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建言“十三五”天然气产业规划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2-27  浏览次数:646
       我国国民经济的“十二五”规划已执行过半,迫切需要研究其执行状况、判断届时能否完成相应指标,并及早部署对“十三五”规划的相关研究。

  目前,我国天然气数字指标体系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致密与否没有统一明确的界线,也缺乏对致密气储量、产量的系统统计数字,因而其储、产量并入常规气公布;对煤层气储量、产量的统计数出自多部门;缺乏对商品气量的认真统计等等。有鉴于此,笔者就天然气规划的基础性研究提出几点建议,以作引玉之砖。

  首先,要完善天然气的统计管理。就常规油气来说,我国已形成了一套贯穿上下游的统计和管理体系,大部分已与国际接轨,这为正确认识的取得奠定了基础。但对非常规油气来说却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连基本数据都没有。因此,一方面必须完善商品气的统计和研究。在完善的市场经济中树立产品的商品率概念,避免把生产量和实际供应量混为一谈。在今后的规划预测中要以商品气量作为研究消费量、进口量关系的平衡条件;另一方面,要完善对煤层气的统计管理。煤层气的两大构成—地面抽采和矿山排采在开发利用上有相当大的差别。从成分上看,地面打井采得的煤层气几乎为纯甲烷,而井下排采的气中却混有大量空气,有的甲烷浓度为低、极低。在国际天然气研究中强调以标准立方米(Nm3)计量,就是要对不同浓度烃含量的气体按标准进行折算。简单将地面抽采和矿山排采的产出量相加而得出煤层气产量,或者简单将二者的利用量相加得出煤层气的利用量,都是很不合理,甚至可能产生误导。

  其次,要正视发展中的困难,避免产生高指标。回顾近年来天然气的发展,许多研究者都提到一个现象:对天然气的增长给予很高的期望,形成高指标的强大压力,但某些指标屡屡不能完成,有的甚至要推迟一个周期(5年左右)才能实现。目前,我国统计的天然气产量年增率已由两位百分数下降到一位百分数的事实。这主要受以下因素制约:(1)常规气日趋成熟,部分老气田产量趋稳甚至降低;(2)常规天然气由气层气和油田伴生气构成,后者的商品率偏低,其井口产量随石油产量变化起伏,且在东部老油区已呈降势;(3)非常规的致密气产量在总产量中的比例日趋增大,这在中国致密气的主要产区—鄂尔多斯(600295,股吧)盆地和四川两盆地表现尤为明显;(4)其他非常规气(煤层气、页岩气)的增长需要一个逐渐加速过程,以适应中国地质条件的特殊性,并形成相应的有特色的配套技术体系;(5)产量基数快速增加,即使年增量有所增大,但年增率值却可能降低。从以上分析看,预测“十三五”期间产量增长时,采用8%的年增率可能并不是一个低值。

  再次,要加快油气改革进程。按现行法规,常规油气、致密油气、煤层气的区块管理权归国家委托的国土资源部,且唯有大型石油国企才有准入资格。有关法规还要求如未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约定工作量并上交报告和地质资料,就须缩减、最终退出区块。但事实上,这些规定从未认真执行,以致几乎所有可进行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块全部被少数企业垄断,区块进入—退出机制长期形同虚设。垄断使油气勘探开发缺乏活力,垄断者甚至无力将早己探明的数亿吨可采储量投入开采,更无力向新区新领域开拓,而这恰是实现产区战略接替、油气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垄断的石油国企们宁愿把上百亿美元投入美国页岩气的收购,也不愿加大中国页岩气的投入,加快其勘探开发。有的国企表示把页岩气开发置于致密气、煤层气之后,但同时又先行削减了对煤层气的投入。这种状态不利于非常规油气又快又好地发展。

  油气改革能否在深水区破冰行进,成为我国油气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期待这一轮改革能在“十二五”后半期取得突破性进展,以求在“十三五”中期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在“十三五”后期收获改革红利。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一周资讯排行
图文推荐