所有烧饭、炒菜都在土灶上。因为是烧柴火,所以做饭、烧菜又慢,火候也不好控制,做好一顿饭,头顶上、灶台上,落满了一层灰。
钱三喜说:“66年来的时候,我们124团一无所有,住的地窝子,地窝子就是礼拜天背柴禾上戈壁滩,背梭梭柴、红柳柴,不要说是烧煤了,烧气,那时候根本想都想不到,尽是烧了几十年的柴禾,又脏又乱,又不安全,炉子挨着床,床挨着锅”。
上世纪80年代后,团场开始用上煤碳和瓶装液化气做饭。与烧柴火相比,真是方便、卫生多了。
2014年1月,住进楼房的团场职工群众又全部安装了天燃气管道,用上天然气的钱三喜,现在做饭时“吧嗒”一打火,火苗就钻了出来,一个灶炒菜,一个灶煮饭,再也不用担心忽然没气,真是既省力又省时又方便,又实惠。
生活变化从厨房开始。从烧柴禾,到烧煤,到瓶装液化气,再到今天的管道天燃气,60年的变化,厨房燃料变化见证了团场职工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