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雷闯)生物质燃气清洁、便宜,理应受欢迎。然而,在鄂州市峒山村,生物质燃气管道装进了农民家,多被置之不用,燃气厂最终无法正常运转。4日,记者来到位于峒山村的湖北蓝焰生态能源有限公司生物质热解联产联供示范基地,只见占地20多亩的厂区空无一人,里面堆满了秸秆、树枝等原料,所有设备都处于停工状态。
工厂留守负责人何涛介绍,该厂是全国农村首个生物质热解联产联供示范工程,2012年,由湖北蓝焰生态能源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新建,2013年被增列为省级重点项目。所谓生物质热解联产联供,是指设备通过对秸秆、树木等农林废弃物加工处理,可同时生产出燃气、碳和焦油,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举,技术由蓝焰公司和华中科技大学共同研发5年而成。
何涛称,为推广生物质燃气,公司为峒山村915户村民全部铺设了燃气管道,其中200户安装了燃气表。村民只需缴纳800元初装费,即可开通使用。但是,“使用情况很不理想,目前用户不超过40户”。
何涛说,工厂一天可生产3000立方米燃气,而每户村民一天使用的燃气量不超过1立方米。工厂被迫压缩产量,一天只生产1000多立方米燃气,即便如此,工厂开工一天后,就要停工一个月。“这个结果出乎我们的意料。”蓝焰生态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熊建说,由于用户不足,每次生产的燃气只能储存在厂内唯一的储气罐里“慢慢消化”,公司去年因此亏损600多万元。他表示,为解决当前困境,公司将兴建二期厂房,一方面加大燃气存储量,另一方面走出农村,计划向长港镇的社区、餐馆、工厂供气。
作者:雷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