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这个报告,他们现在主要说我们的输气成本可能高了,但是输气指数在我们的供气成本里头只占了一个相对比较小的部分,真正的成本高是因为我们进口气已经很贵了,再加上还要把气运到千家万户,这块还是要有成本的,所以成本加起来就比较高。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表示,现在我们的天然气市场确实出现了劣币驱除良币的现象,很多地方开始用煤代替天然气。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把天然气的价格降下来,让企业能够接受。
韩晓平:首先,我们的输气成本确实比较高,我们的输气成本,内部的收益率达到12%,我们折旧周期非常短,导致输气成本现在居高不下。国际上的标准大概是6%-8%,因为是要维持50年甚至一个更长时间的稳定收益,所以没有理由把它涨那么高。
另外一个,我们输气成本是按照成本计算的,这个中间没有竞争,没有比较,所以不知道这个管道到底花了多少钱,最后以此成本来进行定价,当然也是偏高的。这是一个切切实实存在的问题,而且下一步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现在的天然气现在确实出现了劣币驱除良币的现象,现在很多地方都已经开始用煤代替,用所谓的清洁煤的技术替代天然气,因为天然气太贵了。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把天然气的价格降下来,让企业能够接受。如果企业都接受不了的话,天然气也就没有办法发展。
另外周大地一直在讲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天然气价格“就高不就低”,我们为什么要就高呢?首先,比如说俄罗斯的气到边境的时候是2块1毛5,然后输送到一个城市,达到3块1毛5,中间有1块钱的输送成本,因为我们现在的增值税也不返还了,再加上一部分企业的利益,这个“就高”就变成一个新的问题。
另外,不是所有的气都这么贵,我们国内的天然气就没有这么贵,包括页岩气的开发。我们各地的情况不一样,但各地情况不一样,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开发成本应该那么高,因为我们的劳动力比较便宜,我们的设备都是我们自己造的,我们所有的东西都可以降价,都有巨大的降价空间。
现在市场就是没有竞争,一旦有竞争的话,如果天然气不降价,那可能就没有生存的余地,因为跟天然气竞争的对手很多,现在除了页岩气、煤制气、煤层气,各方面都在竞争,煤制气现在可以很便宜,一块6毛钱一方气,如果说天然气的成本太高了,那么各地都可以用煤制气。这样一些问题在市场配置资源的时候,都会出现。
记者:对于报告提出从2015年至2017年,使天然气价格普遍下调15%的建议,理论上这15%的价格下调可行吗?在实际的操作当中有可能吗?
韩晓平:没有理由进行一刀切,一刀切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实现在发改委价格司制定的方法,也是比较有益的,比如煤制气、煤层气、页岩气也是自主议价,现在关键只要把管制的成本降下来,降到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允许各个用户之间进行直接交易,这个成本自然会降低。特别是一些供需企业要参与到终端,会出现一些结构性的议价,这有利于这个产业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